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探究
——以HB省CD市为例
洪海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1100)
摘要: 利用SPSS 20.0软件对HB省CD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235份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月收入是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最大影响因素,老年人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自理能力均对其机构养老意愿产生一定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制度保障水平、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自身经济保障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为9 930.3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45%,而城市为 4 631.37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7%。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约为城市的2.14倍,大部分老年人口都集中在农村。农村老年人的集中性使得关注农村养老极为必要。
城市化进程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农村“空心化”、老年人“空巢化”问题[1],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已经悄然发生转变,由传统服务功能较强向服务功能弱化、经济保障不足转变。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低,家庭养老功能转化使得农村老年居民的养老现状堪忧。同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制度保障水平上更低,农村家庭养老能力欠缺,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自我奉献心理与子女的乐于接受状态导致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较为困难[2-4]。同时,由于农民的有限理性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中选择低缴费档次,这就决定了其在年老时得到的制度保障不足[5]。
左小龙把摩托车停在一间酒店门口,琢磨着看大局这里超不过一百元一晚上。虽然所剩下的钱不多,但好歹比搞一个小姐便宜。到了前台,左小龙问:“多少钱?单人间。”
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1 数据来源
通过多层抽样方法,结合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等特征,采取入户问卷与随机访谈调查的方式,抽取CD市2个区中的6个街道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294份,排除存在年龄不符、信息缺漏等问题的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79.9%。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影响CD市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选择的影响因素。
对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作为因变量,选取老年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以及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由于老年人对是否有意愿选择机构养老包括“是”与“否”两个回答,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取置信度为95%。模型的表达式为:
进一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进入法的回归结果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14个协变量中,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多项因素P值都大于0.05,不具有统计意义。为了更准确探寻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采取逐步删除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得出老年人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自理能力5个因素显著,其P值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
其中,Y表示因变量,即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机构养老:1表示有意愿,0表示没有意愿;P在模型中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即选择机构养老的概率。
胡琴顿时不响了。杨力生正兴致勃勃,被媳妇抢白这一句,恰似滚热的身子骤然被人泼上了一瓢冷水,从头凉到脚后跟。他的整个身子就像突然被人点了穴那样一动不动,两眼看着月亮直勾勾地发愣。
1.2 描述性统计
1.2.1 个人因素 被调查对象中,老年人的性别结构由42.9%的男性与57.1%的女性组成;年龄在60~64岁的老年人占34.92%,65~69岁老年人占22.37%,70~74岁老年人占15.25%,75~79岁老年人占8.81%,80~84岁老年人占14.58%,85~89岁老年人占3.05%,90~94岁占1.02%;在老年人的所属民族方面,汉族占92.0%,满族占7.2%,回族占0.8%;未受过教育的老年人占17.8%,小学学历的为29.3%,初中学历的为25.1%,高中学历的为27.8%;在老年人自理能力方面,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88.5%,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他人照顾的轻度失能老年人占5.5%,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分别占3.4%和2.6%(表1)。
表1 被调查老年人个人特征
配偶是否健在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的重要因素,失去配偶的老年人会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更高,且由于农民是风险厌恶型的,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儿女数量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存在较大影响,儿女数量尤其是儿子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其机构养老意愿越低[9];同时与子女的距离半径是影响老年人家庭养老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其机构养老意愿。
表2 被调查老年人家庭特征
2)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是影响其机构养老意愿的第二大因素,没有配偶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更强烈,而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互相照顾,同时在精神慰藉上也能够得到满足,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夫妻同住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普遍较低。
1.2.4 生活状况 老年人生活状况方面,在生活状况满意度上,对目前生活状况很不满意的老年人占1.7%,不太满意的占5.9%,一般、基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的分别占8.9%、40.8%、42.7%;在精神慰藉满意度上,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以及满意的老年人分别占 17.6%、20.0%、20.3%、42.1%(表 4)。
表3 被调查老年人社会特征
表4 被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特征
2 假设检验与分析
2.1 变量选取
为了清楚地表达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并结合CD市的实际情况,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水平简化为二分类变量,即“是”和“否”,其因变量为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当老年人选择愿意机构养老时,取值为1,老年人不愿意机构养老时,取值为0。
节点a同时处于第k层和第k+1层两个中心点充电半径内,则使节点a归属于第k+1层;节点b仅捕获第k层停留点发射的射频能量,则节点b归属于第k层;节点c可以捕获的能量源停留位置均处于第k+1层,则节点c归属于第k+1层;若节点恰好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可以接收三角形三个顶点位置的供能,归属于第k+1层.
又一日,太阳快下山了,村人们收了工,正往家里赶,迎面又碰上一女人,这女人比前面那蓝衣女人更硕丽,二狗伢又来神了,张嘴就来:
2.2 研究假设
农村老年人普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但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来说,其对于家庭养老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高龄老年人对于传统家庭养老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普遍高于低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对于新兴养老方式的接受度会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6,7];同时老年人在自身身体机能较好时,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普遍不高[8]。
收入影响养老意愿选择的自由度,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对其需求的可支配程度就越大,对现实的养老意愿选择自由度更高;同时,选择非家庭养老多是注重心理感受而非客观身体条件,农村老年人精神贫困的出现、精神慰藉的缺失使得家庭养老对其老年生活的保障程度不足[10,11],由此会造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向机构养老倾斜。
表5 变量赋值
1.2.2 家庭特征 家庭特征方面主要包括居住情况、婚姻状况以及儿子、女儿个数(表2)。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占40.0%,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占60.0%;有配偶的老年人占25.9%,无配偶的老年人占74.1%;在老年人的子女数量调查中,没有女儿的老年人占34.2%、有1个女儿的为49.7%、有2个女儿和3个女儿的老年人分别占12.3%和3.8%;没有儿子的老年人占19.8%,有1个儿子的老年人占53.1%,有2个儿子的占18.2%,有3个儿子的老年人占8.9%。
假设2:受调查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特征(居住情况、婚姻状况、女儿个数、儿子个数)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存在有影响,即这些因素与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存在一定相关性。
假设1:受调查农村老年人的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自理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存在影响,即这些因素与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存在一定相关性。
依据学生需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笔者在授课班级任务布置时,课前占有很大比例,图中显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以下五方面任务。第一,欣赏一段关于开罗的视频,其原因是用英语(无字幕)感知相关地域的词汇,初步导入课文的场景;第二,精读三篇关于名人的短文,短文的选取均是叙述性描写,而且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些明星的国外报道和采访英文版;第三,由上述三篇短文和相关网络搜索概括什么是叙述性描写,它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学生书写时的注意事项等;第四,为整理预习整个单元所遇到的不解之处,以备课上答疑提问;第五,泛读四篇大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四位女性。任务是让同学们对比四篇文章的异同。
假设3:受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特征(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存在影响,即这些因素与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存在一定相关性。
2.3 回归结果与分析
通过采用SPSS 20.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结果(表6)显示,似然卡方比检验的观测值为 47.477,对应的 P 值为 0.000,回归方程显著,说明采用该模型合理。
表6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结果
E(Y)=P(Y-1)=P
根据研究假设设置4类自变量,即老年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以及老年人生活状况因素,探讨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首先,老年人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自理能力5个衡量指标;家庭特征包括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儿子个数、女儿个数4个衡量指标;社会特征包括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3个衡量指标;生活状况因素包括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精神慰藉满意度2个衡量指标。变量具体赋值情况见表5。
基于以上模型估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家庭经济状况、老年人月收入两个变量与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相关度最高,存在正向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自身月收入越高的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越强烈。这是因为与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的支出更大,农村老年人自身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其机构养老的费用支出,这就需要家庭支持,而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人由于无法支付机构养老的费用,其机构养老的意愿也会随之下降。
表7 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
1.2.3 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方面主要包括职业、月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表3)。职业方面,农民占39.5%,工人占22.9%,商业、服务业人员占3.4%,个体占22.9%,国家或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占5.9%,家庭主妇或未就业老年人占5.4%;在老年人自身收入上,月收入在1 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占33.4%,1 001~1 500元的老年人占 43.93%,1 501~2 000元的老年人占15.92%,2 0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占6.78%;老年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总体印象方面,认为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的占4.6%,认为良好的占37.0%,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尚可的老年人占45.9%,家庭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占11.4%的,剩余1.1%的老年人不愿意回答。
3)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机构养老意愿存在负相关,自理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倾向性越高,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老年人则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意愿较低。这是因为农村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经济状况等的影响,在自身自理能力较好的时期更加愿意在家养老,而到自理能力较差、无人照料时,才会选择机构养老。
4)老年人性别对于其机构养老意愿也存在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更高,其对机构养老的意愿也更加强烈。女性老年人通常对家庭有更多的依赖,同时在情感上也更加细腻,其在家庭中扮演的家庭内务操办者的角色使其对于家庭的情感相较于男性老年人更强烈;此外,由于男性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其对机构养老的倾向也更加明显。
3 结论与启示
首先要提高农村老年人制度保障水平,降低家庭养老依赖。2009年以前,中国农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了2014年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养老金替代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金的“入口补贴”与“出口补贴”,针对农村地区居民选择低缴费档次问题,需要通过扩大不同缴费档次之间的补贴梯度,提高对长缴、多缴老年人的补贴水平,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同时激励农村中年人选择高档次缴费,提高整个农村地区居民的养老金收入[12]。
(5)食用纤维:纤维素有助于加速食物通过肠道,抑制糖类食物在肠道吸收,能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能够加速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另外,进食纤维素能够增加饱食感,对控制体重有一定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纤维摄入量应≥40g。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大豆及豆制品都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配餐。
其次,机构养老的收费是农村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农村土地保障能力的退化,依靠家庭养老的农村老年人个人收入有限,不能保证自身在家庭养老模式中享受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同时,“反馈模式”下的中国养老体系促使老年人群跟随子女养老,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增加了子女的负担,老年贫困最终造成了农村养老困境。因此,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合理利用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安排相关的简单劳动,使其能够收获土地以外的其他收入,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贫困,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减少其对子女的依赖,提高养老质量。
2016年5月《中国乡村之声》的记者在包括山西在内的12个省区进行了一次的乡村调查,调查报告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业余时间会看电视、听广播;这说明,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中,传统媒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农村广播应该成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工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农村思想文化的阵地。
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不懂家人的饭局,只觉得闹。醉酒之人大声地发笑,不停地絮叨,看着长辈们频频举杯,摇头走掉。而多年后的此刻,当我深切地坐在其中,便发觉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酒里带着一种氛围,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美食佐酒,深秋之味,让人相信美好的事物是这个世界的根源。即使生活未必完美,却总有美好内里。
最后,在中国社会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大背景之下,农村地区养老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困境,家庭支持缺乏,单一的养老方式造成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通过调查,在农村地区,除了家庭养老以外,其他养老方式不被认可和接受,这不仅是由于思想观念的排斥,更为主要的是当地机构养老建设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所致。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完善当地养老设施,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层次,吸引老年人入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13]。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机构养老的宣传工作,以消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偏见。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的了解甚少,其认识仅停留在政府为“三无”老人提供的养老院上;同时,农村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及其他新型养老方式更是缺乏相应了解,与城市存在脱节。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社会养老认识,让家庭养老存在困难的老年人能够融入社会养老。
参考文献:
[1] 刘路恒.浅析空心村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5):237-238.
[2]金淑彬,陈 静,汪超祥.农村空巢老人老年保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749-750.
[3]周长洪,刘 颂,毛京沭,等.农村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结构与空巢特征——基于全国5区县调查[J].人口与经济,2011(2):7-12.
[4] 张燕娥,李艺欣.农村“养儿防老”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J].人民论坛,2017(6):74-75.
[5]王晓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保障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丁旭枫,万国伟,董国姝.老龄化背景下城镇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实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7):269-271.
[7]周 明,韩茜薇.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2):41-49.
[8]张文娟,纪竞垚.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J].人口研究,2018,42(2):70-83.
[9]于长永.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1(3):69-79.
[10]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1):88-97.
[11]郑 莹,李秀芳,刘建军,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市经济开发区沈家屯镇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2017,16(7):99-100.
[12]张海霞.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保费补贴的作用效果[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74-75.
[13]李俏,陈健.变动中的养老空间与社会边界——基于农村养老方式转换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128-136.
A probe in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dowment aspiration of rural elderly:Taking the CD city of HB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ONG Hai-ho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The SPSS 20.0 software was used to carry out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236 survey data of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 of CD city in HB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old-age institutions'willingness to care for the elder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monthly income of the elderly are the biggest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to care for the elderly.The 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elderly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ir institutional pension willingness.It is suggested that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old-age system security and rationally utiliz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elderl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security capacity of the elderly,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old-age facilities.
Key words: rural elderly; institutional pension; influencing factor; binary logistic model
中图分类号 :F323.89;TU2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07-0157-0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7.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洪海红.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探究——以HB省CD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7):157-160,封三.
收稿日期: 2018-09-12
作者简介 :洪海红(1995-),女,安徽绩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电话)18362992626(电子信箱)HHH@hhu.edu.cn。
标签:农村老年人论文; 机构养老意愿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二元Logistic模型论文;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