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 血液净化室 46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及感染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净化患者9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净化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然后依据标准采用严格规范管理进行感染控制,观察比较感染控制前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护士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及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等。结果: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器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大于98%;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是3.1%。结论:医护人员应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规范,持续改进质量,预防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
关键词: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感染控制
血液透析是一种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方法,其在维持尿毒症等病患者的生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院血液净化室面临着量大而繁重的工作,加上医院内部人活动性大,增大了医院感染风险[1]。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感染患上传染性疾病的话,不仅会给血液透析患者本人造成伤害,也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本次实验研究将重点探讨分析下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及感染控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98例血液透析净化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治疗,其血液净化透析时间从1年到6年以上不等,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及急诊血液灌流这三种。
1.2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医院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1、血液透析室布局设计不够合理,血透室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房间没有设置隔离门,也没有彻底关闭感染与非感染房间之间的门,有时两者之间是相通的;配液间设置在水处理间内;没有设置单独的透析器材库房。血透室设计布局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出现。2、医护人员是感染风险的重要传播途径,医院一些医护人员操作时,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也没有及时更换手套,不戴口罩,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无菌操作规范,这些都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发生。3、透析液及透析水受污染,透析液如果存储时间过长,就会面临较大微生物污染风险,水中的微生物及其降解产物是主要污染物,而且它们也都是内毒素,不当处理这些污染物将导致透析用水直接被污染。透析机使用的水主要来自于水处理系统中的纯水,管道会将这些纯水输送至透析机中使用,透析液中内毒素也主要来源于水输送管道的污染。4、复用透析器,这种行为主要指的是冲洗已经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并对其进行清洁与消毒等处理,经过处理后达到相应规范要求,然后再次将其用于同一个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复用透析器时,一般均能达到绝对固定绝不混用标准,但是一些患者复用透析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相应规范,这很容易使患者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方法
1、医院血透室应重视环境规范,促使工作流程省时便捷、环境美化舒适等,实施整体分区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消毒卫生标准》对治疗室、透析间与隔离透析间进等提出要求,并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房间内地面、台面等进行每天湿式打扫两次。透析复用间应保证清洁卫生,并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使房间的具有充足的排水能力,对应配备应急眼部冲洗设备及防护眼罩。每天进行细菌学监测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如果发现感染与环境卫生学相关时,应立即监测,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2、管理工作人员,对医院血液透析室内的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与法律化,对医护人员进行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不能少于24个学时。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严格洗手。3、水处理系统,检测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时,最开始应一周进行一次检测,2次连续检测达标后,再实施每月一次的细菌学检测,而且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保证反渗水细菌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00cfu/ml等,水系统中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其中含有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干预限度是1EU/mL。4、复用要求应符合《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严格遵循其中规定的人员要求、外观操作及复用标准等等。
2.结果
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器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血液净化室中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高达98%,而且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率也较低为3.1%。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我国的血液透析患者人数逐渐增多,这也使医院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血液净化室感染问题更为突出,血液透析管理具有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2],医院血透室应通过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来减少患者医院感染几率,有效提升医院护理质量。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3],对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促使血透室的合理布局,监督医护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透析液与透析用水进行严密监测,并增强透析器复用环节质控工作,有效减少血透感染几率[4]。本次实验研究中,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器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血液净化室中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高达98%,而且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率也较低为3.1%。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规范,持续改进质量,预防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钟明思,梁秀凤,梁艳仪,冯凯芬,陆燕英. 血液净化室的感染控制与管理[J]. 全科护理,2010,07:636-637.
[2]张仲燕.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制度化管理的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73-74.
[3]蔡圆圆,李茜茜,李娜. 护理管理在血液净化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2:68-69.
[4]徐丽,安珍.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J]. 哈尔滨医药,2012,06:465.
论文作者:王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血液论文; 医院论文; 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复用论文; 内毒素论文; 几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