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主要战略之一。正确认识人口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探索一条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人口发展道路,是当今人口学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1.1 人口是社会系统的核心,是发展的原动力和终极受益者。因此,谋求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诸因素的相互协调,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这种协调,既取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容量,也受制于人类经济发展的程度、发展方式以及人类社会因素,特别是人的生存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这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均衡网络系统,网络链上的任何一环失衡,均可局部或整体地打破这种均衡体系,进而导致系统的失衡。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我们可将可持续发展视作一个极其宠杂的巨型复合系统。此巨型系统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大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之间相互的组合状态和运作协调过程,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巨型系统的发展运动轨迹。这个巨型系统能否持续、稳定和协调地按预定轨道有序发展,完全有赖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能否具有较高的“协同程度”。一个优良的发展系统必有较高的“协调程度”,反之则否。这样,“协同一致,均衡发展”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如果我们对人口这个子系统独立进行考察,在宏观上也许可以这样来把握:可持续发展似一按预定目标、预定线路、预定时速不断进行的列车,而由人口子系统内诸因素(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构成的“铁轨”,便是这趟列车安全、准点、平稳到达目的地的根本保证。倘若“路轨”上的任何一个路枕或叉道出现故障,则这趟列车将不能准点到达,严重的话,甚至出轨或改变行程。发展过程具有一维性,它似一场永远没有结尾的演出,一旦我们发觉这趟列车偏离了预定目标,我们将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来校正其行程。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人口发展战略的目标应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和提供一个宽松、良好、协调的人口大环境问题。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是“小发展”与“大发展”相协同的发展问题。[①a]

1.2 发展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与经济进步的讨论相联系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经济进步被拘囿于经济增长的范围之内,经济增长是唯一可行的经济进步途径。但到了战后,其局限性日渐暴露。于是人们提出了经济发展这一内涵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的概念。由增长到发展的变化,实际上是对经济进步认识的扩展。尽管如此,经济发展仍不能涵盖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人口发展、环境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乃至文化意识的发展。于是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扩充而被赋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这种发展的概念,有时也被称作“另一种发展”。[①b]发展内涵尽管在不断扩充,但在理性认识上却始终趋于一致,即发展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

1.3 正如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同样不等于人口发展。发展战略不应只着眼于人口的数量方面,人口质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等方面也同样重要。因此,人口发展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调整人口结构;④优化人口分布;⑤开发人口资源。但这五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在控制人口总量的基础上,提高素质,调整结构,合理分布,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现有的资源。这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这个框架内设计和实施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口战略。

2.1 既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均衡网状系统,那么网络链上的任何一环不仅与自身子系统内的其他环节(因子)相关联,它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子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故此,我们在讨论人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时,有必要对人口子系统内各因子作单独的相关剖析。

2.2 人口数量是人口子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量,人类认识人口最初也是从人口数量开始的。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关于理想城邦的适度人口问题,到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再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乃至现代有关“人口容量”问题的讨论,其思想主线一直与人口数量有关。

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适度人口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必需的。人口过分稀少,显然对发展经济不利。在农业方面,水利系统必须在人口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才能充分发挥效益;在工业方面,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才能形成市场,并形成促进生产的有效需求。现代城市经济学认为,少于25万人口的城市缺乏内在的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人口过多,则可能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和经济上的贫穷与落后,并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资源方面观察,人口增长可从两个方面对资源施加影响。首先,人口增长过快,必然造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加重资源危机。地球上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动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发现和创造新资源,从而支持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现代人类已发现并利用了核能,将来还会利用氢能作燃料,从而把海水变成能源宝库。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资源是不会枯竭的,人类未来的希望也正寄托于此。但我们应认识到,目前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赶上不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正因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日趋严重。对于那些不可替代的再生资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必须与一定的生态系统共存,其耐受能力十分脆弱,况且现在人类的干扰大多已接近或超过它们的容许极限。可以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上,资源是有限度的,人口过多,必然会加剧资源危机。其次,人口对资源的压力还体现在人口数量上,来自个人资源消耗的增长,也是引起资源危机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②b]1960—1985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8亿,增长60%;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130%,倍加于人口的增长。由于扩大消费和提高消费水平是发展生产的动力和终极目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所提供的手段的提高,这种能源消耗趋势仍会继续增强。

人口作为一个群体,对环境影响最甚的,首推其数量的增长。一方面,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人口通过利用资源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具体来说,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导致人口群体生产和消费增加,由这种增加所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环境恶果便是空气和淡水质量下降、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及由此导致的沙漠化、有害物体泛滥、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温室效应等等。目前全球环境恶化的导因虽然有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协调力度不够、环保意识不强、新技术不当利用、不可持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等诸多因素,但最深层的起因恐怕还是由于人口过多。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资源过度消耗和报酬递减等方面着手。人一要吃饭,二要就业。要吃饭消费,就必须要占用和消耗资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得占用有限的资金,显然,人口过快增长可能会影响资金的分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了3亿人,节省的抚养费用约为38000亿元之巨,除去其中3/4将在今后支出,实际节省仍有近10000亿元。毫无疑问,这笔节省的巨额费用对中国经济的腾飞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口过多,就业压力显然就会增大。如果充分就业,必然会导致边际报酬率的下降。印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①c]印度北部人口增长10%时,产量相应只提高6.77%,也就是说,人均产出下降了3.3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尚有1—1.5亿剩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到2000年可能会达到1.9亿。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农业的边际效益降至零,甚至负数。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还会延缓农业采用新技术和规模经营的进程。

人口数量过多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人口增加过快加速了人口的聚集和迁移,从而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使城市化质量下降,并引发出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治安混乱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人口过多,造成了就业困难,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过快增长,延缓了人口质量的提高,还会导致社会道德和观念的恶化,从而增加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难度。

2.3 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建立一个与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相适应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所形成的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同时也要求塑造一个高素质的人口群体。尽管巨大的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但低素质的人口,却又是可持续发展沉重的负担。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经济质量和社会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力资本由数量向质量扩展的历史。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技术水平低下,劳动以手工操作为主,这一时期追求劳动力的数量补充。工业革命之后,机器逐渐替代手工,科技成果广泛利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对劳动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微电子工业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电子计算机逐渐替代人脑的可以。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以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替代低素质的劳动者,同时,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将把劳动力推向一个不论智力水平还是健康水平等综合素质方面都越来越高的阶段。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营养的改善、疾病的控制、智力水平的提高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经济学家将民族的健康状况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健康存量,认为它同样是决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世界银行对8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②c]在这8个国家中,由于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相当于其年收入的2.1—6.5%。因此,减少疾病可以相应地提高GDP(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质量与资源环境同样密切相关。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目标,就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入新的管理和机制,在开发新资源的同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产出中的资源消耗。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全民综合科教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发展,而这些又都要求有一个高素质的人口群体作基础。

人口的低素质破坏着社会经济程序,损害着社会的稳定,低素质的人口往往与高出生率、违法犯罪等社会现象相伴而行,而这些均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目前,人口低素质的隐患已演化成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丑恶现象,如卖淫、偷盗、杀人越货、拐卖人口等等,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盛世危言:低素质的人口将使可持续发展的所有梦想都化为泡影!

2.4 人口是生产力构成的要素,是经济关系的体现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口结构的相应调整、发展和变化。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它既是当前社会经济和政策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人口的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消费结构、甚至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人口群体过分年龄化和过分老化,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或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年轻人口过多,不仅意味着将会出现大量的父母,使总人口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从而造成强大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年龄人口趋于年轻化,使劳动力技术水平下降。人口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随之增大,潜在的社会问题也相应增加。人口过分老化,则只有少数人处于工作年龄,并承受养活人数较多的老年人的负担。

人口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多,不仅导致农村人口增长加快,阻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而且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资源消耗不合理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局面。很难想象,一个肩负沉重农村人口负担的国家能够顺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5 人口合理再分布是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合理再分布指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应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匹配,或者说应与最适度的人口容量相适应,从而维持可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人口分布不合理现象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一国和地区之内同样普遍存在。从某种程度上看,人口过分拥挤比过分稀少更明显地阻碍着可持续的发展。局部地区的人口过多实际上可将其视为当今世界人口过多的一个缩影,虽然其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有所差别,但从问题的根本起因来讲,这种人口分布模式是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容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性贫困现象都或多或少地与人口分布不合理相关联。

3.1 由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知,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是其基本的特征和要求。可以这样说,可持续发展追求公平合理。公平的概念既有代内公平的涵义,也包括代际公平。如果从二维空间来理解,则既要有“空间”上公平,也应在“时间”上公平。将以上两方面归纳起来就是:第一,人类不能以局部或群体的利益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不能以区域利益牺牲全球的利益;第二,人类不能以今天的利益牺牲明天的利益,不要以子孙后代的不满足来换取现在的满足。

前面已讨论过,人口发展子系统是可持续发展大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对人口的发展来说,公平问题同样应予以重视。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人口政策的地区和群体差异,是否涉及公平问题,尚需理论界作进一步的探讨。现行的户籍政策、城乡和民族差别生育政策,严格来讲,应是代内不公平。但这种不公平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目前中国的人口政策是依据其特殊的国情和人口形势所制定的,中国的人口和生育政策必须考虑民族、地区和城乡人口的实际差异,这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需要。按价值观来说,这是以牺牲部分当代人的利益来换取整个下一代人利益的不得已措施。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努力去消除人口发展的这种代内不公平现象。

从代际或时间公平来看,中国目前的战略必须着眼于为下一代提供一个优良的人口环境,亦即为下一代提供一个在数量、质量、构成和分布等方面协调、合理的人口群体。倘若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是我们对下一代不负责的表现,在道义上我们应该自责!

3.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必须涵括如下内容:

①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努力降低人口出生率,实现适度的人口目标;

②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③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并为人口的公平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④优化人口结构,尤其是城乡人口结构,并及时制定解决有关老年人口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

⑤合理人口布局,缓解地区和产业之间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⑥积极开发和运用蕴藏在巨大人口群之中的极其丰富的智力和体力资源,使人口发展步入良性循性轨道;

⑦适时成立一个能全面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的人口管理和协调机构,使政府在人口发展战略中的引导作用能充分展现。

应当承认,可持续的概念是受欢迎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危机的一种反思。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原来局部性的发展危机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口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所造成的全球性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困化,使人类猛然醒悟: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生存环境的退化不但损害了人类自身的利益,甚至有些地方还威胁到地球生命的延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萌生的。由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仍是一个婴孩,一个诞生于危机意识中的年轻生命。它带给人类的憧憬是美丽的,但其概念仍过于抽象,对其理解的争论和分歧仍未统一,它的内涵和机制尚缺乏具体内容和技术的支持。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渐变过程,原来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仍然会延续相一段当长的时间,任何漠视历史和现实的急功近利和偏于极端的发展措施都不可取。

注释:

①a 顾宝昌、穆光宗:《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研究》,1994年第5期。

①b (法)佩鲁:《发展新概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章。

②b United Nations:1990 Demographic Yearbook,New York,1992.

①c 蒋正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第6期。

②c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日报》1995年8月2日。

标签:;  ;  ;  ;  ;  ;  ;  ;  

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