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向政府的信息集成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政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府在政务活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的结构异构、分布异构的状态显然影响了政府内部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与外界的信息共享。企业领域的信息集成实践告诉我们,推进信息资源集成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学者们在政府领域引入信息集成,希望可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聚集和构建顺畅的信息流动渠道,来解决政府因信息孤岛带来的共享障碍问题。
政府信息集成与政府信息整合,虽然在用词上有所不同,但所指对象基本一致,都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围绕集成的目标,将组织所拥有的处于离散分布状态、具有异构性的信息资源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重新整合为一个具有逻辑关联性的整体,除此之外集成还强调了信息资源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恰恰是“整合”这一概念所不具备的。另外,就笔者所查阅的文献来看,两者在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集成管理以及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的相关论文及文献的研究成果均有重叠之处,因此本文采用信息集成这一术语对政府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政府信息集成概念及理论支撑
从企业、图书情报等领域给出的信息集成内涵的表述来看,均强调信息资源是集成的基础和核心;是依照组织目标开展的集成;技术是信息集成实现的手段;信息资源优化和共享是信息集成的最终状态这四大要素。本文认为政府信息集成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目标所涉及的政府内外部各种类型的信息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共享的过程,从而满足政府、公众、企业等各方的信息需求、决策需求。集成管理论、集成过程论、集成系统论是其理论支撑。
1.1 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理论一直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尽管有学者将集成作为管理对象进行讨论,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集成作为管理方式展开研究。例如,吴秋明认为集成管理是对各种集成活动的管理;周毅[1]256也认为集成是一种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在政府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及管理视野上,是以集成理论为指导,以集成机制为核心,突破政府组织的界限,从新的视角和高度对各种信息资源要素进行融合和优化,增强管理对象的有序性。
1.2 集成系统论
系统论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系统论与集成理论有着紧密联系。吴秋明、李必强教授这样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系统理论是集成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集成理论则侧重于将系统要素经过合理科学的集成过程,实现系统功能和目标,对系统的思想、理论及方法来说是新的发展[2],集成系统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把系统看成是元素集成的结果,集成是系统形成、重组的基本活动;二是集成过程离不开系统思想和理论的指导,集成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系统规律。
1.3 集成过程论
集成过程论强调信息集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信息集成过程是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政府信息集成就是以集成过程思想为指导,研究如何实现政府的业务集成、系统集成及平台集成,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信息供给体系。霍忠文[3]认同集成是一个过程的观点,通过对组织内外部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动态融合,保持事物优态。罗贤春[4]认为,集成要素的位置和功能在集成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即针对某一特定集成它是稳定的;还具有动态性,即当完成某一特定集成后,应该根据新的集成重新确定其位置和功能。
2 政府信息集成的研究视角
政府信息集成首先要解决“集成什么”,即资源集成;其次要解决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即服务集成;再次需要解决如何提供这些服务,即应用集成,通过这三个层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广度化、深度化及综合化的逻辑集成效果。基于此,将学者的研究视角分为资源集成(R):构筑政府信息资源信息空间;服务集成(S):实现资源整合基础上的服务功能;应用集成(A):构建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三个维度。
2.1 资源集成
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始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政府信息资源这一核心要素的讨论,可以说信息资源是构成政府信息空间的基本要素,是信息集成研究的主要对象。马费成等一批学者围绕传统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本形成了狭义的政府信息资源和包含多要素信息资源的广义信息资源两种认知。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一个方向就是研究如何将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到现有的资源空间以支持政府决策活动。在应急决策领域,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决策主体在做出决策时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属隐性信息资源,应包含在人、物、知识能力三个要素的资源整合中,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及共享[5]。因此政府隐性信息资源也是集成要研究的对象。表1中详细归纳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分类、来源、性质及划分角度,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当前政府集成要素的研究内容。
2.1.1 显性信息资源集成
显性信息资源集成首先要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标引分类、组织、描述及展示,实现的方法有主题法、元数据法、本体的构建等,此外还要考虑异构数据源间的互操作和共享的实现问题。如曹树金[6]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进行了研究;王芳[7]提出了实现基于Web的电子政务元数据共享的模式,用以解决元数据的互操作与共享问题;仓定兰[8]给出了利用领域本体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集的方法和过程,指出其在语义描述和语法表示的层次上能够满足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操作的要求;夏立新[9]等人依照《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试用本)抽取电子政务领域内知识,给出了构建局部政务领域本体及实例的过程和方法;许永涛博士[10]提出了基于E-R-P建模体系的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裘江南等人[11]利用主题图解决电子政务异构资源的整合问题;吕元智[12]、张玉涛[13]等人运用主题图技术将分布式异构的政务信息资源用知识网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基于主题图的链接技术,解决快速定位用户所需的电子政务资源的技术问题。
广义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一是宏观战略层面的集成,如何绍华[14]等人研究了政府信息战略集成的纵向、横向及内容集成的模型,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要素的集成目标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二是中观层次的政府及相关主体的集成,周毅[1]]257认为管理主体的集成包括政府各部门间的集成、政府与企业的集成、政府与信息技术外包商的集成;三是微观层次的集成,包括政务流、信息流、人、系统的集成,肖荣莲[15]等人认为要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应进行政府信息流的重组、优化,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苏莉文[16]等人借鉴迪伊霍克的混序组织理论构建了基于混序组织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型,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模型应用于政府部门的审批业务的资源集成过程;于曦[17]等人针对政务流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面向知识共享的协同政务流程集成框架;叶鑫[18]等人从技术角度研究了政府横向部门业务集成的实现问题,并构建了政府横向业务集成管理系统的体系,实现了政府横向业务集成的动态性。另外,还有学者则认为应重视“公众”作为人的要素集成进入政府信息资源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并引入了国外政府开通博客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广纳民意的具体案例加以论证。
2.1.2 网络信息资源集成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众多,增长迅速,动态更新频率高,不利于进行控制;其所具有的结构呈现松散性和无序性的特点,不利于进行组织。因此,克服网络信息带来的管理和融合的难题,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全面的信息视图是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主要目标。为此朱晓峰[19]关注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组织规范的建设问题,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范围模糊、数量高度不稳定、易变和挥发性、类型与格式的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导致政府信息资源组织困难重重,应深入研究网站信息资源组织涉及的内容及其规范并应力争标准化和通用化。康虹[20]等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功能模型及软件模型。华成[21]等人从基础资源层、信息交换框架层、应用服务平台层三个层次讨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李广建[22]等人研究了政府网站整合,认为其是将具有内在联系的政务信息资源,按照服务需要或业务协同需要集成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基于生活事件的整合、基于搜索指引的整合、基于分布式计算的整合以及基于门户技术的整合服务来实现。
2.1.3 隐性信息资源集成
政务隐性信息资源融合在政府相关的决策活动和业务中,是针对问题解决的信息资源集合[23]。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将隐性的信息资源显性化是当前学界的研究重点。学者们从四个角度研究了隐性信息资源:一是隐性知识获取的过程机理,赵辉[24]等人针对政府决策研究中隐性知识分享和利用困难的情况,从理论层面分析政府决策研究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分享的过程;二是隐性知识的转化,王家斌[25]从实证角度研究了隐性知识转化的路径;三是隐性知识的实现,吴才唤[26]基于隐性知识显性化提出了隐性知识地图的概念,并对实现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四是通过知识集成实现隐性信息资源显性化,这一过程是将组织中来源、层次、结构、内容均不相同的知识按照任务目标,采用适当的集成方法,进行综合再构建,通过知识创新的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过程。相对于信息资源集成强调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和利用深度,知识集成则更加注重提供面向问题的知识解决应用方案[27]。为此学者张建华[28]提出了面向应用层次和面向对象层次的知识集成策略及实现方法。面向应用层次的知识集成实现的是以知识应用为导向,将支撑该应用的各类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面向对象层次的知识集成则是解决知识库的优化、知识库之间知识的转换以及异构等问题。罗贤春[29]认为,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中,公众更想获得“政府如何做出决策”的知识,围绕这一需求,通过面向主题定位的导航目录、面向事件关联的信息空间及面向关联解释的知识地图将相关知识集成起来,形成政府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网络,实现面向公众的知识供给。
2.2 服务集成
政府信息集成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政府信息服务集成充分利用了政务信息与政府业务的共享与集成,先后经历了以非集成、静态信息为中心,以事务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过程[30]839,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用什么信息资源来服务、以什么方式服务、如何实现和促进服务的问题。周毅[31]研究了政府的信息服务过程集成,提出了用一个能包含政府机构所有职能的信息服务前台来完成集成式信息服务的构想,将政府网站看成是承担集成式在线服务前台功能的载体,共享式政府信息数据库为集成式在线服务后台实现提供了解决方案。郑毅强[30]841-843等在知识本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政务知识的服务集成模型和服务集成方法,为政务知识与电子政务应用更好地进行融合提供了实现路径。张建彬[32]提出了服务内容集成、服务渠道集成的策略,并分析了公共信息服务集成的保障措施。王学东[33]等人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将信息服务分为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面向政府内部的信息服务以及面向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服务等六类服务,通过服务集成、技术集成及资源集成搭建集成式信息服务平台。
2.3 应用集成
政府需要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有序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环境,集成式信息服务环境是应用集成研究的重点。为此周毅[34]提出了面向基础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和面向增值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的构想及实现策略;刘焕成[35]等人认为服务平台应包括社会预警、发布实时信息、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公众参与等功能。此外,为增加政府信息内容的供给,构建内容丰富的政府信息空间,切实保证公民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权利,同时全面提升政府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学者们还研究了政府与信息服务单位(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企业)、企业、公益机构之间的信息服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其中图书馆与政府之间的无缝集成是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学者们认为,图书馆要起到为政府海量信息资源分流的目的,关键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区分和界定政府与图书馆间的责任义务及业务范围;二是确定图书馆与政府在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方面的合作方式;三是形成综合统一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检索入口。汪海波[36]等人考察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政府公开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认为整合的方式分为形式整合和内容整合两种类型,还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提出了建议。梁蕙玮[37]等人讨论了公共图书馆电子政务整合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了开展电子政务整合服务的框架。
3 集成方法与技术
技术是信息集成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信息集成的层次和效率。无论是早期的电子数据交换法、分布式组件集成法,还是近期利用基于XML、Web Service、网格或本体的技术,只使用单一的技术难以解决信息集成过程中复杂的异构问题,因此多种技术、方法的融合是实现信息集成的趋势,利用虚拟数据中心与XML数据库结合来实现分布松散的异构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型[38]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最新出现的云计算技术开始被应用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领域,以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之间信息的无缝交换,提高政府内部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交流效率以及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鲁俊杰[39]等人讨论了使用云计算技术搭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过程。总的来说,集成中所需的技术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归纳:一是资源层面的实现技术,二是集成层次上的实现技术,详见表2、表3。
4 集成评价
政府信息集成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其进行量化的评价以对集成策略和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而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与公众交互的界面,集中展现了政府信息集成实践的成果,因此评价问题主要是针对政府网站集成效果的评价,包括对网站服务能力、业务整合水平以及共享能力的评价。赵卓宁[41]认为,政府网站直接服务能力体现在网站信息和功能、政府政务服务及其在线服务过程三个方面,开展对网站在线政务服务绩效的量化有利于促进和改善政府网站信息结构及交互功能。关于公众满意度的评价,辛玲[42]则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网站设计和客户意识五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整合水平的评价,丁锐[43]等人对政府业务整合的水平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建立了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国地方职能部门业务整合水平评测模型,并进行了数据检验。关于共享能力的评价,张慧明[44]等人构建了以信息资源共享基础条件、共享系统建设水平、共享的组织因素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一市级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从而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5 结语
学者们围绕政府领域的信息集成进行了理论、方法、技术、模型、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值得深入探讨。
(1)目前的研究大多将政府作为孤立的个体开展信息集成的研究,较少考虑到政府与其他主体,如企业、公众或信息资源服务单位等之间的集成。政府与其他主体间的集成可以为破除各类“信息孤岛”提供组织保障,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持,但目前还未就政府与这些主体间的集成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2)当前集成研究主要是以政务服务为背景展开的,集成的对象也集中在对政务信息的整合上,如果能对具体语境下的信息集成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例如,在网络舆情频发的现状下,政府亟须构建面向特定舆情主题的信息资源共享空间,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通过信息集成将与网络舆情有关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政府舆情信息的供给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3)政府隐性信息资源的集成是一个难点。当前的研究在宏观的理论层次搭建了集成的框架,但内部一些细节性、基础性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例如,面向决策问题的隐性信息资源的表示、面向决策问题的隐性信息资源发现、面向决策问题的隐性信息资源与显性信息资源的关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