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新老教师关于家长工作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老论文,牵手论文,家长论文,教师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教师:
初入职场时,我认为工作中最难的就是组织好教学活动。在逐渐深入了解幼儿教育这个职业后,我发现其中还有一个难攻破的问题——家园沟通。在担任一年托班教师后,我更是深感家长工作的重要性。看着老教师们在和家长看似不经意的谈笑间就交流了彼此的想法:看着家长对老教师信赖的眼神;看着老教师那么顺畅、那么得心应手地开展家长工作,我好羡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那样的状态?
老教师:
家长工作是许多新教师感到迫切而棘手的问题。许多新教师在面对家长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害怕、担心、缺方法、少艺术等原因而出现不敢、不能、不会的现象,家长工作甚至成为了个别新教师的“心头大患”,从而影响新教师正常开展工作,制约家园交流的畅通,削弱家园配合的教育力量。家园牵手的愿景就会可望而不可及。
这里我们将以“如何帮助插班幼儿及家长融入班集体”为例,聚焦新教师疑惑和关注的问题,探讨教师在这样的状况下,家长工作可以做什么和怎么做……
兔兔班在经历了一年的托班生活后,已经形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2009年新学期,升入小班的兔兔班又迎来了10个新宝宝。当然,他们的父母也加入了兔爸兔妈的行列。这群新朋友一下占到了兔兔班总人数的1/2。
怎么让这当中的每个人牵起手来呢?
新教师之惑
当牵手出师不利
案例1:开学了,免兔班哭声一片,因为有10个新宝宝新入园,初来乍到的宝宝们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表现得异常焦虑。不仅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就连家长们也显得有些不适应,经常问很多问题让新教师不知如何回答。
家长:老师,我们的孩子哭得好伤心,每天回家嗓子都是沙哑的。
新教师:孩子的入园焦虑症状很严重,等他熟悉环境了,就不会哭了。
家长:要多久我的孩子才不会哭呢?
新教师:……
家长:老师,我们家的孩子以前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大方,现在上了幼儿园反而不敢表现自己了,看见生人的时候,孩子就躲在我的后面不敢和别人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哦?
新教师:……
案例2:新生思源是一位饮食有些“特别”的宝宝。不吃葱姜蒜,米饭和配菜不能和在一起吃,而且她性格有些倔强,用思源妈妈的话说就是“吃软不吃硬”。
思源妈:老师,孩子什么时候吃午饭呀?
新教师:11点半吃午饭。
思源妈:我担心孩子不习惯幼儿园的饭菜,怕她不吃饭,想来看看孩子的情况。
接下来的每天中午,思源妈妈都以了解孩子情况为由来幼儿园给孩子喂饭,不但影响了班级的正常工作,也引起了其他家长的不满。
新老对话
新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新教师应该怎样消除新生家长的担忧疑虑,巧妙地处理家长的特殊要求呢?
老教师:新生入园都会有“精神断奶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对环境的陌生和对家人的不舍。小曾老师所处的兔兔班情况就更复杂些,既有旧生又有新生,若不能尽快地让插班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一方面势必影响旧生的情绪,另一方面,插班幼儿的家长由于没有经验,会因为担心孩子跟不上、受欺负而频频向教师提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和特殊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
这里的建议是:“先”——细致体贴早体验,打好头陈是关键。
1.插班幼儿正式入园前,邀请他们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或活动时来园参与体验。这能使幼儿和家长事先了解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安排与要求。
2.给新生家长推荐一些相关读物或请旧生家长来介绍经验。注意读物的篇幅要小,老师可先勾勒出重点,介绍经验要结合实例,具体到怎么做。
3.插班幼儿入园前,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提前了解新幼儿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
4.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可以作一些适当的“护理”。但一定要注意,教师应在家长提出要求前就先提出自己的方案,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前瞻性和专业性;同时还必须提前向家长说明,这么做只是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非特别照顾,是有时间限制的,从而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原则性。
5.大量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新教师可在老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在一旁学习,揣摩老教师话语的用意,自己在心里试答,也可模拟一些情境来试做,把经验和收获记录下来。每周至少与一位家长交流,慢慢的,新教师就不会胆怯了。
新教师之惑
当牵手处于夹缝
案例3:插班幼儿然然的妈妈每天来园时都不苟言笑,也不和老师主动打招呼。后来从然然邻居家长的口中得知,然然妈妈性格特别内向,一般不主动和人说话,再加上然然妈妈觉得自己和孩子都是“后来的”,班上的老师对然然照顾关心不够,班上的玩具太少,给孩子看的书籍太低幼等原因,因此更不愿意找老师沟通了。
新老对话
新教师:怎样与“边缘化”同时又对班级工作有不满的家长良好沟通呢?
老教师:对于插班的孩子和家长来说,等待他们的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而这个环境却又不是纯粹的新,原来的兔宝宝与兔爸兔妈早已成了一家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生就容易产生被孤立、自卑、敏感等更为复杂的心理焦虑期。同样,新生家长也会担心融不进已经形成的圈子,最后被边缘化或是形成新、旧两个小团体。加深家长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这里的建议是:“多”——多点关心多点爱,主动言笑心门开。
1.事先取得旧生及家长的理解:这段时间老师会把更多的爱给新生,因为现在的他们更需要被关注,这对原来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2.多留意那些接完孩子就匆匆离去的家长。其实他们更多时候也是怀着与新教师相同的心理:不好意思、不善表达。与这样的家长交流,教师一定要主动,可多采取电话沟通的形式,从而免去面对面的尴尬。
3.和有“意见”的家长交流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与爱。首先,教师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多拥抱、亲吻他们,一定要蹲下来和他们说话(小班的幼儿尤其需要),记住孩子一天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其次,利用离园的时间主动向家长说说孩子的情况,注意微笑、真诚,说出细节。最后,以“对幼儿园和班级工作提建议”为话题与家长约谈,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同时传递幼儿园与教师的专业意见。对于一些不同意见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作为长期交流的话题,亦可生发成家园研讨活动供家长们探讨。
4.安排幼儿座位的学问。每一桌应既有旧生也有插班生。让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交往的幼儿与插班幼儿坐在一起,还可以请旧生帮助插班生熟悉环境、参加游戏活动,结成“对子”。当插班幼儿感受到这个群体中其他人愿意接纳他,他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玩伴时,便会产生归属感。家长也就放心了。
5.为新旧生的家长创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家园活动中多邀请这样的家长参与。集体活动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等。多借助家园栏、家长会等表扬他们为集体所做的贡献。
新教师之惑
当牵手遭遇误解
案例4:当当是个大个子男孩,可是他却有和女孩子一样细腻的心境。由于家人对他很娇惯,来到幼儿园前几天,当当的情绪极其不好,每天要问至少30遍:“老师,什么时候下课啊?”当当妈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天,当当妈妈在QQ群里的聊天,让老师不知所措。
当当妈妈:老师,今天当当回来说不愿意上幼儿园,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小朋友中午不起床,老师就打他,小朋友被老师打了才起床的!
新老对话
新教师;对于已经有可能被扩大的误会,教师应该如何巧妙地化解?
老教师:现阶段的家庭呈现出四、二、一模式,全家所有的人都围着一个孩子在转,孩子的情绪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孩子的每一句话,家长都深信不疑。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是一些误解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化解,会造成广大家长的误会,甚至影响幼儿园的声誉与形象。
这里的建议是:“巧”——关键事件巧应对,及时巧妙化心结。
1.不急着马上回复。可先向幼儿了解情况,看因何原因造成家长的误解。(询问后得知当当是把“老师轻拍孩子的背起床”这种“爱的方式”看作是老师在打小朋友了。)
2.注意回复的技巧。不要直截了当的简单回复家长们:不可能!没有!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这容易使提出问题的家长觉得脸上挂不住,以后不愿再和老师交流了,也不能只向这一位家长解释,这会引发其他家长的猜想,还不能就事论事,要有预见性地让家长(尤其是新生家长)了解,产生误会通常是因为幼儿正经历着不曾经历的人和事,家长要信任老师,对QQ群等沟通平台的使用必须达成一种共识。因此,教师可撰写博文(同样也张贴在家园栏中),注意文中隐去家长与孩子的姓名,用婉转的文字巧妙地进行“回答”。
3.给孩子一个交代。小班幼儿常常是通过教师的动作和声音来判断老师的情绪、心思,因此教师平常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在新生面前,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行为加上“解说”。例如:“嗯!老师这是在喜欢小朋友哟!”“老师在和**做游戏呢!”,尽可能地避免幼儿产生误解;还可请家长在观摩班级活动后回家效仿,幼儿就会逐渐习惯了。
4.邀请插班幼儿家长和旧生家长一起担任班级家委会委员,协助教师共同管理和监督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