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论文_张炳汉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论文_张炳汉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砖井镇学校 718606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被广泛倡导。从学习程序看,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 类比 归纳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调研分析、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求、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途径分析

1.教师要学会示弱。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引人注意,喜欢被肯定,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显示自己强势聪明与众不同的一面,故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妨示弱,“求帮助”。老师也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将问题的解决 “求助”于学生,势必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自己就是解决该问题的人,就是救老师于“危难”的人,因为初中的学生渴望被崇拜,所以会“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地去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理由。比如在教学轴对称的应用——距离和最短问题时,即为大家所熟知的“将军饮马问题”。传说古希腊亚里山大里亚城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有位将军不远千里专程前来向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到B地军营视察,显然有许多走法,问走什么样的路线最短呢?每每讲到这个问题,我们都会引入故事。这时个别调皮学生会问老师,多走一步少走一步又如何,至于这么较真吗?所以我们就得变换问题的情境,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路线最短的必要性。比如某某学生将来是某公司一老板,要承接这么一项修路的工程,方案多多,你帮他选择一个最省工省料方案,这样是不是会让学生不再觉得幼稚,认为寻找最短路线很有必要。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协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利用“几何画板”在探究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变化图形,自然流畅地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去发现规律,独立掌握规律,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

4.充分利用手头可取之物进行探究性研究。比如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利用手头的纸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折叠,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之间的关系,并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边都相等?所有的角都相等?是不是所有边上的中线、高线及角平分线都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究。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后,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不再那么生硬,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难以理解,也消除了学生对数学,尤其对几何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5.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自主探究。例如,直线上有三点A、B、C,已知线段AB=12cm,BC=5cm,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两个答案:17cm或7cm,教师大可不必着急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甚至直接给出答案。这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把问题还给学生,为什么会产生两个答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画图最终发现不同的人因为画出的图形有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答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几何图形的重要性。经过学生亲自实践、讨论总结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强调百遍强加给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刻百倍。

二、初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转变

1.教学目标的转变。一是知识目标转变。二是能力目标转变。三是学法目标转变;四是情感目标转变。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知识的快乐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成为陪伴学生自主探究的参与者,激发学生自觉探究问题本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3.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通过自主探索、几何画板、折纸等方法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冯克诚 主编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法]卢梭 著 爱弥尔[M].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炳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论文_张炳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