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论文_姚荣华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论文_姚荣华

(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建设的过程当中,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工业生产已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机电设备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以促进企业能够正常生产以及运营。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管理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作业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进程正不断深入,机电设备管理在生产管理中显得更加重要,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重头戏,应该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2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生产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煤矿企业为例进行说明。煤炭开采作业本身是一项危险性很强的作业,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提升机,水泵,风机,开关等设备已逐渐成为煤炭开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机电设备,所以保障开采的安全性更为关键。机电设备作为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支撑,其工作往往在带电、重载、高速、摩擦、冲击等恶劣条件下长期工作,故障发生率往往很高,所以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是保障矿井安全的关键,也是保障煤矿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科学有效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制度能够保障机电设备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规避各种安全隐患,促进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切实保障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煤矿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促进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有效开展非常有必要。

3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3.1重视程度不够高

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和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因此对其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然而,企业领导的认识程度跟不上机电设备的发展,管理重点仍停留在生产产出、人身事故安全管理方面,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即使设有专业小组,往往也是一两个人身兼数职,专业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有效管理。

3.2对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是确保机电安全的重要工作任务,但是维修人员、检测与维修设备等等都需要企业投入很大的一笔资金。在安全和经济效益之间,企业往往会存着侥幸心理,而选择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长此以往,机电设备在长久持续的使用中,缺少相应的维修和维护,年久失修,设备零件老化,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3.3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我国的工业企业大多数已经经营了数十年之久。在企业当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普遍存在老、旧以及带病运行等现象。同时,机电设备当中的安全设施以及保护装置也没有得到及时设置,机电设备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当中,这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机电设备本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仅对煤矿生产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还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3.4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质量的好坏和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机电设备管理运维中,很多企业都采取了外委形式,而外委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所聘用的运维人员相当多一部分是民工,这些民工大多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就上岗,技术不过硬,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中很难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延长维修周期,甚至增加停机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4.1提高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专业管理组织: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自动化和机械化甚至智能化将是设备发展的方向,将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减少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数量。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企业管理将逐步变为以设备管理为主,安全管理的重点将逐步由现在的以人为安全事故防御管理向由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管理转移,因此,设备安全管理,特别是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管理应该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转变,按照现在抓人为安全管理的力度抓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并在企业上下达成共识。按照机电设备的技术、工艺需要,建立健全各级设备安全管理组织,配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确保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到位。

4.2扩大成本投入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不断扩大成本投入,改善机电设备工作条件,使机电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需注重国外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进一步使企业的机电储备实力增强。此外,还有必要注重风险投入,加强风险预控工作的开展,及时排查机电设备潜在的问题,对机电设备技术人才进行业务和技巧方面的培训,提高技术人才排查风险的能力,最终使机电设备处于安全使用或备用状态。

4.3强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掌握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前的异常征兆和劣化信息,特别是对在役机电设备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精密、大型、高端、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的安全可靠性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以便事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北京市重点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根据现代产业需求,从揭示设备运行状态发展趋势入手,提出在役机电设备运行服役中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的关键信息化技术,基于该技术的系统已应用于制造业等许多行业的多类型在役机电设备群,在保障在役机电设备健康服役、预防安全事故、实现科学维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的信息化关键技术实现方式归纳如下:(1)通过一系列信息处理手段解耦非故障变化的冗余信息,揭示故障发展演变的规律及特征,提高故障预警的可靠性。(2)探索多源异构信息集成及融合的方式,获取理性信息熵,以提高故障预报的准确率。(3)采用适于实时在线大数据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远程在线故障预警中心,提高故障预警的时效性。(4)建立档案库、图谱库、案例库及知识库等信息资源库及智能信息库;采用多预报模型、方法及自适应阈值选择及优化方式,实现智能决策。(5)提取典型运行部件及关键部位的敏感趋势特征分量信息、敏感因子、敏感模型(模式)等,提高故障预警的针对性。(6)研究信息网络集成技术,根据对象、环境及功能配置集成信息资源,实现多类型在线状态监测仪器集成研发、定制研发与调试。

4.4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企业需提高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明确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对设备的保养、班检、巡检、点检等制度。同时,招聘、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外委单位的人员配置也要提出严格要求。此外还需定期对机电安全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设备故障时能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出现问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维修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5结束语

总之,伴随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进步,有必要注重资金投入,做好相关机电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人才团队,树立安全管理及高效管理意识,利用新技术及新知识增强机电设备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勤.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现场监理水平的策略探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30(03):45-47.

[2]王鹏鹏.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222-223.

[3]张三维.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转[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11):146-148.

[4]张毅洋.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解析[J].煤,2017,26(01):65-66.

论文作者:姚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论文_姚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