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及控制策略论文_杜雪梅,张乾坤,曾佳,谢琼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及控制策略论文_杜雪梅,张乾坤,曾佳,谢琼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为了减少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医院血液透析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血液透析室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措施。并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环境管理、医务人员管理、患者管理、家属管理、水处理系统管理等来阐述血透室院感监测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及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51-02

血液透析室是血液开放的过程,加之血液透析病人抵抗力低下,特别容易出现经血的感染乙、丙型肝炎甚至艾滋病的感染的风险,相比一般人群感染率明显增高,为了尽可能减少血液透析室院感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因此我院十分重视,并作出以下几个方面小结。

1.方法

1.1 健全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垃圾管理条例》等有关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1],完善血透室预防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十分重要,使血透室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1.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血液透析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及质控员,建立感染控制登记卡详细记录发生的院感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及时记录感染隐患。定期组织学习感染的专业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规范基本操作,并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持续质量改进[2],通过多种形式使医院感染知识深入人心。

2.管理与监测

2.1 环境管理

在血液透析环境和器械上有相对低水平HBV的污染,即使无肉眼可见的血液污染也有HBV的存在[3],所以做好环境管理是十分至关重要的。血透室每月进行空气及机器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细菌总数达到以下标准:空气<500Cfu/㎡。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物品表面<10CFU/C㎡,为防止交叉感染 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 表面及地面进行擦拭及消毒,明显被污染的表面至少用1500mg/L的含氯制剂消毒。各区域抹布、拖把严格分开,标志明确,每天保持室内清洁、干燥,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每天透析结束必须空气紫外线消毒,每周室内大清洁。

2.1.2建立隔离区 乙、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和治疗车,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隔离消毒措施。透析器严禁复用,所有物品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终末消毒。

2.1.3手卫生及无菌观念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途径[3]。洗手是预防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医务人员必须严格做到两前三后的洗手指征,床旁备快速手消毒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3.患者管理制度

初来或转来透析的患者透析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三抗及乙肝两对半,阴性、阳性患者必须严格分区、分机透析。急诊设专机透析,透后做好终末处理。长期透析的患者每半年复查三抗及两对半,每三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积极治疗贫血,减少输血感染途径。加强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减少感染的机会,如出现感染的迹象,行相关感染检查,明确诊断后 ,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透析患者应当摄入足够热量及优质蛋白,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自身的角度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1 家属的管理制度

对于透析患者家属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病情需要只能准许一位家属陪伴,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陪护,如果家属管理不当,让患者随意进入透析室,造成透析室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细菌数量的超标,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注重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并向他们讲解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告知其重要性及目的,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支持。

4.工作人员的管理

工作人员进透析室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每年定期体检查三抗及两对半,两对半全阴者接种乙肝疫苗,工作中意外被HBSAG阳性血清污染的锐器刺伤者应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的抗-HBSAG免疫蛋白,阻断感染,立即按相应职业暴露条例处理。发现异常者做好心理护理,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5.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医疗、生活垃圾严格分开。污染针头放专用锐器盒内。垃圾桶标识清楚,严禁混放并及时密闭处置,下机透析器每人次一个黄色垃圾装放,阳性患者必须单独处理,所有垃圾桶每周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6.水处理系统及透析液的管理及监测

透析用水要求较高,要经常对血透室水系统进行水质检测,主要包括检测软水的硬度、反渗水口、原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使透析用水完全符合透析标准。每月进行细菌培养要求细菌总数<5CFU/ML,并做好检测记录。透析用水的水处理系统最好用双极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可以得到更加纯净的反渗水;供水采用透析直供方式,可以减少水箱带来的二次污染。A液是干粉配制一周内使用有效,B液繁殖细菌非常快必须现配在24小时内使用完。

7.效果

通过规范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使治疗护理工作井然有序,达到了消毒隔离要求,患者放心治疗,未发生交叉感染,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证了病人安全。

8.小结

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3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严格监控各项指标,科室感染监测小组每月对监测结果分析总结,及时向科内及院感科反馈。对监测不合格的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注重整改前后对比。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预防血透室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成云,李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1.

[2]刘素萍.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内科,2010,5(5):559-560.

[3]五晓宇,王振英,护理人员 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98-299.

论文作者:杜雪梅,张乾坤,曾佳,谢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及控制策略论文_杜雪梅,张乾坤,曾佳,谢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