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报业市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市场分析论文,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苏联大众传媒来说,“市场”的概念并不存在。各类媒体都按照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中央媒体、加盟共和国媒体、州媒体及地方媒体几个层次,在政治上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在经济上接受国家的预算。
苏联解体后,由于苏共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不复存在、联邦制的国家体制又明显扩大了联邦主体的权力,再加上俄罗斯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因此媒体的结构与类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严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的消失以及经济因素对媒体作用的增强。就俄罗斯报业市场来说,读者流失、地区报刊地位凸显、报刊类型的改变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
一、读者的变化
1.读报人数减少
在俄罗斯新的社会现实中,报纸发行量下降成为一个明显的事实,参见表1。
表1:1990-2001后俄罗斯报纸出版情况一览表(注:М.В.Щкон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га.2002.C.110.)
┌────┬─────┬─────┬─────────┐
││ │ 期发行量│ 年发行量│
│年代│ 报纸种类│ │ │
││ │(百万份)│ (十亿份) │
├────┼─────┼─────┼─────────┤
│1990│4808 │ 165.5
│37│
├────┼─────┼─────┼─────────┤
│1995│5101 │ 120.6
│8.7
│
├────┼─────┼─────┼─────────┤
│1996│4881 │ 114.0
│7.8
│
├────┼─────┼─────┼─────────┤
│1997│5500 │ 125.1
│8.3
│
├────┼─────┼─────┼─────────┤
│1998│5436 │ 112.4
│7.5
│
├────┼─────┼─────┼─────────┤
│1999│5535 │ 103.6
│7.1
│
├────┼─────┼─────┼─────────┤
│2000│5758 │ 108.7
│7.1
│
├────┼─────┼─────┼─────────┤
│2001│5532 │ 100.1
│5.8
│
└────┴─────┴─────┴─────────┘
由表1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俄罗斯报纸的种类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期发行量与年发行量却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发行量的减少直接反映了读者人数的减少。
1986年,苏联每千人日报的拥有量为380份左右(注:徐耀魁主编:《世界传媒概览》,重庆出版社,2000年,594页。)。目前在俄罗斯,每千人日报拥有量仅为200份(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и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27.)。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千人日报拥有量为351份(注:张允若主编:《外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04页。),法国的千人日报拥有量为237份(注:张允若主编:《外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237页。)。
对于在苏联时期有着“读报的民族”之称的俄罗斯人来说,导致读报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报纸价格偏高。苏联时期,每份报纸的价格仅为几戈比,每个家庭通常同时订阅几份报纸或杂志,而俄罗斯的报纸价格通常为几卢布,莫斯科的日报价格大约在5卢布左右,某些报纸,如《新闻报》的报价为8卢布。如果再考虑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以及居民的支付能力普遍下降等因素,报纸价格就成为决定俄罗斯人减少订阅或购买报纸的关键因素。第二,从读者角度来说,对政治的厌倦及对报纸的不信任也成为他们减少读报的原因之一。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的政治热情一度达到顶点,此后,伴随苏联解体及俄罗斯经济条件的恶化,人们无暇顾及政治。此外,政客们利用媒体达到个人私利的行径也使他们对媒体失去信任和好感。据社会调查表明,1995年有70%的俄罗斯人对新闻媒体(和教会)抱有信任和好感,在经历了1996年大选和金融寡头对媒体的操控之后,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0~40%。具体到报刊,只有13%的俄罗斯人认为报刊可信。(注:转引自程曼丽:《转型期俄罗斯新闻业透视》,《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1期。)
2.读者使用报纸习惯的改变:从订阅到购买和免费阅读
苏联时期,绝大多数读者把报刊订阅到家中。而到了俄罗斯时期,在街头购买和免费阅读成为了俄罗斯人使用报纸的主要方式。参见表2中有关俄罗斯人在大城市获取出版物途径的调查。
表2:俄罗斯人在大城市获取出版物的途径(表中数字为百分比,1997年上半年)(注: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C.14.)
┌─────┬──────────────────┐
│ 出版物 │获取途径│
│ ├──────┬─────┬─────┤
│ 类型│订阅│购买 │
其他* │
├─────┼──────┼─────┼─────┤
│全国报纸 │11.5│54.5 │34.0 │
├─────┼──────┼─────┼─────┤
│地方报纸 │15.8│58.0 │26.2 │
├─────┼──────┼─────┼─────┤
│全部报纸 │10.5│43.8 │45.7 │
└─────┴──────┴─────┴─────┘
*指在工作单位阅读,或从熟人、邻居或图书馆借阅,指免费阅读。
由此可见,在俄罗斯读者使用报纸的方式中,购买已经代替订阅成为主要方式,与此同时,通过免费途径获取出版物的比重也增加了。导致俄罗斯读者使用报纸习惯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还是经济因素。对于支付能力普遍下降的俄罗斯人来说,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与其一次付出半年或一年的报刊订阅费、有可能承担通货膨胀的风险,不如采取不定期购买或免费阅读来满足基本的信息需求。此外,俄罗斯人从“读报的民族”转变为“看电视的民族”的事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俄罗斯读者在获取及时消息时已经从过去主要依赖报纸转向主要依赖电视。
还是在1993年,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对俄罗斯读者获知国内事件的消息来源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见表3。
表3:对“最近一个月您最常从哪些渠道获知国内事件?”的回答(表格中数字为占被调查者的百分比)(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42.)
┌────┬─────┬────┬────┐
││所有被调查│││
│来源│ │城市│乡村│
││者的百分比│││
├────┼─────┼────┼────┤
│电视│86│85 │87 │
├────┼─────┼────┼────┤
│广播│43│44 │41 │
├────┼─────┼────┼────┤
│报纸│28│28 │29 │
└────┴─────┴────┴────┘
由上表可以看出,苏联刚刚解体两年,俄罗斯居民在获取及时消息方面就已经呈现出主要依赖电视,其次为广播,最后为报纸的格局。
除此之外,俄罗斯媒体研究者认为,俄罗斯人使用报纸方式的改变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报纸运送的延滞。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邮政系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垄断,而新的发行机构迟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被订阅的报纸在运送至订户家中时常有延滞的情况发生,这些因素使得订阅与零售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37.)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读者阅读习惯的丧失。统计资料表明,“读者市场的变化灵敏地重复着居民的支付能力,而居民的支付能力主要又取决于发放工资的情况”(注: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C.31.)。每当他们的经济状况稍有改善,报纸的发行量便上升。因此,从总体上看,俄罗斯人仍然保留了读报的传统,只不过经济因素抑制了他们的需求。
3.读者不定期阅读的趋势明显
读报人数的减少,以及读者消费行为由订阅向购买及免费阅读的转变,又直接导致了读者构成中的“不定期读者占许多报纸实际读者的多一半”(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40.)的情形,从而导致报纸的出版周期下降,参见表4。
表4:1989年与2001年报纸发行周期比较(注:М.В.Шкои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ш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яа.Москва.2002.C.12.)
┌──────┬──────┬────────┬────────┐
││出版物数量 │报纸期发量 │ 报纸全年发│
│出版物类型 ││ (百万份)│行量(十亿份) │
││1989/2001
│││
│││ 1989/2001 │ 1989/2001 │
├──────┼──────┼────────┼────────┤
│ 全部报纸 │ 34/333│ 114.5/39.1│ 28.6/2.0 │
├──────┼──────┼────────┼────────┤
│日报│11/20
│
81.5/4.1 │25.9/1.0│
├──────┼──────┼────────┼────────┤
│每周出3~4次│8/6 │
15.4/0.7 │ 1.8/0.1│
├──────┼──────┼────────┼────────┤
│每周出1~2次│ 15/100│
17.6/13.5│ 0.9/0.6│
├──────┼──────┼────────┼────────┤
│每月出1~3次│-/183
│-/20.0 │ -/0.3 │
├──────┼──────┼────────┼────────┤
│不定期出版 │-/24│-/0.8
│ -/0.002│
└──────┴──────┴────────┴────────┘
由表4可以看出,日报的期发量在1989年到2001年间由81500000份下降到了4100000份,其下降幅度接近20倍,每周出版3~4次的报纸的下降幅度为22倍,而每周出版1~2次下降幅度要少于前两者,为11.7倍。这几类报纸的全年发行量也呈现同样的趋势。
读者不定期阅读的趋势引发了报纸根据这一情况所进行的形式及内容方面的调整。如在报纸头版设计上,图片更加惹眼,以便吸引偶然经过报摊的路人的眼光,此外,报纸的题目也要制作得更加醒目。简言之,既然订阅减少,便要适应零售这一现实。
4.受众作用的增强
与苏联时期相比,受众的需求在当代俄罗斯报刊中被更多地予以关注。尽管由于读者消费能力较低,报纸的发行收入对于俄罗斯报纸来说尚不能构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读者的需求通过对广告的影响得到了报纸创办者的关注。对于吸引广告来说,报纸的发行量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发行量才能带来高广告价位。与此同时,报纸虚报发行量成为俄罗斯报业市场的普遍现象。此外,也有不少报纸为追求高发行量转而提供黄色消息、轰动性消息或诽谤性消息,选择了庸俗化的办报模式。
二、报刊的地区化现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了联邦制的国体模式,各联邦主体的权限增大,享有较多的自主权,这刺激了地方的办报积极性。此外,全国报纸由莫斯科运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费用的上涨、地区报刊对于地区事务的关注,都导致地区报纸地位的提高。
1.全国报纸地位下降,地区报纸地位上升
全国报纸指的是以俄罗斯全境为发行范围的报纸,而地区报刊指的是在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内部发行的报刊,如在各共和国、州、自治地区、城市等特定地域内发行的报刊。
在苏联时期,正是全国报刊——同时也是中央报刊在整合国家方面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苏联政府及苏联共产党进行宣传、鼓动和组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工具。俄罗斯时期,全国报刊的作用下降以及地区报刊的作用上升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参见表5、表6。
表5:全国发行的报纸1990-2001年出版情况一览表(注:М.В.Шкои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ш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яа.Москва.2002.C.111.有删减。)
┌────┬─────┬──────┬─────┐
││ │ 期发行量 │ 年发行量 │
│年代│ 报纸种类││ │
││ │ (百万份)│(十亿份)│
├────┼─────┼──────┼─────┤
│1990│43│110.8
│27│
├────┼─────┼──────┼─────┤
│1995│234
│40.4│2.7
│
├────┼─────┼──────┼─────┤
│1996│225
│45.4│2.5
│
├────┼─────┼──────┼─────┤
│1997│271
│35.5│2.4
│
├────┼─────┼──────┼─────┤
│1998│245
│32.9│2.2
│
├────┼─────┼──────┼─────┤
│1999│286
│364 │2.1
│
├────┼─────┼──────┼─────┤
│2000│333
│39.1│2.0
│
├────┼─────┼──────┼─────┤
│2001│238
│23.0│1.3
│
└────┴─────┴──────┴─────┘
表6:地区报纸1990-2001年出版情况一览表(注:М.В.Шкои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ш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яа.Москва.2002.C.111.有删减。)
┌────┬─────┬─────┬─────┐
││ │ 期发行量│ 年发行量 │
│年代│ 报纸种类│ │ │
││ │(百万份)│(十亿份)│
├────┼─────┼─────┼─────┤
│1990│4765 │54.7 │10│
├────┼─────┼─────┼─────┤
│1995│4867 │80.2 │6.0
│
├────┼─────┼─────┼─────┤
│1996│4656 │68.6 │5.3
│
├────┼─────┼─────┼─────┤
│1997│5229 │89.5 │5.9
│
├────┼─────┼─────┼─────┤
│1998│5191 │79.5 │5.3
│
├────┼─────┼─────┼─────┤
│1999│5249 │67.2 │5.0
│
├────┼─────┼─────┼─────┤
│2000│5425 │69.6 │5.1
│
├────┼─────┼─────┼─────┤
│2001│5294 │77.1 │4.5
│
└────┴─────┴─────┴─────┘
就全部报纸(包括全国报纸和地区报纸)的种类而言,2001年比1990年增长1.15倍(见表1)。其中,全国发行的报纸种类的增长幅度为5.53倍(表5),地区报纸的增幅为1.11倍(表6)。也就是说,在全部报纸种类都增长的情况下,全国报纸的增长更为明显。而在报纸期发行量方面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从全部报纸来看,2001年的期发行量为100100000份,1990年的相应数字为165500000份,2001年全部报纸的期发行量是1990年的60%(见表1)。其中,全国报纸2001年的期发量是1990年的20.8%(见表5),地区报纸的相应变化却呈现相反的趋势,2001年的期发量为1990年期发量的1.41倍(见表6)。由此可以看出,在全部报纸种类增多、全国报纸增幅多于地区报纸增幅(5.53倍与1.11倍)的情况下,全国报纸的发行量呈现萎缩情况,而地区报纸的发行量却呈现出增长势头。并且,地区报纸的历年发行量都高于全国报纸的发行量(参见表5、表6)。这说明,地区报纸的读者在解体后一直多于全国报纸的读者。
俄罗斯媒体研究者认为,读者之所以在全国报刊与地方报刊之间倾向于选择后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报刊的运费上涨(苏联解体后,由于通货膨胀,报刊的运费不断上涨——笔者注)造成全国报刊运送到地方后报价提高,与在当地发行的地区报刊相比,报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居民对全国报纸的需求;其次,报刊的发行系统运行不畅,在把首都的报纸和杂志向其他地区运送的过程中,迟到的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获取全国消息和时效性较强的消息方面,不如求之于电视;最后,就报纸所提供的内容而言,苏联解体后,全国报刊大多由于资金问题缩减了地方通讯员网,因此所能提供的地方报道较少,并且,比起地方报纸,全国报纸更热衷于对政治事件的追逐与报道,而地方报刊则更注重提供本地区新闻以及当地居民需要的信息及咨询服务。伴随地区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的发展,地区居民越来越关注本地区的信息,相较于仍然“过于政治化”的全国报纸来说,能够传播实用的地方消息的报刊自然得到地区居民的欢迎。因此,对于消费能力较低的俄罗斯地方读者来说,报价较低的地方报刊既能满足基本的信息需求又能节省开销。因此,经济因素(居民的贫困化)与不发达的发行系统、报纸内容等因素一起,使得地方报刊取代了以往全国报刊的主导地位。
此外,俄罗斯研究者还揭示出其他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地区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巩固加强了地方报刊的地位”、“地区政权及实业精英的积极性导致地方报刊的出现和巩固,(因为,地方报刊——作者注)有助于保障实现政治、商业计划的信息支持;地方报刊被地区精英们看作是对受众施加影响的渠道。”(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66~67.)
2.全国报纸向地区报刊市场的扩张
俄罗斯媒体研究者瓦尔丹诺娃在《当代媒体结构》一文中写道:“90年代中期,俄罗斯报刊的地区化达到了顶点”(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т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26.),并且,“莫斯科的日报(实际上指的是全国发行的日报——作者注)实际上已经完全从地区市场消失了”(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т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26.)。针对这一现象,俄罗斯的全国报刊开始了向地区报刊市场的渗透与扩张。因此,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广告市场成为全国报纸必须争夺的一块阵地。
一般说来,全国报纸争夺地区报刊市场采取两条途径(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14~15.):一是组织发行,把报纸尽可能地运送到全国各个地区;二是在发行报纸的当地出版特殊的附刊、增刊或专刊。其中选择第二条途径向地区扩张的有《共青团真理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和《劳动报》。在这种面向地区读者发行的附刊、增刊及专刊中,报纸的内容结构有所改变,它们都尽量把全国问题及国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本地区的问题结合起来。因为,在向地方的扩张中,全国报纸只有考虑地区的利益、对地区的新闻予以充分的关注才能够在地区报刊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进而实现对广告市场的扩张。全国报纸向地方扩张的内容模式亦可简单概括为“莫斯科加地区”(注: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C.72.)。在附刊的风格方面,《共青团真理报》和《劳动报》的策略主要是提供软性消息、扩大报道题材以吸引大量的家庭读者(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30.)。而《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则提供轰动性消息和对各种丑闻进行调查性报道。90年代末期,其他一些报纸,如《独立报》、《公共报》,都在自己的报道中对地区问题加大了篇幅。此外,在向地区报刊市场的扩张中,全国报纸有时还采取与地方报纸进行联合征订——在给折扣的情况下同时订阅两份报纸(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46.)的做法以争取地方读者。
3.多种多样的地区报业市场
俄罗斯地区报刊的重要特征是:各地区报业市场极不相同。对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俄罗斯国土广大,各个地区的地理、文化传统、社会风俗都不尽相同,在民族自治地区还存在民族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地区报刊所使用的语言不同(在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内),报道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如边境地区除关心莫斯科的消息外,还关心邻国消息,距车臣较近的地区则对车臣战事格外关注)。另一方面,伴随俄罗斯联邦主体自主权的扩大,不同的行政区域内政权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对地区报刊的面貌有影响。在政权作用强大、民风较为传统保守的地区,报刊通常采取“国有”模式,即地方政权是地方报刊的创办者,并且对于报纸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垄断,而在那些政权与当地居民关系较为民主的地区,其报刊则更多地采取“独立”模式,政权较少介入媒介事务。一般来说,前一类地区居民的报刊保障情况更好于后者,因为政权把满足居民信息需求的任务拉到了自己身上(注: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1997год.Аанализ,тенденции,прогноз/Союзжурнурналистов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8.C.19~31.)。此外,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地区报业市场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地区报刊市场比较活跃,不仅各种类型的报纸发育齐全,并且经济类报刊的发展相较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更加繁荣。在全国报纸的扩张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此也有着较强的抵御能力。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地方出版物不仅数量少,并且全国报刊在当地的扩张趋势也更为明显。(注:О.А.Ворнова.Динамика 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регионалвнъной прессы.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Журналистика.2000/5.)
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学者将俄罗斯媒体中发生的地区化现象尤其是报纸中的地区化现象称之为“信息空间的分割化”。(注:О.А.Ворнова.Динамика 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ры регионалвнъной прессы.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Журналистика.2000/5.)俄罗斯学者认为,之所以在俄罗斯报刊中发生“地区化”现象,除客观因素外,还与缺乏统一的国家信息政策有关。(注: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1997год.Аанализ,тенденции,прогноз/Союз журналистов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8.C.19.)
俄罗斯学者对于报刊地区化现象感到担忧:全国报纸的作用受限以及地区报刊的内容方面对当地事务的过分关注,都负面地影响到了俄罗斯信息空间的完整性。俄罗斯学者认为,对于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文化与民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期,全国报纸对于整合国家、团结人民共同建设新社会的作用应当得到加强,而俄罗斯的全国报纸所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因此,解决之道似乎在于:除了中央报刊向地区市场的渗透,地区报刊在自己的出版物中还应适当增加全国消息及其国际消息的比重。(注:М.В.Шкон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яа.Москва.2002;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 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
与此同时,还发生着地区报刊向全国报业市场进军的情形。例如,圣彼得堡的出版物《圣彼得堡新闻报》正试图向莫斯科的市场进军(注:О.А.Воронова.Динамика 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регионалъной прессы.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Журналистика.2000/5.)。这在90年代末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且这种有“扩张”意图的报纸主要以经济类报纸和信息广告报纸为主,这反映出经济发展有可能成为克服俄罗斯报刊地区化的重要力量。
三、报刊类型的变化
苏联时期的报业结构呈金字塔形,按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中央报刊、加盟共和国报刊、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自治州报刊、城市报刊、区级报刊和工矿、企业、学校、集体农庄等基层单位报刊。在报刊类型上,除综合报刊外,还按读者对象和行业领域出版共青团报、少先队报、工业和建设报、交通运输报、农业报、文学艺术报、教师报、体育报等。
俄罗斯报刊类型的改变在苏联解体前就开始了,这与当时改革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是一致的。苏联解体后,法律环境的宽松、政治形势的需要以及经济、社会转型都为产生新报纸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对于俄罗斯报刊类型的划分,俄罗斯学者提供了多种方法,如按照地域将俄罗斯报纸分为:全国报纸、共和国报纸、州或边区报纸、城市报纸及小区报纸(注:О.А.Воронова.Динамика 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регионалъной прессы.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Журналистика.2000/5.),同时,近年来出现的在几个地区发行的跨地区报刊,亦归入地区报刊之列。此外,还按照报道的主要内容及受众把它们划分为实业报刊、广告报刊、农业报刊、生态报刊、宗教报刊、女性报刊、儿童与青少年报刊等几个方向。(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срел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17~34.)此外,还有男性报刊及工具类报刊(注: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 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C.76.)之分。
尽管时至今天,俄罗斯报刊的类型仍处于形成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趋势和一个规律值得引起注意:
1.党派报刊趋于萎缩
党派报刊在目前的俄罗斯报纸中呈现萎缩的趋势,参见表7。
表7:2001年对不同类型报纸种类、期发行量、年发行量期数的调查(注:М.В.Шкон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га,Москва.2002.C.108.)
┌───────────┬────┬────┬─────┬────┐
│ ││期发行量│年发行量 ││
│报纸类型 │ 种类
││ │期数│
│ ││(千份)│(百万份)││
├───────────┼────┼────┼─────┼────┤
│ 政治社会类* │ 886
│ 14356 │
1576
│97394
│
├───────────┼────┼────┼─────┼────┤
│政党、运动│ 124
│
1.6 │
46.9
│ 2622 │
├───────────┼────┼────┼─────┼────┤
│工会类│ 39│
0.2 │9.3
│ 1098 │
├───────────┼────┼────┼─────┼────┤
│文化、启蒙、文学、艺术│ 66│
903 │
24.3
│ 1410 │
├───────────┼────┼────┼─────┼────┤
│教育类│ 198
│ 1183 │
52.1
│ 3115 │
├───────────┼────┼────┼─────┼────┤
│广告类│ 73│ 1781 │
75.5
│ 2573 │
└───────────┴────┴────┴─────┴────┘
*实际上是指综合报纸——作者注。
由上表可见,2001年,“政党、运动”类报纸的数量不少,有124种,但期发行量仅有1600份,年发行量为46900000份,位于“政治社会类”报纸、“广告类”报纸和“教育类”报纸之后,只高于“工会类”及“文化、启蒙、文学、艺术”类报纸。
尽管在苏联改革时期以及苏联解体前后,政党报刊及政治化报刊曾一度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但是,伴随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增强以及人们政治热情的减褪,政党报纸本身变得不再有吸引力。在今天的俄罗斯,反对党及其各种组织,如俄罗斯共产党、爱国民主战线、俄罗斯人民联盟等都创办有自己的机关报,但是对于那些晚些时候创办的以及反对情绪不及前者强烈的政党组织来说,它们大多利用已有的媒体作为论坛,或者在竞选期间出版临时报纸,(注:О.А.Воронова.Динамика 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уры регионалъной прессы.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p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Журналистика.2000/5.)而不再表现为直接创办政党刊物。
目前出版的政党报纸,如俄罗斯共产党的报纸,大多版式简陋,出版页数较少,印刷质量也较粗糙,报纸的内容无法和商业报纸竞争,主要限于成员内部流通。
2.经济因素对报纸类型的影响
经济类报纸的增多。伴随市场要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不断增强,面向高层领导、商人、顶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经济情况的普通读者的经济类报纸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俄罗斯报业市场上变得醒目。并且,经济类报纸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地区范围内都经历着繁荣期。其中较有影响的全国经济类报纸有老牌的《经济生活报》、解体前创办的《生意人报》(近年来有迹象表明该报正由经济类报纸向综合类报纸转变)以及创办不久的《新闻报》等等。其中《新闻报》是一份典型的高质量的金融—经济报纸,由英国的《金融时报》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共同出资创办,其报道内容及报道风格都深受这两份英美大报的影响。
信息广告报纸(广告报纸)的崛起。对于俄罗斯报业市场来说,信息广告报是一种新类型的报纸。它在俄罗斯的发展始于90年代初。这类报纸的主要内容由各种类型的广告、不多的有用信息、娱乐信息和私人告示组成(纯粹的广告报纸则只提供广告,不提供信息)。信息广告报所提供的信息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电视节目表、地方消息、天气情况。有时还有关于地方政权机构活动的消息、对流行歌星或影星的采访,等等。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地方居民来说,这种通常不用付费的报纸能够满足他们的最低信息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其他类型报纸的竞争。调查表明,尽管这种报纸的历史不长,但它的种类和发行量上升都很快。
俄罗斯国家报刊委员会在1993-1998年间对信息广告报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8。
表8:1993-1998年俄罗斯信息广告报纸增长情况(注: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Я.Н.Засурского.Система сре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1.C.109.有删减。)
┌──────┬───┬───┬───┬───┬───┬───┐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
│报纸(全部)│ 311 │ 415 │ 535 │ 671 │ 861 │ 977 │
├──────┼───┼───┼───┼───┼───┼───┤
│ 全国发行 │ 90 │ 132 │ 178 │ 206 │ 227 │ 244 │
│ 的报纸│ │ │ │ │ │ │
├──────┼───┼───┼───┼───┼───┼───┤
│ 地区发行 │ │ │ │ │ │ │
│ 的报纸│ 221 │ 283 │ 357 │ 465 │ 634 │ 738 │
└──────┴───┴───┴───┴───┴───┴───┘
一般来说,这类报纸有超过传统报纸几倍的发行量。尽管大多数这类报纸不用付费,但是它们通过广告弥补发行开销。广告报纸从传统报纸手中夺取广告份额,因而在广告市场上也对传统报纸形成冲击。
俄罗斯媒体研究者的调查表明,“在市场关系中越是走在前面的地区,其出现免费出版物(即信息广告报——作者注)的可能性就越大”。(注:Л.Л.Реснянская.И.Д.Фомичева.Газета для все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1999.C.54.)
与经济关系不密切或吸引广告能力较弱的报纸的萎缩。与此相关,与经济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出版物,从广告角度看不能带来利润的出版物,如面向儿童、退休者、少数民族及其他弱势社会群体的出版物及教育、科学、文化普及出版物,以及文艺类、政论类的报纸减少了。因此,有俄罗斯媒体研究者指出,经济因素对于报刊的发展来说,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清洁工”的角色,把那些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报纸清除出了报业市场。(注:М.В.Шкондин.Система срдств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к фактор общественного диалога.Москва.2002.C.104.)
3.高质量报纸与大众化报纸的分野
在俄罗斯报业市场上,报纸分化为面向社会精英的高质量报纸和面向欣赏口味不加挑剔的大众的通俗报纸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高质量报纸。俄罗斯高质量报纸的代表是《消息报》、《独立报》、《新消息报》和《新闻报》。这类报纸以提供及时的消息、有深度的评论分析为主,强调消息的准确性和评论、分析的权威性。版面设计庄重,主要面向社会精英。
大众化报纸。俄罗斯大众化报纸的代表是《论据与事实》报,它辟有多个主题副刊,如“论据与事实——健康”、“论据与事实——爱情”、“我——年轻人”以及各种地区版。一般来说,大众化报纸的发行量较高,它们主要面向收入不高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作为大众化报纸,《论据与事实》的报道是相当权威的。此外,大众化报纸包括多种不同的方向:既有以提供淫秽内容为主的报纸,也有报道各种奇闻轶事、超自然体验的报纸,还有的报纸主要提供星座和幽默笑话。像《快报》、《大都市快报》以及出版于2002年的《日子》等报纸,都以提供各种轰动性消息、丑闻及娱乐消息、满足“人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写作手法轻松、照片冲击力强,且多为彩印。它们比一般的大众化报纸走得更远,倾向于黄色报纸。
混合类型。《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一份介于两种模式之间的报纸,它既融合了大众化报纸的要素——经常在第一时间提供各种轰动性消息、丑闻并进行调查性报道,在行文方面坚持轻松的风格,同时它又提供有相当水准的深度报道。俄罗斯媒体研究者对《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报结合了高质量报刊、大众化报刊及小报三种不同类型报纸的特点,因此为读者广泛接受。(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30.)也正因为如此,《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才从解体前的一份首都地方报纸发展成为今天的全国大报。
4.俄罗斯报刊类型演变的基本规律
俄罗斯媒体研究者认为,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报刊类型伴随国家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不少变化:90年代初,政治化报刊或以报道政治事件为主的报纸得到较大发展;90年代中期,则是庸俗报纸的大发展时期;到了90年代末,伴随俄罗斯经济生活中稳定因素的增多,对于高质量报纸的需求逐渐显现。(注:Е.Л.Варт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ая Медиаструктура.Средства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02.C.31.)此外,在俄罗斯报刊中已经出现了专业化趋势,但是由于俄罗斯人生活水平所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报纸在这一方向的发展。因此,从总体上看,经济因素将对俄罗斯报刊类型的继续演变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