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高,安全运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所以,电厂电气设备的精准检测和信息化管理成为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是实现现代化发电厂运维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电网可靠运行的基础,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条件,因此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运行管理
1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分析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用电器和工业用电量不断增加,对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日益提高,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建设和应用,发电厂的安全运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要想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以现在的电气设备为基础进行研究和优化。对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进行规范,保证各个环节有序实施,在根本上消除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同时,结合电厂的运行和管理特点,针对电气设备运行提出管理规范和要求,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将设备检测、检修及维护、运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整个电气设备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故障发生几率,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效率较低
各部门是否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合作,影响着整个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影响着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但是,企业的人员结构仍不完善,现场工作人员数量少,设备数量多、规模大、系统复杂,导致每人身兼数职,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并且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进度拖沓,效率低,成本增加。尤其设备维护工作流程复杂,在各部门协调工作不到位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不利于设备的管理,不利于设备检修质量和安全运行。
2.2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
当前我国发电厂设备维护多数采用点检定修外委的管理模式,设备维护不到位和维护质量差的问题较为普遍,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影响了设备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设备的隐患消除不及时、维修质量差直接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给发电厂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损失。
3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策略
3.1加强内部信息管理,提升发电厂信息化管理水平
安全运行电气设备的前提是有效管理电厂内部的各种信息,主要从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电厂要完善电气设备的管理制度,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生产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消除管理隐患。其次,电厂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专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仿真系统、SIS系统等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厂的相关人员可以在电脑上模拟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就每一种故障的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当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能够按照设定好的方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电气设备安装监控系统(如SIS),确保电气设备稳定运行,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的维修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持。由于电厂的电气设备无法完全更新换代,设备的类型比较多,进行管理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电厂最好建立一个统一的设备管理体系,对电气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华能大连电厂使用的MAINPAC系统,能够完成电气设备检修的自动控制,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大大的节约了电厂的资源。
3.2统一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无论是电气安全管理,还是检修维护,都是需要都依托一定标准。目前,我国发电电量的70%由五大发电集团提供。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独立一套技术管理标准和信息系统,各个标准并不统一,形成了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造成发电厂管理成本的提升。为此打造各电厂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台非常必要,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设备的远程“维护”,信息交互,备件共享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3.3避免出现重大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国电力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自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安装、调试和运行,各项标准和技术已经比较完善,运行经验积累已非常丰富,但电力系统的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究其根本,管理不到位原因的依然占多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尽到自己管理职责,管理人员要“会管理、敢管理”,尽到自己监督管理职能,把好监督关;
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严格管控专业技能鉴定工作,把好人员准入关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首先,对于每个进入电厂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和运行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评审合格取得资质后方可上岗。同时,各发电企业也要发扬电力系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快速提升新员工的职业经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健全设备检修与维护体系
在管理与维护电气设备时,采用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系统评分制,当电气设备运行分值低于相关标准时,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重视对电气设备运行中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整理和收集关于电气设备运行数据与信息时,相关人员需将电气设备断路、电压波动与短路等故障出现的具体时间、原因与发生次数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加强对电气设备绝缘性差、漏气、调试不合格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从而为设备系统检修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根据发电厂中电气设备的具体运行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设备检修计划与方案,运用百分制评分法来评判电气设备运行情况,一旦设备运行得分<30分,相关人员必须及时检修;若电气设备得分≥80分,则表明此时的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仅需依照相应的规定与要求来开展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即可。
3.5使用智能技术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水平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员作业行为对电力安全生产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为有效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确保操作流程符合生产的工艺标准,电力系统制定了详实而严格的规程、标准、制度、表单、流程等指导现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每年的电力安全生产统计数据,依然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根据2018年1月30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发布的2017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显示,2017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53起,死亡62人。
通过先进成熟的IT技术与全面丰富的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深度融合,让制度能落地、让规范可执行、让人员行为可管控通过技术手段真正实现现场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彻底消灭违规违章作业,实现人员风险管控,达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本质化安全目标。例如,国华太仓、山东清洁能源采用现场行为智能管控一体化系统,在人员管控、运行巡检、设备点检、检修作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规范了人员作业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员风险管控得到有效保障。
3.6 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手段。
企业的所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人去完成的,员工要完成一项任务,除了要具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外,其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人们才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活动中去,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建立和保持一套完善的科学系统的激励机制,一套因人、因事、因时、因环境而不同的立体的激励机制,一套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机制,才能使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地实处,才能技术规范和标准转化为人的行为标准,从而使电气安全管理得心应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提高电厂的安全管控水平,就要在电气设备的管理方面多加重视。电厂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厂管理阶层的安全管理意识,制定严格的电厂管理制度,使电厂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之智能化、智慧化,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潇,王晓宙。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及维护探讨[J]。通讯世界,2017,04:167-168.
[2]王斌。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实现与管理建议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210+287.
[3]宋立伟,和艳慧。论如何提高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J]。山西电子技术,2015,02:92-93.
[4]郝如生。探究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和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157.
论文作者:蒋红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电气设备论文; 电厂论文; 设备论文; 发电厂论文; 人员论文; 作业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