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顾桥东-1000m北翼回风巷由顾桥矿开拓三区301队负责施工,出矸方式主要采用气动绞车推车系统,该巷道出矸量大且导车距离较远,因此气动绞车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故障,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对井下JQHS¬25×30CQJ气动绞车进行优化后。即降低了设备的损坏率,同时又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更显著的是降低了日常对设备检修维护时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气动绞车;优化;应用
1 JQHS¬25×30CQJ气动绞车优化原因及目的
JQHS¬25×30CQJ气动绞车用于辅助调运车辆,以减少人力劳动提高井下机械化程度,在近些年各煤矿要求推广使用,但由于井下各使用环境的不同以及设备本身的差异情况,并未能在煤矿井下广泛投入使用。我在日常的巡查及维护中发现以下问题:运动过程中钢丝绳容易从拖轮上脱落掉槽;滚筒转动时容易爬绳;气动绞车钢丝绳张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带领团队深入现场进行实际操作与观察,并主动联系工程技术人员寻找解决办法,决定对气动绞车进行优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使用成本实现节支降耗,减少维修工日常维护劳动强度提高检修效率,同时提高设备在使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优化内容
2.1 气动绞车钢丝绳易脱落掉槽的优化
气动绞车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会产生左右摆动,总是容易将钢丝绳掉落托绳装置,造成钢丝绳的卡顿现象从而加剧了钢丝绳的磨损速度。原有的托轮装置采用挖基坑预埋方法固定,一旦固定后就不能实现位置调动。我发现问题后设计加工了可调节式托绳装置,该装置由120#槽钢加工而成,根据井下现场所用轨道型号加工限位销,可直接固定在轨道上使用,即可根据轨道的变化而改动又可对轨道进行二次加固,同时在槽钢表面开锯长型豁口将加工好的拖轮用螺丝固定在槽钢上,可根据气动绞车主副钢丝绳的间距大小调节拖轮的相对应位置,该装置大大的解决了钢丝绳掉槽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因掉槽对钢丝绳的磨损程度。
2.2 气动绞车滚筒易爬绳的优化
该气动绞车滚筒由上下两个端面组合而成,由于滚筒横截面弧度小在滚筒缠绕钢丝绳后,无法限定钢丝绳以滚筒中性线为中心进行运行,在实际牵引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滚筒钢丝绳爬绳现象,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同时会加剧滚筒的磨损,另外在处理此故障时需将整条钢丝绳卸压,然后将经过滚筒上的钢丝绳抽出从新缠绕,处理过程中需要2~3人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并且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在实际检修和处理故障中得出灵感,决定在滚筒出绳处加装限位装置以保证钢丝绳始终处在滚筒中心位置。该装置外框由三块槽钢加工而成,由一块厚10MM的钢板作为底部支撑,根据绞车底座螺栓孔位置在钢板上开割相对应的孔位,用于固定该装置,另外根据滚筒中心线的位置在装置中心安装转动轮,以限制钢丝绳在理想轨迹线运行。该装置不仅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坏率也降低了人员检修过程中安全隐患。
3 钢丝绳无法张紧的优化
3.1原张紧机尾存在的问题
在安装气动绞车前期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钢丝绳本身存在变化量,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钢丝绳因延伸量变化出现松动,张紧程度下降无法正常牵引车辆,造成滚筒空转钢丝绳打滑现象,原有的机尾张紧装置无法满足条件。由于生产任务比较紧检修工在日常检修过程中总是为此头疼,同时所付出的体力劳动也比较大。
3.2具体解决方法(如下图)
该问题反馈给我后我查找有关资料并对现场原有的机尾进行探究,由于现场使用环境比较复杂所设计的部位容易被实际情况限制。经过几次改进最终加工成形并投入使用。该机尾张紧装置外框由三根120#槽钢焊接而成,内框由100#号槽钢焊接而成,分别形成一个长方形体架结构,由于两种型号槽钢的尺寸差,可让内框在外框内做前后方向的运动,内框架一端焊接有一个转动轮附和钢丝绳转动运动。装置四角焊接有用于固定的地脚螺栓孔,安装时只要将装置安装在事先打好的地锚螺栓上即可固定,外框一端为防止内框架脱离外框滑道加焊有一道限位杠,使其内框架始终保持在外框内运动不脱离。张紧前将内框架最大限度的放在外框的一端(紧贴在限位杆位置),张紧时使用手拉葫芦拉动内框事先做好的钩头钢丝绳,向后牵引运动使气动绞车钢丝绳张紧,张紧程度达到要求时停止拉动手拉葫芦,使用绳卡将钩头钢丝绳卡死固定于外框处即可。
3.3使用效果及优点
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②操作简单,检修方便。③可张紧距离大,使用地点限制小。④安装方法简单无需挖基础预埋固定
从现场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基本一个星期只需对转动部位进行一次加油润滑即可,检修维护工作量显著降低。经长期使用证明气动绞车的部件损坏率也明显下降。
4 效果检验
以上对气动绞车的优化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从设备的检修方面,还是设备的使用方面都做到了一定的创新,不但节省了人力,同时降低了劳动资源成本,为下一步气动绞车更好的适应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提供有效的保证。
5结语
通过这次对气动绞车经常出现几种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部分部件的改造设计,最后在具体生产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让我对以后气动绞车的广泛使用充满了信心,虽然在实际生产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但我坚信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团队协作创新,定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参考文献:
[1]吴宗泽,罗圣国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JQHS-25×30CQJ型气动绞车说明书。
[3]谢锡纯,李晓豁主编。矿山机械与设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孙恒,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郭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绞车论文; 钢丝绳论文; 滚筒论文; 装置论文; 槽钢论文; 井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