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博物馆工作研究论文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博物馆工作研究

文/戴琼

摘要: 从全国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参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普查成果,但是也显现出了部分问题。诸如,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以及修复方案并不统一,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并不健全,文物藏品信息管理方法亟待补充,文物系统专业人才匮乏等等。为此,结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情况,对博物馆工作提出部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全国普查 博物馆工作 文物信息

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博物馆管理工作规范化。2012年10月,国务院统一部署,集中技术和人才力量,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以2016年12月为期限,对我国境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全面掌握了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同时建立了文物信息数据系统,真正实现了全国文物信息的资源整合及动态管理。现做如下分析。

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背景介绍

我国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收藏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了三次普查工作,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文物档案资料数据库,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始终难以开展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对于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实际上缺乏一种宏观视域,缺乏精准的数据统计和调查。之前可移动文物的统计仅限于博物馆,对于多数流传民间的重要文物数量和价值不详,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利于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调动媒体优势收集文物资料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各地博物馆均需要在短时间内整理大量的文物资料,同时收集与可移动文物相关的信息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单独依靠博物馆自身的资源,实则难以完成对全社会范围内的文物信息收集。故而,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多数博物馆与当地媒体进行了深入合作,通过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向广大社会群体发布了重要的文物信息资料收集活动。借助广播、电视、期刊、网络、微博等传播媒介,向全社会推广了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宣传。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博物馆收集文物信息资料的范围,为保障文物资料收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宣传了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进一步宣传了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对文物普查工作的任务、目标、意义进行了全社会维度的宣传工作推进。同时对普查可移动文物的范围、内容、对象、方法和目的进行了大量宣传。

课程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 50%,总成绩100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二)合理划分文物信息整理工作

在扩大了宣传范围之后,保障了地方博物馆最大限度的收集文物信息资料。但是可移动文物的信息资源,多数情况下并不完整,或者存在文献资料紊乱的情况。因此,对于普查技术标准、规范、实施步骤等方面的博物馆工作也在不断细化。通过合理划分文物信息整理工作,调动各方资源来整理资料信息,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令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让普查工作人员真正掌握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博物馆成立了信息采集小组,依据普查工作的基本形式和工作性质划分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能够保障责任到人,分中有合,相互协作,使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分工方面,普查信息采集人员负责收集文物资料,与文物保管员配合提取藏品,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对可移动文物的名称、入藏时间、藏品号、类别、原名、时代、质地、质量、尺寸、数量、级别、来源、完残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行了采集整理,之后多次进行复核与认定,补充了大量文献资料,认定了藏品的文物价值,并配合摄影工作小组,对藏品信息制作了数据影像,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普查数据资料整理与登记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第三阶段,在2016年1月至12月开展,主要任务是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建设数据库后,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则可以随时调取,对普查数据的结果进行全社会公布,让社会群体真正看到普查成果。通过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以及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建立编码系统,完成了针对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全数字化管理。通过编制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资料档案,可以令后续的管理工作更为便捷和高效。麻城市普查工作人员通过对文物信息的整理和汇总,以文物信息认定表、文物收藏单位登记表、文物收藏情况调查表、文物信息登记卡等形式进行完整的录入整理,逐步完善数据采集精准度,完成所有收藏单位的数据库建设,并统一上传到平台,实行联网直报、分级审核、动态管理。2016年6月14日至6月24日,湖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派专家组来黄冈市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三级联审工作。专家组组织各县(市、区)普查骨干从县(市、区)普查办的交叉初审,到市普查办的复审,以及省普查办专家组的终审,对全市可移动文物的诸多信息指标进行了审核,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对麻城市普查数据的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麻城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认定、采集、登录、建档等各阶段工作,使麻城市的普查工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博物馆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对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可通过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完善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料档案,合理对接文物资源,做到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加强保护、资源共享,建立“文物身份证号”和文物信息资料管理体系,有效提高藏品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文物保护体系促进普查成果的最终运用。

三、基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强博物馆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扩大培养文物系统专业人才

加强文物系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工作质量,维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专业性人才。通过提高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来增强博物馆工作质量。各地博物馆可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适当引入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不断补充复合型人才,在博物馆工作中发挥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支撑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管理奠定人才资源基础条件,保证文博事业高效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方向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最新发现的文物信息进行备案建档。通过专人管理、专地存放,建立全面的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制定更为有效的保护修复方案,增强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将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拟定长期保护规划,在不同时期适当增加保护经费,有序推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顺利实施。尤其需要地方博物馆对文物保管的修复技术、管理制度、保护措施加以凝练,积极联系各收藏单位,对文物保护的方法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结合多方经验,制定出完整的保护措施,以及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

(二)构建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

非公募体育基金会不可以直接面向公众开展慈善公益募捐活动募集资金,主要是通过向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组织募集资金及确保基金会资金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开展投资活动获得资金,以此从事体育慈善公益事业。非公募体育基金会登记部门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上的民政部门,因不能面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所以资金来源无地域性限制。近年来,我国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我国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已有41家,占体育基金会的57.7%,已经超过公募体育基金会。其中在民政部注册的有2家,分别是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和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其余39家为地方民政部门注册的公募体育基金会。

(三)制定保护措施及修复方案

作为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当在神经受损以后被激活,从而将大量的白细胞介素释放出来,同时还会释放出趋化因子,对周围神经元产生作用,促使NeP的中枢敏化加剧,从而将“胶质免疫-神经元”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形成。有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实验研究[13],将JNK阻滞剂应用到结扎脊神经的NeP模型中,可以对疼痛有效抑制并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阻滞效果,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被阻滞剂抑制是得以获得显著镇痛效果的关键原因。有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上JNK的磷酸化,NR2B亚基参与,可以对神经损伤诱导的JNK磷酸化进行抑制,通过注射7-硝基吲唑钠与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选择性抑制剂。

(四)完善文物藏品信息管理方法

建立文物藏品信息资料管理体系之后,需要依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文物藏品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对于今后新增可移动文物,需要参考前期信息管理方案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主要对搜集原始资料,以及核实记录档案,校对入库凭证,组织专家鉴定确定文物年代等相关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对符合收藏标准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标准化整理,确保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完整性,及时得到有效保护管理。

(五)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展览

充分发挥可移动文物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制作可移动文物图片宣传展板,定期向社会和广大观众推出文物精品展览,编辑出版麻城文物研究相关刊物,建立可移动文物保护长效机制。通过普及文物、历史文化知识,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调动媒体优势收集文物信息资料,合理划分文物信息整理工作,普查数据资料整理与登记录入。在未来完善博物馆工作质量的过程中,扩大培养文物系统专业人才,构建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及修复方案,完善文物藏品信息资料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仵婷,李亚栋.吐鲁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所见部分文物编号订正[J].吐鲁番学研究,2018,(01):97-104.

[2]肖君.对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几点思考——以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实践为例[J].文物世界,2018,(01):72-74.

[3]张樊.浅谈如何做好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J].电脑迷,2017,(12):181.

(作者单位:麻城市革命博物馆)

标签:;  ;  ;  ;  ;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博物馆工作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