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思想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孔庆伟 孔子博物馆
摘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血脉,贯穿于整个中国的发展史当中。而儒家思想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开创至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文化;传播;影响力
一、儒家思想传播与发展
从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思想为何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奉为主流经典并传承至今,主要原因在于其所传承的并不是单一的流派,也不是个别宗教的理念,它结合吸收了中华数千年的百家思想,以其自身多元化海纳百川,同时根据时代更迭、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才造就了当今被称为“整个中华文明的经典”的儒家思想。
两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时的儒术已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术,两汉时期的儒术是由董仲舒等儒家学者继承前人儒家思想,并且糅合了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各学派的优点,从而发展成了董仲舒等人理想的儒术。两汉时期儒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这种思想是在传承了先秦时期的孟子的“施仁政”、荀子的礼法并重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结合了墨家的“兼爱”、“非攻”、阴阳五行学说和部分宗教色彩等理念,为儒家思想的发展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迸发了力量。
宋明时期,由于汉朝末期社会腐败,而唐朝官方又主推道教,儒学跌入谷底亟需重振发展。宋朝诞生的“理学”,以朱熹作为其集大成者,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重视个人名节与修养。明朝诞生的“心学”,以王守仁为代表,认为“心即理也”,崇尚以心灵去感知万物的唯心主义,促进了个体的解放也导致了不良风气的传播。总体看来,宋明时期的儒学不仅具有前朝用于法制的政治功能,还补充了作为道德体系使人修养身心的社会功能。
清朝时期的儒学从宋明时期的性理之学不断演化为考据之学。代表人物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把现实生活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提倡“实学”批判“理学”;黄宗羲弘扬“法治”反对“人治”;而王夫之提出了“天下惟器”等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并对之提出了批判。
二、儒家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朝代更迭中,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虽说“百家齐放,百鸟争鸣”,但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沿袭,至今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绝非偶然。儒家思想在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其“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的思想核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总结社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创新、丰富自身内涵,为人民所选择、为社会所需要。
其一,儒家思想与我国古代历史环境密不可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并且农业文明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的生产生活体系,儒家思想在这方面契合了时代发展背景;我国古代主要政治形式为中央集权大一统,儒家思想弘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此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相契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除了供试产品的管理,体外诊断试剂还涉及临床试验用样本的管理。特别值得提醒的是,临床试验用样本从选样开始就要关注其来源、编号,要有合适的温度保存,使用后要有合适的留存或销毁记录。试验机构往往注意到供试产品的保存记录,而忽略样本的保存记录,殊不知样本的质量同样对整个试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也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印记。
第二,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有充足的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儒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国广泛传播,后又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革命等,事实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并不需要被摒弃,甚至在现代化中也承担着自己的力量,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此文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
三、儒家思想传播对中国当代文明的影响
其二,儒家思想推动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等人将自身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作为目标,礼节先于生死。这样的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了崇德尚义的优良风气,在长期推动下建立了全社会个人的内在精神文明道德规范,“礼仪之邦”也因此得来。
主要是对两类人群进行访谈:一是个案教师.对个案教师的访谈主要在以下时间收集资料:①在建构教师个体生命故事的时候,对教师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②在教师授课期间,在每个课题教学前后对教师进行访谈,以便个案教师能更多地说出自己设计教学的意图以及对教学的感受.所以在访谈时采取了开放式访谈,即先让教师自己叙述,然后根据教师的叙述或课堂教学的情况再进行提问或追问.二是个案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在教师授课后,及时对每个班级的3位学生(数学成绩分别处于好、中、差)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根据当时的教学内容而定,目的是通过学生关于该课题的学习情况,来判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一,儒家思想内在推崇融合民主与科学。儒家创始人孔子所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身就在提倡学习,宋朝朱熹的“格物致知”也在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做铺垫,不论中西方文化,唯有学习才有进步与发展。同时,儒学也涵盖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人民走向民主之路。
总之,儒家思想传播在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为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国理政体系,在思想上熏陶古代社会群众,培养了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了不凡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儒家思想关于治国的思想——“兴国安邦”“长治久安”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必须与其相匹配,以适应当前社会对精神文明的迫切要求。儒家思想正好符合这一点,它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给人以归属感,这契合了当前社会经济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向物质文明靠拢。
由图3可知,在加热温度为540 ℃退火时,不同保温时间的铜管显微组织所呈现的晶粒尺寸比460℃和500℃所对应的晶粒尺寸更大,并且在不同保温时间内都出现了较为粗大晶粒,其晶粒尺寸大约为50μm,如图3中G、H、I、J所示。
四、结语
任何理论思想都有其两面性,儒家思想也不全是完美的。在传播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其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大力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扩大正面思想的传播,正视儒家思想中的糟粕,摒弃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思想,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每件事务。把当代文化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综合发展,拥有“仁”爱之心,拥护民族大“义”,合乎“礼”节,理“智”做人、明辨是非,讲究诚“信”,“忠”于国家,“孝”敬长辈,随时代丰富中国的文化,使其充满生机,代代传承。
4)回缩。多年生枝的短截修剪,称回缩修剪,也叫缩剪。缩剪比短截的局部促进作用更强,有助于养分向基部转移。成龄树冬剪时应用较多。
参考文献:
[1]刘雅文.儒家文化与和谐文化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2]韩典轩.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转型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2).
[3]刘金祥,刘行健.儒学思想与中国现代化[J].书屋,2016(06).
作者简介: 孔庆伟(1974-),男,汉族,山东曲阜人,学历:大学,现有职称:文博助理馆员,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博物馆安全、文物保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