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一凡

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一凡

东莞市长安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523843

摘要:堤防是水利工程最常见工程设施,堤防的建设施工中也越来越多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堤防工程的高效率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堤防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堤防对于水利工程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分析水利堤防工程的定义及种类,堤防工程需要从堤身填筑施工技术、防护技术、防渗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从而能够促进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堤防;崩塌;防渗;施工技术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与水利设施有着密切联系,水利堤防工程是规划完整保护水域环境,针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堤防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利堤防工程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运行期将抬高上游水位减少下游洪灾,上游水位抬高后抬高地下水位,影响库岸稳定也能诱发小规模地震,下游下泄水流含沙量减少会下切下游河床,影响堤防的稳定,使国家的自然灾害安全防护不断提升。

一、水利堤防工程的定义及种类

堤防是水利工程基本的设施。主要是通过建设河流、湖泊、水库、海岸边缘的挡水建筑物。筑堤的作用是防御洪水泛滥,主要是为了保护堤防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堤防工程可以处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运行维修等各种矛盾关系,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堤防修筑后不仅可以洪水约束和限制在规定的行洪道内,这样就使得在同等水流量的情况下,水深增加,并且行洪流速增大,海边的堤防也是抵挡风浪、抗御海潮的重要设施。

堤防指在江、河、湖、海沿岸或水库区、分蓄洪区周边修建的表土堤或防洪墙等。根据防护类别不同,水利堤防工程的级别也不同,水利堤防级别不同承受的压力自然不同。在河流和小型湖泊方面,多开发在城市中,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所以级别较低,防护设施美观,很好的绿化城市,为城市带来观赏性。而生态地区比较偏远,距离城市中心远,是开发区、旅游区,则多以级别较高的水利堤防工程进行维护,防治大型湖泊、冰川海洋等洪涝灾害的侵袭,为我国安定的生活带来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1、堤身填筑

1.1堤身自重挤淤法

堤身自重挤淤主要是借助于堤身重量的增加将处于流塑状态的淤泥挤出,并通过自身的重量将淤泥中的空隙应力进行消散,使地基的应力得到了增加,使地基抗剪切能力得到了加强。这种施工方法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状况的发生,所以施工速度不宜过快,需要循序渐进,此方法的优势在于节省工程的投资,但是施工工期较长,所以堤身自重挤淤法只适用于地基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并且工程的工期不紧张的状况下。

1.2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主要是利用投加石块的方式,将土中的淤泥挤出,用来提升堤坝地基的承压性能,主要采取以下施工流程,需要挑选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石块,然后将石块投入到待处理的地基中,其中要尤为主要投放的方向,若是横坡较陡,则需要从高处向低处填,最后还需要在上层设置反滤层。抛石挤淤法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多被用于淤泥或淤泥质地基中。

1.3预压砂井法

预压砂井法需要排水和加压的相互配合使地基中的水排出,排水法主要有排水砂沟、排水砂井等方式,而加压法主要有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等方式。

2、防护技术

2.1护岸施工技术

坡式护岸就是采用抗冲材料顺着坡脚或岸坡进行一定范围的覆盖,一般采用护岸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往往会对河流的水文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坡式护岸的关键在于护脚工程,决定了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加以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护脚工程及所需的建筑材料要具有较高的质量,不仅要抗冲刷、抗磨损,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适应河床的变形,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便于水下进行施工。以下简要介绍两种护脚工程的施工方法:第一种为抛石护脚,适用于平顺坡式岸坡,应于枯水期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作业,并事先确定好抛石的具体位置,遵循着悠远而近、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原则进行抛投;第二种为沉枕护脚,这是一种应用相对广泛的护脚形式,具体的施工流程为:首先将柳枝、芦苇制成符合标准的梢把,然后将石块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枕架上,将梢把安放在石块上,最后采用铅丝将其束紧成枕。

2.2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是顺着堤岸建立竖直陡坡式挡墙,应用于城区河流或者是海岸防护中,尤其在河道狭窄、无河滩堤段,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者受限于建筑物或者地形条件,墙式护岸凸显其优越性。墙式护岸常常采用直立式,在保证工程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将护岸断面面积最小化,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工程量并减少占地量。

2.3坝式护岸

坝式护岸采用建立顺坝、丁坝的方式将水流引流,防止堤岸受到水流的冲击,坝式护岸往往应用在游荡性河流,坝式防护通常可以分为丁坝、顺坝、丁顺坝、潜坝四种形式,其坝体结构大体一致,其中丁坝护岸属于一种间断性、突出重点的护岸形式,可以对水流进行有效的调整,多用于河道宽阔、水流较缓的河段。

3、防渗施工技术

3.1帷幕灌浆防渗

将帷幕灌浆防渗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中时,应严格遵循浆液配置的实际要求,以确保浆液质量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胶凝性,能够符合规范的要求和施工标准。配置好浆液后,取适量的浆液用钻孔技术压入岩缝中,待浆液凝结固化之后,为确保基岩结构比较整体,应适当加强基岩的强度,使基岩的抗渗效果更为强大。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是应根据具体的情形,选用合理对应的灌浆方式,以及灌浆与钻孔的相应流程,进一步增强防渗的效果。

3.2劈裂灌浆防渗

劈裂灌浆防渗是通过浆液制造的压力,把坝身劈裂成裂缝,然后注入较强浓度的浆液至裂缝内部,并形成一个纵向垂直型的防渗帷幕,从而实现最好的防渗效果。在施工时,将孔布置在堤坝轴线上,然后用灌浆时产生的压力劈裂坝体,向裂缝内灌浆,待其凝固后便会形成相应的防渗坝体。它能够通过消除坝体内部的孔洞和裂缝,以达到施工整体的防渗效果。劈裂灌浆防渗技术在取材上比较便捷,可以减少材料费用和工程难度,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它有着施工成本低,方便快捷、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劈裂灌浆防渗技术是在原有坝体上直接进行工程改造或施工,相对于其他防渗技术,该技术更为简单,成本也更少,且施工效果也十分良好。

3.3混凝土防渗墙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主要是通过紧密结合墙段,合理控制墙的厚度,以确保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升,进而实现防渗目的。当出现渗漏现象时,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能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避免更大隐患的形成。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具体的施工流程和防渗需求选用对应的类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堤防工程与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周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利堤防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年限。所以,在进行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更为合理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保证施工高效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祥.堤防改造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4)

[2]王廷华.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10)

[3]朱武.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6)

论文作者:李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水利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一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