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疆:培养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论文

大道无疆:培养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

文/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 李龙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各地广泛开展劳模和工匠的培养选树,注意提高劳模和工匠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工匠发挥作用搭建了宽广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成为契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热词。

在生产过程中,胶州大白菜通过优化种植环境、精炼种植技术、病虫害控制治理和强化质量检测,以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同时,协会注重胶州大白菜品种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推进胶州大白菜产业升级换代。

“技道合一”的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技”即技术水平、技术能力、技术素养;“道”即崇德尚技的职业追求、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以国为重的责任担当。中国古代传统工匠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涵养出独具东方文明古国灵魂气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社会繁荣。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工匠精神的灵魂之道更值得广为推崇。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培养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对努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对引领广大工匠更加坚守理想信念、彰显阶级本色,大力弘扬崇德尚技、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情怀,激励广大职工对标先进、超越自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2.3 暴露源种类 乙型肝炎46名、占38.66%,丙型肝炎21名、占17.64%,梅毒16名、占13.45%,艾滋病7名、占5.88%,不明29名、占24.37%。

追本溯源,探究工匠精神灵魂的历史渊源本相

首先,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要对工匠精神内涵沿波讨源。从历史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工匠早有记录。《庄子》云:“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传统工匠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涵养出独具东方文明古国灵魂气质的中国工匠精神。孙膑、蔡伦、鲁班等都是我国能工巧匠的杰出代表。据载,鲁班发明了石磨、机封等多种生产生活用品,对推动社会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由于技艺精湛,作品巧夺天工,后人尊称他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中国传统工匠有独特“道”骨:他们在灵魂深处更为注重“道”的修为,追求“术到极致,几近于道”的最高境界。《论语·述而》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传统工匠将传统哲学与自身职业修为相结合,分为修技、修心、修道三个层面,分别是“技”“艺”“道”。“技”者,即手艺、本领;“艺”者,是工艺的创造,即当劳动者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就能激发无限创造力,使技能达到艺术的境界。而只有对“技”和“艺”有了体悟之后,形成以简驾繁的内心把握,方可进入“道”的境界。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方略为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前行,必须有新思想、新方略作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新时代中国前进的方向。大国工匠新时代的灵魂是什么?在哪里?怎样塑?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

历史局限性下的被动束缚,是导致工匠技艺失传断代的时间因素。“技”,巧也,是指人赖以谋生的手艺。精于技艺、巧于动手的人称之为“工匠”。“技”作为工匠精神传承的一般外延,是“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的传统工匠、能工巧匠安身立命的基本所在。中国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工匠对技术传承孜孜不倦地追求技艺,把对技艺的崇尚、对作品的虔敬,以匠心之巧思,倾注于制作过程,创造出绚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工匠文明。在一批精湛技艺的传统工匠代表性人物眼里,惟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技”的传承则更为悠久。但受一定历史局限性制约,他们更多侧重于“技”的传承,存在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田园风情”,可谓小家情怀。新时代大国工匠更是“兴事造业”之人。在“技”的传承中,他们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秉承道技并重理念,率先垂范、有教无类,身传大技。现代工匠已经不是传统手工业者,他们掌握了精湛的现代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仍然作为现代工匠们的核心精神品质。大国工匠罗昭强心怀技能报国之“大道”,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班传艺,开创了中车长客“黄埔班”的一段佳话。

2017年4月,时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龙熙在省暨长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前,同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模、“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李万君交谈。

营造环境,拓展工匠技艺涵养传承外延之道

再次,从辩证维度看,中国工匠灵魂蜕变中与时代同步。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传统工匠“靠艺求生”的自我意识和“小家”情怀,其职业灵魂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在新时代得到了历久弥新的凤凰涅槃:新时代的大国工匠高度自醒,明确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主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新时代大国工匠崇高的精神和时代风采。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在不断实践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情态,以彰显工匠尊严、伦理、道义为准则,实现道义精神与技术高度融合,技化其身、道化其心,他们的生命价值、职业道德更广、更深。

工匠缺乏生存成长与被尊重的社会土壤,是技艺断代流失的空间因素。据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无技术等级的职工人数比例达72.8%,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达61.3%,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仅为4.5%。来自全国总工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前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1,高技能工人高达2∶1,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国7.7亿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达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只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可见,以工匠灵魂之道,涵养劳动者的技能传承绝非无稽之谈,而是现实之需。如果说技术是工匠的“里子”,那么尊重则是他们的“面子”。当前,一个工匠的价值是远远被低估的,一个好的工匠价值是需要被放大的,而一名真正的工匠是需要有尊严的。但事实上,由于受传统人才观“劳力者治于人、惟有读书高”的影响,工匠政治地位偏低、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偏低、岗位吸引力不足、社会保障待遇仍需加强,造成了社会缺乏对工匠的认知、认可、认同,贫瘠的“认同价值”文化,缺乏了价值文化的滋养,技艺传承难以为继。“精神是无形的水,需要接纳它的社会容器”,而这“容器”的底座就是尊重。要让工匠技艺得以老而弥坚,需要人们观念的长期自我说服,需要社会的尊重和国家制度设计的保障。推动实施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分配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消除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直击制约工匠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努力打破制约人才成长的“玻璃门”“天花板”等瓶颈,是推动工匠精神传承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革命艰难而光辉的漫长进程中,淮海战役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绚烂的一笔。时至今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的富有时代内涵和特色的文化精神,已经成为近年来革命文化勃兴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在重大纪念时间节点,仔细回望过往、爬梳脉络,凝练出历久弥新、永垂不朽的淮海战役精神,不仅仅是对那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史的尊重和回应,更是从宏观审视到微观探究去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精神的应有之作。

奋斗追梦,引领塑造新时代大国工匠道之灵魂

其次,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工匠凸显出来的灵魂品质与传统工匠一脉相承。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成为契合时代、符合国情的热词。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益求精,是对产品制作过程的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是对本职业敬畏、专注、坚守的职业道德。简言之,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得更简单就是创新,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如今,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职业操守和事业准则。新时代工匠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精神,更塑造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新时代灵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因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而备受关注,很多观众看完后都称这部片子很“燃”。说明工匠的灵魂品质是不分年代、可以跨越时空的。那种沉稳、不张扬却很励志,让人惊艳的感觉,恰恰是工匠精神光谱中残缺的色系。

首先,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提高塑造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的政治站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要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大国工匠李万君追求技艺精尖,一丝不苟。他断然拒绝外国高薪聘请,“我愿意让我的技能融入到中国高铁事业发展的每一道‘焊缝’中,用我全部的热情、汗水和智慧为中国高铁事业的腾飞助力……”的铮铮誓言,正是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灵魂道义价值底色。

积极探索尝试,建立健全工匠的成长机制、激励机制等,为工匠成长铺路搭桥。近年来,吉林积极探索尝试,初步建立健全了工匠的成长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以及管理与评价机制,以此畅通人才上升渠道,全方位为工匠成才铺路搭桥,通过对技工人才发展规律科学诠释,使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被充分挖掘。2017年,经吉林省委批准,在全省开展“吉林工匠”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已连续开展了三届,李万军、罗昭强等30名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当选者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同时,人社、财政等部门积极推动工匠工资福利待遇制度政策的探索创新,鼓励用人单位在职工津贴、技能等级评审、岗位聘用等方面向“吉林工匠”倾斜,让获评者名利双收,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出了更为浓厚的“崇尚技能、学习工匠”的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氛围。2018年7月,吉林省总工会与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共建“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省总工会分期投入资金,用于基地及配套建设,双方共同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学员选拔、教学管理等,通过强强合作增加和扩大人才集聚效应,实现1+1>2的最佳效果,让工匠技艺薪火相传、次第绽放。

“术到极致,几近于道”。技道合一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道”,所行也,事也。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道”正,则术有所生;“道”斜,则术无所存。工匠精神是一种“道”,作为灵魂的塑造和打磨,须担当、求大道。即工匠要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工匠为务,往往关乎国计民生,万万不可轻忽;工匠技术虽是“小道”(具体的技术),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却要以小见大、见微知巨,从具体的日用技术中挖掘出人类乃至万物所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律(即大道)。实践证明,坚守理想信念,彰显阶级本色,就是大国工匠新时代的灵魂!新时代,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固本清源,才能让大国工匠在不断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态,以彰显工匠尊严与伦理为准则,实现人文精神与技术相结合,内化其身,使他们的职业价值更广、更深,真正做到大道无疆。

其次,要站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高度,激发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工人阶级是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只有“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当好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才是塑造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的最真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国素来不乏爱国之志的大国工匠。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突破重重封锁,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这种“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精神,就是对工匠精神灵魂坚守的最好诠释。技术工人李凯军爱厂如家、心系事业,不畏工作环境艰险,心无旁骛用忘我精神坚守岗位十余载,以匠人之心传艺授道,桃李满天下,这正是新时代大国工匠“道”之坚守,显扬高尚澄明的人文情怀与心灵境界。

最后,要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度,引导鼓励大国工匠甘做弘扬“工匠精神”的燃灯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塑造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需要引导鼓励他们甘做弘扬“工匠精神”的燃灯者。《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大国工匠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技术创新,拿出奋力拼搏的干劲、奋勇当先的闯劲、奋发有为的钻劲,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勤学苦练、潜心钻研,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掌握新技能、提升新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让“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坐标、永不过时的时代风尚。大国工匠“中国兵器车工教授”吴宏立35年刻苦钻研、锲而不舍;“餐桌上的雕刻大师”徐吉生精湛的技艺令人折服……他们不仅要有大艺法古的传承精神,大技贵精专业品质、大勇不惧的挑战精神,更有大术无极自信气质、大道无疆的责任担当,体现勤劳之美的价值原色,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工匠高尚的道义灵魂。

新时代,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华丽转身。此间,需要敬业乐业、至臻至美、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需要塑造更多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塑造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加油!

一堂有效的钢琴课,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说,应该是经过认真练习和准备的。一位学生如果每天保证一定的练习量,比如每天一个小时,并持之以恒的话,那么一个星期应该有七个小时的练习(当然这只是“起点量”,有很多学生练得比这要多)。如一个星期去老师那里上一节课,一般是四十五分钟左右,那么上课与练习时间的比例一般在1∶7到1∶10,这才是比较正常的。如果学生练得更多一些,上课与练琴达到1∶20甚至是1∶30,那么学生会准备得更好,上课的效果也肯定会更好。

标签:;  ;  ;  ;  

大道无疆:培养有新时代灵魂的大国工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