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审计局 河北唐山 064400
摘要: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应用新的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通过新的形式来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1.前言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管理形式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
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2.1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顺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改革也在同时进行着,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过去的模式,但是其在思想理念和改革幅度上还是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因此要提高水平就需要有所创新。
2.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助于事业单位员工的发展
在事业单位中,相对来说人才大都是技术型的,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成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不容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能够做到对员工专业技能培训的注重,从而提升其服务水平,以实现事业单位应有的作用(社会效益与组织效益)。
2.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推动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实现
如上文所说,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因此其主要专注于社会服务,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能够很好地推动其实现社会效益。就目前而言,人力资源始终是第一资源要素,算作是创造社会价值和利润的基础,所以说如果事业单位要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就应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在当前情况下,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上改革的逐渐推行,让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的臃肿现象得到了明显地缓解。但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改革进行还是任重而道远。
3.1 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
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还是不甚清楚,而这样就很难顺应时代潮流,这就需要必要的创新来解决。还有许多的事业单位受到传统的行政管理的影响,情大于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只把人当做管理的对象,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员工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调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也将会得不到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绩效考核工作形式化严重
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员工的考核,尤其是在日常考核中,只讲平均、注重工龄、不重视民主测评、没有采纳意见,使考核过于形式化,即便考核后也没有记录可查,这就使在年终考核时不能把平常工作的表现作为参考。有些单位虽然意识到了日常考核的重要,但是没有确定考核的标准,使考核不具有可行性,使主观性影响到考核公正。还有的事业单位在考核时采用了统一标准,在考核中出现了过多矛盾冲突,因为大部分员工觉得这是不合理的,最终结果得不到公正,不能做到有效地激励员工。
3.3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虽然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大多数是在使用人员方面,因为他们觉得人力资源就是用人,而忽略员工所需要的培训,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相对于从前,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薪酬分配上得到了大力改善,但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事业单位把对员工的终身制改为了聘任制,但是没有进行优胜劣汰机制的建设,员工还是缺少危机感,积极性就不能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选拔干部上没有做到透明化、公开化,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人际关系问题,薪酬没有按照实际工作成效来发放,而是与职位挂钩,这些都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4.1 管理理念陈旧。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陈旧,没有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形势以及人才的发展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例如,在实际的管理中,管理人员依然注重对人才的专业能力的管理,重点考察的也是人才的工作能力,但是没有考虑到人才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造力,而这些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但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创新管理理念,从而忽略了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造力等方面的管理,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4.2 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也应该积极的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技术非常落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同时也影响到事业单位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4.3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规范,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然而,很多的事业单位却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没有结合员工的实际发展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章法,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4 人力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
由于更多的员工机构,更多杂项,需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最大表现。但是,一些机构在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状况的分布不容乐观,许多机构在人员配备过程中,由于各种岗位的要求和掌握的能力综合人员不全面,导致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不能根据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分配到相应岗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实力不能有效发挥,机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4.5 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调整员工结构,然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提高机构的竞争力。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公共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创新。但是,从实际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机构没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有人才培养盲目,没有人才的科学发展规划,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机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5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建立个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管理水平,具体如下。
5.1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它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公共机构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放弃以事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需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按照指导开展这项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
5.2 引入个性化管理模式
个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本单位,在个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上要求机构注意分析员工个体不同层次的差异,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分类,对员工的年龄,职级,要求等改变不变的管理模式。例如,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工作中,可以针对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发展差异化培训内容,实现升级的培训效果。
5.3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公共机构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做各种功能性工作,实现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重点是引进信息管理软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升信息质量,借助信息管理软件提高部分工作的效率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保护。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管理形式的创新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晶晶.我国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发 展分析[J].才智,2015(31).58-59
[2]黄晶晶.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5(34).47-48
论文作者:王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论文; 员工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工作论文; 机构论文; 管理理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