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溪县人民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新生儿科;多重闹药菌株感染;抗生素;防治措施
一、前言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社区和医院暴发流行较为广泛,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几率较高,如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则预后较差。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如季节、感染源、日龄、抗生素使用等,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影响较大[1]。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二、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住院病例8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63例,日龄1~28d,平均日龄(7.5±5.4)d,早产儿280例,足月儿222例。
(二)诊断方法
由感染科专职人员统计记录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室手机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资料与医生报告结合,记录相关数据,并存储于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偏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季节性因素
本组2988例患儿共查处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各季节感染率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与春、夏、秋季比较冬季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生儿因素
本组2988例患儿中足月新生儿2130例中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14例(5.35%),早产儿758例中多重耐药菌株感染60例(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8,P<0.05),住院日龄5d以下者185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33例(7.17%),5d以上者113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41例(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6,P<0.05)。
(三)感染来源及部位
本组2988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174例中129例为社区带来,占74.1%,院内感染45例,占2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41例,占81.0%,其他感染为血液感染11例(6.32%),泌尿道感染5例(2.87%),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7.47%),其他部位4例。
(四)耐药菌种类
本组174例患儿共查处多重耐药菌株236株,其中以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菌株为主,共124株,占52.5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共92株,占74.19%,另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63株,占26.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株,占6.78%;其它耐药菌珠共检出33株,占13.98%。
(五)抗生素使用因素
本组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确定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142例(81.61%),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2,由此可见,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青霉素类及B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讨论。
(一)合理应用抗生素
本文结果显示81.61%多重细菌感染患儿感染前存在抗生素使用史,新生患儿的感染防预及治疗之中,抗生素起了重要作用。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能够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从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院内感染控制难度增加。因此应该加强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知识宣教,让患儿家属心悦诚服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目的。另外,新生儿的抗菌素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患儿特别是是早产儿发生感染疾病的的危险性。院内部分患儿为了预防及治疗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引起基础病变,经常习惯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使用,易诱导细菌,通过质粒介导导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在合理的依靠国家政策基础上,强化医生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强化药物应用前药敏试验的实施,依靠病原学的诊断信息,合理用药,同时加强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检测力度,建议药师参与用药管理,协助制定用药方案。
(二)规范医护人员基础操作
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多发于呼吸道与皮肤、血液,常见的中心静脉通道建立、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可能是其感染原因之一。因此应针对患儿呼吸道纤毛尚未发育完全、痰液不易排出的特点,定期给予吸痰处理,同时应注意侵入性器械需严格消毒,规范无菌操作,同时对病房环境、检查仪器、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规范诊治,降低院内感染几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可以看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陈继昌,韦拔,蒋永江,符婵.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控制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5,17(12):157-159.
[2]唐挺,戴英达.加强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防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6(91):118-120.
[3]王育新,新生儿科感染防治探讨[J].医学信息2015,8:189-190.
论文作者:任静,李斌,王世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菌株论文; 抗生素论文; 患儿论文; 头孢菌素论文; 儿科论文; 新生论文; 新生儿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