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晨,王奎

孙晨 王奎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青岛 266034)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选患者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护理。结果:16周后,观察组BPRS、SDSS、ADL、GAS评分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暴力行为率52.5%高于观察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路径护理有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标准化管理;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2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 schizophrenia disease ca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ethod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selected 40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nursing path. Results 16 weeks, the observation group BPRS, SDSS, ADL, gas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violence rate of 52.5%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ere 32.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50). Conclusion The nursing path is useful to promote the schizophrenia inpatient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Schizophreni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我国精神卫生状况堪忧,精神病发病率高达18%~20%[1]。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保守估计一个人终身患病率约为0.7%,我国社会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活压力增大,精神分裂症发生率明显上升[1]。精神分裂症危害较大,是中青年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病因之一,治愈率不足20%。精神分裂症住院时间较长,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行为干预为主,近年来家庭行为干预等疗法逐渐得到推广,精神分裂症管理亟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管理模式,大量研究证实其有助于提升疾病护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试验试评价我院新型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医院精神可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初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照CCMD-3中有关标准诊断;②年龄>18岁;③未合并其它类型精神病,如双向情感障碍;④无药物禁忌症;⑤可配合治疗。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21~49岁、平均(32.6±8.1)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17±5)个月。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33.5±3.1)分,大体功能量表(GAS)(46.0±8.1)分,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4.1±0.8)分。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方案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急性期给予保护制动、用药治疗等护理,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制定长期医嘱与临时医嘱。

观察组:给予路径管理,路径由护士长、主治医师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参阅相关文献制定,以时间为横轴,以内容为纵轴,主要内容如下。(1)入院第1周:急性期疾病管理,包括病情评估、入院首日进行入院宣教、需注意事项,次日进行风险评估,第3日,制定用药计划、药理学计划等;(2)第2周到病情稳定时,做好辅助检查管理、用药宣教、稳定期与康复期训教,强调配合治疗、控制情绪的重要性;(3)恢复期,按照计划给予认知干预治疗、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安排家属与患者共同健康教育,据个人喜好制定社会技能、认知康复训练,进行院内集体活动,邀请多名同期入院患者进行集体讨论,了解自身在对方眼中的扮演角色,鼓励通报姓名、联系方式,在前4次聚会,打好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互相描述活动,5~8次后进行寓教于乐的机体活动,尝试正性体验,8~16周进行更深入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训练;(4)出院前,进行出院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留下联系方式。

1.3 观察指标

入院时、16周后,患者BPRS、GAS、SDSS、ADL评分。住院期间,暴力行发生例。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 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PRS、SDSS、ADL评分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GAS高于入院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对照组有暴力行为21例,观察组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大体可分为急性期、控制期、缓解期、康复期四个时间段,不同时间段护理需求不尽相同,制定标准化护理路径奠定了基础[3]。路径护理适应了疾病的康复特点,尽可能而的满足患者必要的护理需求,如阶段性健康教育、治疗监护、安全管理、康复训练等,增强护士预见性,避免护理内容遗漏,增强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等护理内容的系统性,节约了护理资源,提升护理效用。路径护理增加了许多康复训练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对疾病科学认识。结果显示,16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路径护理可明显增进疗效,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胡茂荣,王娟,李乐华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神经心理功能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483-488.

[3]尚正君,王建,肖志强等.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85-186.

论文作者:孙晨,王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孙晨,王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