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8%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增长速度论文,我国经济论文,可能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的必要性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生活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告别了“短缺经济”,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调节作用明显增强,经济基础不断加强,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济发展不再单单是量的扩张,而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之后的1998年,保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计划目标为8%)还是十分必要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心问题。1981~1997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近10%,“八五”时期GDP年均增速更是达到12%左右,尽管1996年和1997 年连续两年经济增幅下滑,但仍保持在9%左右, 因此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已经习惯了高速发展,若1998年GDP增长低于8%,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则极有可能引起居民的心理变化,影响居民信心。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幅度,也有利于稳定国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信心,利于我们吸引更多、更优良的外资;二是风险防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固然与其经济政策失调、经济结构失衡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显然,经济的高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但至少它可以延缓发生的时间。正如一些经济专家所言,目前我国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危机因素,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深化改革逐步化解。但1998年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才能增强抵御能力。这不仅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利,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三是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无疑有利于改革和发展,同时也只有改革和发展才能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近两年下岗人员逐渐增多,失业率不断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断增多。为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及就业压力,保持较高的经济增幅还是十分必要的;四是防止出现停滞。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只要低于8 %,则就容易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因为经济增长放慢必然会导致居民收入水平增速降低,收入决定消费,因而消费需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消费需求又占总需求的60%左右,因此又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这样就可能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怪圈,经济增长停滞。这样的话,要想重新启动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五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还十分薄弱,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许多方面都需要继续加强。另外,落后的综合国力,不仅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性,而且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会力不从心,许多重大的整治项目由于财力、物力不足也难以实施。只有经济发展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增强,才能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
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分析
1998年,从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看,有不少有利的因素:一是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定了中央跨世纪的领导集体,明确了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奋斗目标,从而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供给环境较为宽松。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金融等“瓶颈”部门均有较大程度的缓解。加上主要农产品和原材料库存宽裕,市场价格稳定,为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艺术有很大的提高。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特别是1993年以来,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实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宏观调控的框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调控技巧日趋成熟。
在供给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1998年经济增长水平如何将主要取决于需求因素。下面我们分别从需求的各个角度对经济增长水平进行一下大致测算。
从国内支出角度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包括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和净出口四项。根据企业行为日益市场化的趋势,库存不应该也不会大幅度增加,预计1998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政府、居民的行为将更加理性化,库存猛增而使经济增长虚胖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假设1998年库存增加额占GDP 的比重大致维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从影响物价走势的各种因素看,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1998年物价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计1998年零售物价涨幅在2%以下, 即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由于净出口的多少一方面与国内产品竞争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世界需求等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这样我们分别假设1998年净出口增长为0%、-15%和-30%三种情形。 同样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愿、收入水平以及预期变化等,因此在测算时我们假定1998年消费需求实质增长分别为与1997年持平、比1997年高一个百分点和比1997年低0.5个百分点三种情形。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共有9种组合。若要想使GDP增长不低于8%,在上述两种假设满足最佳条件的情况下,则就要求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必须保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如果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分别出现下限的话(即消费需求实际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顺差下降30%左右的话,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则就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要维持在18%左右的水平。
我们首先来对净出口作一分析。净出口主要由贸易进出口和资本项目两项组成。从贸易进出口方面看,1998年贸易顺差增幅出现下滑是必然的,不过,1998年我国贸易出现较大顺差还是十分可能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外贸企业的机制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品竞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正是近两年在人民币相对坚挺的情况下,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二是我国劳动力成本很低,即使在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后,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仍然存在;三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多元化的,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结构有一定的区别,因而可以减缓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从资本项目看,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受资国,估计1998年这一情况仍不会逆转,但资本流入速度预计会减缓。这样,净出口预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增长,但突破我们假设下限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分析一下消费需求的情况。从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看,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每年的增长率大体相当。分析1998年消费需求的走势。我们认为1998年消费需求出现超常增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在1997年10月23日央行再次大幅度下调利率的滞后影响下,加上目前社会上对利率水平走低的预期和商业企业竞争加剧促使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居民实际消费仍会保持较高增幅,我们预计1998年消费需求增长保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从投资方面考虑。首先居民个人投资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加上市场风险增大、行业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等因素,预计1998年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其次集体经济投资在治理环境污染和市场约束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近两年其增幅一直低于平均水平,预计1998年这一状况仍不会有根本性改观。第三是利用外资的影响,近两年我国的外商投资协议额连续大幅下降(1996年下降21%,1997年下降29.3%)。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协议利用外资额增长与次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呈较强的正相关,1997年外商投资协议额的大幅度下降,必将直接导致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的减缓,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有可能流入我国的国际资本供应量也在下降。因此,其它经济类型的投资增幅也不可能太高,并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这样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低将主要取决于比重占50%左右的国有经济投资,而国有经济投资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尽管大多数领域出现了买方市场,但需要投资的领域还是很多的。因此在资金来源有保障的情况下,只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当,则我们认为投资出现一定反弹还是可能的。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年经济增长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而国内需求中又主要看投资需求的增长水平如何。在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净出口负增长幅度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只要投资增幅保持在15%左右,则就完全可使GDP增长保持在8%以上。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上看,保持这样的增幅完全没有问题,关键是要选准投资项目,既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又不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闲置、浪费。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艺术的提高,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完成经济增长计划目标完全是有可能的。但由于一般而言政策出台后都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我们预计199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不容乐观,进入下半年后会明显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