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俊英 1张伟军 2范兆飞 3韩玄哲 4
(1、2、3、4.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553001)
摘 要: 王阳明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人物,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巨人。其学术思想经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代理学的发展之后,成为明代主流的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影响和推动了五百年来中国、邻邦及整个东亚等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发展和近代化转型,不仅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今世界也深具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王阳明;阳明学;知行合一;当代价值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不仅文韬武略,还是一位治世能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王守仁才高学邃,精通儒家、道家、佛教,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命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为社会所普遍承认,其教育思想,敢于反对旧道学的禁锢,有着浓烈的创新精神。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为“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其源头可追溯自孟子心性之学,同时继承了宋代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的良知之学,强调了个人意愿的尊重、个性化的发展、个体创造力的调动,是心性儒学的创新化发展,促进了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著名流派—阳明学派的形成和确立,成为明朝中晚期主流学说之一,奠定了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上的历史地位。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为一代名师,最为著名的就是讲学之宗旨“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1]133-134。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儒学的一个分支,形成于明代中叶,由王阳明先生的弟子及后学传承并发扬光大,以讲学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兴盛于明代末叶、转型于明清之际、开新于近现代的良知之学。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阳明学的思想渊源
1.时代环境的影响
王守仁所处的时代,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危机和衰败的转变,上层统治者昏庸、奸宦专权、朝纲芜乱,饥民暴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地主阶级内部、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社会矛盾日益激烈,社会动荡,社会力量分化为多元。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破坏了封建自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和市民社会日益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经济出现多元,这在王阳明的家乡江浙一带尤为突出。社会风尚渐趋浮华、奢靡。程朱理学的发展日趋僵化保守,甚至走向极端,限制、扼杀新生事物和自由、公平、正义思想。这一时期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标准以及新的行为方式冲击着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秩序,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崇尚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思想意识不断发展。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正是在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思想危机、家国安全危机四伏,在革新道学、塑造人心、应时匡弊的时代大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产生的[2]194-197。
2.继承孟子的“心”思
研究发现,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是评判DNA条形码序列优劣的标准之一。本研究对4条候选条形码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进行了统计(表3),结果显示,psbA-trnH和psbK-psbI的扩增成功率为100%,matK和rbcL的扩增成功率为97.3%;matK和psbA-trnH的测序成功率为100%,psbK-psbI和rbcL测序成功率分别为97.3%和96.4%。各条形码中,matK扩增的序列最长,psbK-psbI最短;rbcL序列的GC含量最高。
王阳明学术思想从学术渊源上看直接继承了孟子“心”思,但之间并无具体师承关系。《明史·王阳明传》:“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子》。”[3]孟子的“心”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心”指人的本心和人的认同与拥戴之情。如“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4]280“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335二是“心”指的是对善意、正义、公正的追求。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4]311孟子“心”思最大的贡献不是对人本心的阐发,而是对人心致“良心”的发现,即指认识到心至良善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道德的生命和世界[5]。即认为人心的良善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王阳明继承孟子“心”之良善的内容,把孟子的“良知”说加以发挥,提出“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的论断。形成了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规范及“良知”,都包含在其中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促使人们破除片面迷信儒家经典,使思想有所解放,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一脉相通。哲学家熊十力评价王阳明“儒者之学,唯有阳明善承孟子”[6]。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三严三实”。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不做表面文章,不玩花架子,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在“知”和“行”上下功夫,更要做到真“知”、深“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18]。尤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手中的权力,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实实在在地用好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代名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了义理精深和特色鲜明的教育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继承与弘扬儒家孔孟先哲的教育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以心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坚持教育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全人生指导的过程。王阳明讲学之宗旨“四句教”是其教育哲学思想的根本宗旨。王阳明提出的“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之事”“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知行合一”“六经之学”“致良知”等新论断,都是具有经典性的教育哲学思想。郭沫若先生曾盛赞:“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14]
利用MEMS陀螺组件在0.004 s的采样周期下静止采样1 h。取前100 s的数据作为样本点,并用MATLAB中的aryule函数进行参数估计。表1为AIC准则函数值。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陆九渊强调的“心”主要指道德之心,是人把握世界的道德主体。从空间上说,“心”包容了整个世界。世界万物虽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但离不开人的主体性,所以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7]272-273从时间上来说,他认为“心”是永恒的,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他说:“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7]444所以,在他看来,“心”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是宽广和永恒的,但并不构成世界的本源,也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而是指人的道德之心,指道德主体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有这样的“心”本,才是真正的道德主体。在他的“心”学世界里,“心”常常更多指“本心”,即儒家确立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
王阳明最为推崇陆九渊,受其“心”本论的影响。王阳明学术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如“心即理”“发明本心”“求诸心”“学是去人欲,存天理”“六经皆吾心之记籍”等[1]2-18,都来自陆九渊。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心学”,以对抗程朱“理学”,具有反教条、反传统的意义。在学术史上把陆九渊和王阳明合称为陆王学派,也说明了两者在学术渊源上的密切关系[2]194-197。
4.禅宗“心”境的启发
脒基化反应中,乙酸铵过量导致反应结束后体系中还含有部分未参与反应的氨气,当母液循环套用时,会对产品的收率及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在保证其他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逐步减少乙酸铵的投入量,研究了其对产品收率以及含量的影响。
禅宗以“明镜”喻人的“真己”,就是放弃和忘却一切外在的杂念回归人本性的空明澄清的境界,“真己”是一种“无善无恶”的本来纯真世界,也就是“明镜”的境界。正如王阳明所说:“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1]40-41在禅宗看来,“明镜”就是“照心”。王阳明从“明镜”中看到了“照心”的“真己”,经过加工和转化,就成为心学之“心”追求的境界。王阳明经常将禅宗的“明镜”(即“照心”)来比喻“良知”,用“镜不明”来比喻“妄心”,用“磨镜”来比喻“致良知”[10]。他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1]13-14可见,阳明心学受禅宗“心”境的影响是深远的[11]。
二、阳明学的历史影响
1.对明朝历史及社会的影响
(1)教育方面。王阳明在年轻的时候曾用七日不吃不喝去“格竹子”。正是这种知必行的思想让他后来在龙场悟道,知行合一,成了诞生阳明心学特有的行动力。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遍及大江南北,出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局面。王门后学分化为八大学派——黔中、江右、浙中、楚中、闽粤、南中、北方、泰州,特别是泰州王门将阳明心学传播到平民百姓之中,并最终引领出了东林学派的书院讲学运动。历史证明,阳明学及其学派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明朝中晚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
心理烦恼即消极情绪状态,它是指人们心理上不愉悦的状态,通常表现为焦虑、烦躁、抑郁等消极状态。A组为慢跑组,B组为慢跑与音乐结合组。由图2得知,心理烦恼的量表问题有“我感到糟糕”、“我感到不愉快”、“我感到沮丧”和“我感到痛苦”。慢跑组运动前后心理烦恼感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调查访谈部分大学生,出去慢跑的主要原因有:锻炼身体、多种压力下放松自我、陪同他人等。结合这些原因,慢跑对心理烦恼感有显著性差异,与调查相符合[9]。慢跑结合音乐组运动前后心理烦恼感有显著性差异。同上述,慢跑本身是一种放松运动,在慢跑的时候听音乐,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慢跑组和慢跑结合音乐组相比较,心理烦恼感无显著性差异。
(2)军事方面。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使王守仁在平定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宁王朱宸濠叛乱中,仅以22天的时间便平息了密谋7年之久的谋反大案。如此显赫之战功正体现了“知行合一”,绝非偶然。嘉靖二年(1568年),王守仁奉命平定广西“思田之乱”,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王守仁先知后行,一到广西便派人将叛贼基本情况、实际战斗力、山川地势等仅用3个月便全部摸清楚,再发挥“知行合一”的强大威力一举平定叛乱。
2.阳明学对贵州的影响
3.仔猪白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 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
阳明学启发贵州人对思想文化建设极为重视。据统计,在阳明之前,贵州仅有两所书院(铜江书院、文明书院),王阳明离开贵州之后100余年间,贵州先后修建了四十多所书院,平均每两三年就修建一所书院[12]。迄今,阳明学说对贵州民族社会的深远影响犹在,如阳明祠、修文阳明洞,以及孔学堂、孔子书局的建设,昭示后人牢记阳明先生教诲,推动贵州思想文化建设迈向新的发展。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应减少引导,不要直接将学生引入教师预设好的问题,应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在提出问题阶段,可以先不考虑实施的可行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天马行空,提出尽量多的丰富多样的探究问题。之后,再考虑实际情况,评估确定几个在学校条件下可行性高的探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蕴含的是一种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经过世世代代贵州人的价值认同和身体力行,将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在内核上构成贵州的“人文精神”,成为彰显贵州文化特色的符号。
3.阳明学的海外影响
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远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从而使他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16世纪初,《阳明全集》就传入日本,在日本王阳明被奉为“神明”,阳明学曾一度被奉为“显学”,深刻影响到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实业等各行业各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日本著名学者中江藤树(1608—1648)建立书院,培养弟子,开创了“中江学派”,传承阳明学。明治维新前的武装倒幕时期,信仰阳明学的维新志士挺身而出,用“知行合一”精神鼓舞自己,拯救国家,使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汉学家冈田武彦曾说,阳明学简易朴实,易于实践执行,人类都能理解和实践良知之学,“阳明心学若不经世致用,不具体实践,那么就不能称之为阳明学”[13]。阳明学在日本的影响,至今仍很深广,有很多学者前仆后继地研究阳明心学。
另外,阳明学在朝鲜的传播,成为进步势力的思想武器,对朝鲜实学的产生,对甲申政变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对饰新政治、维新变法及革新起到了开路先锋的积极作用。阳明学在韩国的影响也留下了以郑霞谷(1649—1736)为代表的阳明学派。阳明学在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的传播也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阳明学的当代价值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讲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问题,王阳明学说的基本思想对于当下加强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共利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明礼知耻、弘扬文化,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反腐倡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国际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修养、净化风俗,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产品丰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不和谐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精神空虚、迷失自我,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万物一体之仁”等思想的独特价值,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自觉,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无疑是救治当今社会诸多症状问题的一剂对症良药。从“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看,阳明学肯定心体与性体合一,“心即理也”。讲人的本心或本性是良知的纯善或至善,要“致良知”,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能动性。阳明学的“致良知”,不仅是“明明德”,反求诸己,“求其放心”,而且要“亲民”,“事上磨练”,人与事、物相互感通,由此才能“致知格物”,为我们的心灵确立一个可靠的依止之境,使事事物物归于正,即《大学》所说“止于至善”[4]6-7,天道、天理即是“至善”。“致良知”把《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合而为一,突出强调了儒家的德行是“合内外之道”。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中所包含的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的相互统一,以道德理性为统领,以知识理性为致用的思想,深刻地蕴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践智慧,对于现代社会某些偏差的纠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有借鉴和示范意义的。
基于改进型非线性函数的NLSEF是TD和ESO变量之间的非线性误差控制率,与ESO对总扰动的补偿值一起组成控制量。传统的NLSEF只是用到误差信号的比例和微分进行非线性计算,而改进型NLSEF加上了信号的积分环节,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增强了系统的抗扰性以及鲁棒性。它算法表达式如下:
阳明学的发展,不仅对当代中国民众提升自我修养,启发人们道德自觉,将丰富的物质世界与物质生活纳入崇高精神的“主宰”之下,不至于在丰富的物质资料之中迷失自我,而且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国稳健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2.弘扬文化、发展教育,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3.陆九渊“心”本的影响
儒学的传统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执政为民,避免“知”“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脱离人民、失信于民。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领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做到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提倡王阳明先生的明德、亲民、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神,提升干部队伍的道德人文素质[1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5]。当下教育文化呈现出现象上的短视与浮躁、方法上的机械盲目、内容上的同质单一、创新意识上的萎缩和思想上的急功近利现象,都令人忧思反侧。然而,阳明学作为儒学发展史上距今最近的高峰形态、学术成果,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发展中华民族儒家传统优秀教育理念,纠正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端正人心、敦化风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儒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复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民文明素养,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各行业各阶层之间关系,化解矛盾,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16]。
3.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阳明学“知行合一”、力行实践,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立足于儒家“以民为本”的根本精神,以儒家“仁德”(即“良知”)为核心价值,提倡爱民、保民、安民、富民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精神,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能动性,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活动的一致性,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思维和方法,对今天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修养、转变政府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等都有借鉴意义。
入库河道是水、沙、污染物等进入库区水体的重要通道,对库区水文条件、淤积量、水体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入库河道的特点对河道实施生态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措施。
伊拉克战后,在美国的强力主导下,伊拉克库尔德人获得了宝贵的自治权,拥有了库尔德自治区议会、自治政府及军队,具备了独立的初步条件。库尔德人的民族意识一经激活,便迅速成长,尤其是在与“伊斯兰国”的战争中,库尔德人与美军的合作得到加强,追求独立的愿望更为强烈。2017年9月27日伊拉克库尔德人举行独立公投,赞同独立的人数高达91.83%。虽然在周边国家的军事高压以及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此次独立公投最终无果,但库尔德人寻求独立这一风险因素将作为地区动荡的导火索长期存在。
王阳明在贵州时期的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促进了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交流发展,改变了贵州的文化落后状况,使贵州成为“王学圣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知与行的结合,对贵州文化重视践行的特点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贵阳城市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正是对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AMPK、TSC2、mTOR的 ELISA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泛柯生物有限公司。采用美国ELX800型酶标仪,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考马斯亮兰法进行定氮。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宗教,根本宗旨是追求见性成佛、顿悟成佛。王阳明早年学习佛学阅读佛经较多,“出入佛老者久之”[8],非常认同禅宗“明心见性”宗旨[9],尤其禅宗“心”学对其产生了终生影响。
多国气象资料显示,本年度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可能延续至2019年春季。包括巴西在内的大豆主产国极有可能受益于厄尔尼诺,大概率丰产。巴西咨询公司A-gRural预计本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约为3850万公顷,产量约为破纪录的1.203亿吨,该数据与USDA预测基本持平。
4.明礼知耻、诚信执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德,修道以仁”[4]27-30。《周礼·天官冢宰》提出了从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个方面考核官吏的廉政德,称为六计[19]。《管子·牧民》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核心价值体系[20]。
当今社会,部分官员由于理想信念缺失,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终身陷囹圄。在这种情况下,提倡王阳明先生的明德、亲民、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神,唤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道德良知,以民为本,廉洁从政,遏制贪腐之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明确强调的“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21],这是新时代党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新时代纪律要求。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牢思想根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民为本,坚持公平正义、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自觉养成严格自律、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形势的挑战,才能始终保持党员的纯洁性,才能抵御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的腐蚀,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取信于民。
5.睦邻友好、和谐共荣,维护国际良好局面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多极化趋势,恐怖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不和谐现象随时可见。资源和生态问题却成倍增长,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人类的发展与命运前途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思索忧虑的命题,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是先贤的理想,“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22]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期望。阳明学折衷朱(朱熹)陆(陆九渊)、会通佛老,“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多元和谐的文化价值取向,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化解人与自然矛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对改善国际关系,建设和谐世界,构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仁行天下,和谐共荣”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23];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人类的命运统合一体[24],将全人类的利益相兼并育,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历史借鉴。
四、研究阳明学的现实意义
1.知行合一、力行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企业前期和改革后的特点分析,结合企业改革特点、要求等进行问题的深度分析,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如考虑到审计工作具有以风险为导向的特点,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数据关系的分析,具有效率高、精度准、风险低的优势,同时可延伸审计工作到未曾涉及的领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还可达到有效整合经营绩效、社会责任、资源环境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完成对国企运营的合理规划。
阳明已逝,心学仍存。阳明先生伟大的学术成果至今仍被人称道。阳明心学不仅是哲学,更是治国良方,“知行合一”至今仍是学术界、思想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阳明学的核心思想,其含义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
“知行合一”其含义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又倡导学以致用,崇尚实践。把人的道德意识活动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4-5。这对我们理解道德本质,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具有重要作用,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阳明心学研究的深入,不断挖掘阳明学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阳明心学的价值不仅适用于明清时期,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照Chen等[21]的方法,采用透析测定样品的释放情况。取10 mL样品于透析袋(分子截留量8 000~14 000 Da)中,密封好后浸没于200 mL的pH 7.0的PBST缓冲溶液中(吐温-20,0.5% v/v)。游离的丁香酚可透过透析袋进入到缓冲溶液中,而酪蛋白酸钠稳定微乳则被截留在透析袋中。在预定时间内,取出适量透析液,用相同的缓冲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28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丁香酚释放的量,绘制释放曲线。
2.传承学术、弘扬文化
王阳明先生批判地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禅宗的“明心见性”,在兼容并蓄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终成一代宗师,成为中国儒释道思想的集大成者,体现了对不同学派文化的兼容并包,而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华在于“和”,即各种学术理论与不同宗教思想的不断融合,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胸怀天下的气度。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1]。我们今天来研究和学习王阳明学术思想,继承其胆识和勇气,进行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25],这为今后研究和弘扬阳明心学指明了方向。
结 语
王阳明先生集“心学”之大成,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为一代名师,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命题,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学的精髓,对于纠正当今社会产生和面临的诸多症状问题,对于提升国民文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提供了哲学智慧,对当今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东西方哲学和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吴光,钱明,董平,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33-134.
[2]周德昌.中国教育史研究·明清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清)张廷玉,等.明史·王守仁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169.
[4](宋)朱熹.四书集注[M].王华宝,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5]王博.中国儒学史·先秦卷[M].汤一介,李中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9.
[6]熊十力.熊十力文选[M].高瑞泉,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277.
[7](宋)陆九渊.陆九渊集[M].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
[8](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M].沈芝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180-181.
[9]郭伦,姚红静.论王阳明的心学渊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09(7):174-175.
[10]秦家懿.王阳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51.
[11]欧阳辉纯.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J].求知导刊,2016(7):157-158.
[12]张明.阳明心学的历史影响[J].当代贵州,2015(46):14.
[13](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M].杨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4-5.
[14]郭沫若.史学论集·王阳明礼赞[M]∥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0.
[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的建设,2007(11):4-15.
[16]柳河东.阳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价值[EB/OL].(2012-02-01)[2019-04-05].儒家网,h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2545/.
[17]吴光.阳明学的当代意义[N/OL].(2013-05-26)[2019-04-05].中国日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5-26/content_9138113.html.
[18]程大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知行合一”[EB/OL].(2016-01-27)[2019-04-05].光明网,http://pinglun.youth.cn/ll/201601/t20160127_7573970.htm.
[19](西周)姬旦.周礼[M].钱玄,等,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1:24.
[20](春秋)管仲.管子[M].吴文涛,张善良,编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0.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4-05].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2]邹广文,王纵横.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的心理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4):30-37.
[23]吴光.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两点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2(5):7-8.
[24]余晓葵.新时代的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OL].(2018-03-09)[2019-05-10].光明日报,http://news.gmw.cn/2018-03/09/content_27932858.htm.
[25]董平.阳明心学与现实作用[J].人大论坛,2018(1):78-79.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Yangmingism
ZHANG Junying1 ZHANG Weijun2 FAN Zhaofei3 HAN Xunzhe4
(1,2,3,4.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553001,Guizhou,Cina)
Abstract :Mr.Wang Yangming is a great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which is a virtue of morality,meritorious service and assertion.He is an ideological giant with world influence.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Qin Confucianism,the Han-Tong Confucian classics,and the Song-agent theory,the academic thought became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ideology of the Ming Dynasty.Its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ideological world was very important,affecting and promoting the five centuries,China,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whole of East Asia.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not onl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oday’s world.
Key words :Wang Yangming,Yangmingism,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contemporary value
中图分类号: B24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507( 2019) 04- 099- 06
收稿日期: 2019-06-15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8ZC131)。
作者简介: 1.张俊英(1983~ ),男,陕西商州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师。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哲学伦理学、范仲淹思想学术。
2.张伟军(1986~ ),男,甘肃陇西人,六盘水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边疆治理、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郑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