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4例的临床体会论文_马智勇

湖南省永兴县中医医院 湖南永兴 423300

【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中医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4例实施常规西医药物治疗,B组44例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组间在疗效方面比对,A组有效率90.91%、B组有效率93.18%,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对,B组心肌耗氧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西医相似,但中医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心绞痛是冠心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是因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供血不能满足机体代谢要求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在中医角度讲,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冠心病伴心绞痛均为风、寒、湿、热、燥等导致的心痛[1]。以往临床多采取西医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尽管效果尚可,但西医药物存在的毒副反应不可忽视。为深入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4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中医治疗,并与同期行常规西医治疗的44例患者进行了疗效比对,现将临床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接诊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同时排除了短期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以及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45岁到74岁不等,平均年龄(62.4±6.9)岁;患者病程1到19年不等,平均病程(12.1±2.4)年。患者疾病类型属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有36例,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52例。此外,88例中51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27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高血脂。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组间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A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治疗,洛伐他丁口服片每日一次、每次10mg;硝苯地平口服片每日三次、每次10mg。此外,对突发心绞痛的患者,在发作时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对B组44例患者实施中医治疗,中药方剂组成:丹参20g,党参、黄芪、白术、人参、半夏10g,酸枣仁5g。中药制剂每日一剂,用水煎后分三次喂患者口服,在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同样予以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5天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

1.3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心肌耗氧量情况。并参照相关文献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其中将胸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发作者记为显效;将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者记为有效;将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者记为无效[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A组有效率90.91%、B组有效率93.18%,组间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对,B组患者心肌耗氧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各类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西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主要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等现象引起,患者休息时心电图一般显示为心肌缺血或运动负荷呈阳性[3],在治疗方面,也主张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心肌缺血为主。

中医治疗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角度讲,其病因一般为心阳亏虚、气血失常、痹阻心络及痰浊内阻等。在治疗方法主张以活血化瘀、降脂化痰、宣痹通脉及益气温阳等形式进行。此次我院对B组44例患者实施了中医治疗,药方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芪、党参、白术具有益气通络的功效,半夏治疗痰浊,人参补气,酸枣仁安神滋阴补肾[4]。上述诸药联合共奏活血化瘀、通脉化痰、益气宣痹的效果。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患者心肌氧耗、抗血小板凝聚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关键。药方中的黄芪可以有效的补充机体内各器官的血流量,加强患者心肌的抗氧化损伤,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心肌细胞,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血供情况,发挥较好的强心利尿作用[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的B组患者与西医治疗的A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比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心率、心肌耗氧量均有明显改善,但中医治疗组患者心肌耗氧量改善情况较佳。这一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理想,且其在改善心肌耗氧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此外,相比西医药物,中医治疗是对患者机体全身进行的调理的治疗形式,且中医药毒副作用较西药小,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桃.复方广枣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6:12-13.

[2]毛永康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中医临床研究,2012,4(2):82-83.

[3]费树林.关于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J].心理医生杂志,2012,14(07):347.

[4]吕长键.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8):3624.

[5]王本祥.现代中医药理与临床[J].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202,1205,1695.

论文作者:马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4例的临床体会论文_马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