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计信息化》微课设计研究
吴花平 吴雨果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4100)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引导,更加强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的迅速发展为当代高等教育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学习方法,同时,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校课堂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进行了微课设计,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为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微课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建构主义;微课设计;会计信息化
1 引言
当代大学高等教育中,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的学习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为主,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少之又少,学生解决对课程学习疑问主要通过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查阅相关文献等资料或者通过上网的方式解决,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浏览资料,在这其中不乏会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不相关的内容上;此外,由于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以及理解能力有限,查阅资料后,疑问依然不能解决的情况时常发生。上述情况都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使得无法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20世纪60年代J.Piaget最先提出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同时,更加强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罗英豪(2006)[1]认为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股重要思潮,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是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就其兴起而言,它实际上是后现代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Knowledge,简称SSK)以及第二次认知革命思潮汇流的结果.王夏(2018)[2]认为经验主义理论坚持“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的观点,行为主义理论把刺激-特定的学习环境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者这一行为主体放在第二位。谢娜等人(2018)[3]认为个人的认知发展与自身的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建构主义能够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以及学习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也逐渐应用于教学之中。关于微课资源开发的研究。尹婷等人(2015)[4]认为微课指的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运用构建主义方法作为指导,由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加以切割,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任一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一段不超过十分钟的针对性讲解的视频。Singh&Reed(2001)[5]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适当的”学习技术,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何克抗(2004)[6]认为,混合式教学(或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的学习方式。教师可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体作用。史金倩等人(2016)[7]认为现在是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微课资源,以零存整取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这一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相契合。
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对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会计信息化》微课设计进行了研究。
厌氧发酵是利用餐厨垃圾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沼气,此方法有助于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但是由于餐厨垃圾物料所含的油脂、盐分高以及垃圾分类不彻底引入的杂质过多(如塑料袋、金属、碎瓷片等)会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餐厨垃圾成分复杂,而厌氧发酵过程对餐厨垃圾物料要求较高,若经前段预处理后的物料达不到厌氧消化的要求,就容易造成厌氧消化系统产气不稳或是难以产气等问题[4]。
在缺少国际诊疗指南的情况下,我国BT主要参考国外前期临床研究和Alair系统说明书,结合我国人种特点、患者情况和医生临床经验开展,目前已制定了国际上首部《支气管热成形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并开展了“中国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BT的登记研究”,目的为通过对逐渐增多的真实病例的收集和研究,明确BT适用的临床表型,确认适用的人群[29],有利于BT的规范开展和推广。
2. 《会计信息化》课程简介
第三阶段:充分准备素材。应充分收集开发微课所需的素材与资源,即与微课配套使用的教材、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DV、话筒、录制场地等资源)、录课教师以及助手等人力资源。
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会计信息化》微课设计
第四阶段:集成开发与制作。素材准备完成之后,根据《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不同的章节,对微课资源进行视频录制,录制完成后,需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与编辑,制作出优质、学生满意的微课。同时,可在微课视频中增加片头、片尾、调节音效、字幕等元素。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基础会计》的后续课程。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时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同样会经历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片面化的过程,而是要求将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不断进行建构、解构、再建构、再解构的认知过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时,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结构的知识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学生的知识量会得到提升;其次,当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某些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会进行解构,经过改造与重组,以便将新的会计知识纳入自己头脑;最后,通过形成新的图式,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在《会计信息化》整个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会不断经历同化和顺应这两个阶段,通过这两种手段,不断地经历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从而,使学生的认知会得到提升,一个是知识量上的提升,另外一个是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结构也会得到质的改变。
由上述可知,微课资源的开发实际上是在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结合《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为微课资源顺利应用于课堂做了以下工作:
图1 《会计信息化》基础篇思维导图
以上诊断依据中,1、2、3条是最重要而且是必具的。但是如就诊时的病程很短,则GnRH激发值可能与青春前期值相重叠,达不到以上的诊断切割值;卵巢大小亦然。对此类患儿应随访其副性征进展和线性生长加速情况,必要时应复查以上检测。骨龄提前只说明性激素水平增高已有一段时间,并非是诊断CPP的特异性指标,病程短和发育进程慢的患儿可能骨龄超前不明显,而外周性性早熟亦可能有骨龄提前。综上,CPP的诊断是综合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符合为GnRH依赖性,临床随访性征发育呈进行性有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完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上述给出的思维导图分层次和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每一小模块进行划分,当每个模块所制作的微课时长较短时,可将互相关联的模块内容合为一节微课,或者当每小节微课时长过长时,可将其更加细化拆分为多节微课供学生使用,其制作原则是每小节微课不超过十分钟。
第一阶段:开发前期,应对《会计信息化》微课需求进行充分地分析。如学生对课程哪些部分容易理解,哪些部分赶到晦涩难懂,了解学生事先掌握的学科体系,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对本课程的影响。
重庆理工大学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三个层次,本文仅限于基础篇。基础篇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理论和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它是其他两个层次的基石,对基础篇的理解和掌握将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深化。因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为如图1所示。
当前,学生的座位编排依据主要有身高、成绩、男女搭配、互助共进、个性互补等,但不论是哪种编排依据,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也受到家长与社会的诟病。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
第五阶段:应用于教学,即,将已完成开发制作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微课资源供学生使用。实验班学生人数为70至80,适合微课资源的试用。
第六阶段: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微课资源的学习,通过线上线下交互,收集学生对微课资源的视频质量和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根据建议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最后,将微课资源的建设形成不断升级、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微课资源是依据课程开发的,与《会计信息化》教材配套使用,微课与教材的结合,最大限度帮助学生主动完成课程的意义建构。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提前通知学生本节课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微课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提出问题,正式上课时,教师不在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在课上解答学生学习微课后所提出的疑问并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盲点做补充,以支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课后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课程知识点。
4 总结
微课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详而精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微课资源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给出了微课资源开发的内容以及制作微课的过程,旨在为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罗英豪.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期:86-90.
[2]王夏.试论经验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文化学刊.2018年5期:109-113.
[3]谢娜,周玉.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翻转课堂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114-116.
[4]尹婷,赵思佳.高校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年.14期:156-157.
[5]Singh H,Reed C,Software C.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J].Centra Software Retrieved,2001,12(3):206-207.
[6]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3期:37-48.
[7]史金倩,张雪超,尤春兰,董方.VR+MOOC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0期:94-96.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项目编号:CQGJ15192B),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4YB26)。
作者简介 :吴花平(1982-),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吴雨果(1996-),女,汉族,重庆人,研究生。
标签:建构主义论文; 微课设计论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