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彬
摘要:本文利用“裂项相消”模型探究了高考数列热点——求和问题。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列热点;求和问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中都有考查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表面是证明数列不等式,实质是数列求和,若可直接求和,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一般要先将通项放缩后再求和。问题是将通项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什么样的才行呢?所谓“放大一点点就太大,缩小一点点又太小”,这就让同学们找不到头绪,摸不着规律,总觉得高不可攀!高考命题专家说:“放缩是一种能力.” 如何把握放缩的“度”,使得放缩“恰到好处”,这正是放缩法的精髓和关键所在!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放缩法也是“有法可依”的,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型并不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裂项相消模型等。
本文笔者将数列问题中一些常见的如何通过放缩转化“裂项相消”模型作其归纳,破解其思维过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领略和感受“裂项相消”模型的无限魅力!
题型1. 通项可直接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然后再放缩.
例1.
分析:左边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先求和再放缩.
题型2. 通项不可直接用裂项相消法,应先将通项放缩为裂项相消模型后求和,然后再放缩,以下对通项的几种放缩为裂项相消模型
【例2小结】对放缩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显然,故变式2比变式1更强,也就是说如果证明了变式2,那么例2和变式1就显然成立. 对的3种放缩方法体现了三种不同“境界”,得到的三个“上界”,其中最接近(欧拉常数)。
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中,考查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一直受命题者的青睐,是热点之一,但技巧性要求较高,是学生的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总结,方可跳出“题海”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希望上面的方法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325000)
论文作者:孙永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数列论文; 模型论文; 热点论文; 消法论文; 不等式论文; 都有论文; 方法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