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铭聿景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8067
摘要:在园林建设中,园林景观应以园林建筑与植物景观配置间的和谐共存为主,两者之间相互衬托,营造出更适合人民生活品质提高要求的氛围,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如果处理得好,进行合理化搭配,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设计;融合
1.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的建筑,它是造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仅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的景观功能,实现与自然统一的原则。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创作的基本思想,而园林建筑正式情景交融的结合点。在中国自然式园林中,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依山傍水兴造园林建筑,自然而巧妙地再创作山水之情趣,亭台楼阁、曲径长廊点缀在山水之间,美不胜收。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主要作用表现: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如小卖、售票、摄影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组织游览路线,在园林中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范围空间,即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植物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2.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2.1园林建筑与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中最大的人工景观,不仅具有遮风避雨的使用功能,而且更多地在园林人文景观中起着点题、主景的作用。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许多园林景点都是以园林建筑为题命名,杭州西湖牡丹亭、南雪亭、暗香疏影楼、听雨轩等。皇家园林所表现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其园林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所对应的植物配置在主建筑前也多采用对称种植,其植物材料也是形体大方威严的种类,如松柏。这些植物形体高大,四季常青,形态坚挺有力,可以和皇家园林建筑的雄伟相匹配,植物配置多从整体角度考虑。而南方的私家园林则更多的体现出江南风情,其植物配置多注重细节,所到之处无不体现细微之处的雕琢。常常是从一幅画的构图角度考虑,背景为白墙,几丛竹子、几块太湖石为主景。西南地区的园林建筑比较浑厚,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植物长得比较茂盛,园林建筑淹没在茂密的植物中显得更加悠远。
2.2园路与植物景观设计
园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因素,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园路的植物造景主要以道路为观赏面,从道路往里层次由低到高逐渐推进。园路一般以步行为主,因此其景观配置以人步行的速度来考虑,植物配置单元不宜过长,注重细节的雕琢。根据观赏需求不一,对园路两侧植物配置手法也不尽相同,由植物营造的道路景观有鲜花大道、林荫道、景观道等很多种说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常常会结合整个区域景观特色、景点需求来考虑植物的疏密、高矮搭配。更多的设计手法是考虑道路的级别、功能,先对道路的景观意向进行确定,然后在此定位基础上进行植物造景。
园桥是园路的另一种形态,它连接水体两侧的道路,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景观。桥头两侧厚重的基石,通过花灌木、草花对基础进行美化,采用乔木作为框景,富于画意。现代园林中,道路往往采用几何曲线组合形式,其植物配置也是顺应时下的审美趣味,整体格调自由简单,多采用几何曲线造型以及剪型球点缀,着重突出植物整体的丰富色彩。现代先进的生物培育技术使植物景观设计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使园林道路的景观极富吸引力
2.3挡土墙与植物景观设计
挡土墙从工程的角度是起到挡土、防止泥土滑落等作用。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一般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在进行防护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工程的护坡,在此前提下通过植物来美化生硬的墙面。根据挡土墙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体量的植物进行配置。为了防止植物的根系破坏挡土墙,通常选择浅根性植物。
挡土墙的植物配置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挡土墙自身的绿化,就是坡度在1.0:1.5的土质或沙质挡土墙上种植浅根性草本类植物。另一种是在挡土墙周围进行植物装饰,这种方式不限制挡土墙的坡度,而且挡土墙是必须依靠工程防护的,在挡土墙的上下端可种植藤本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或通过花卉、花灌木植物在其基础进行装饰,通过竹类、棕榈类植物在两侧处理成框景。如果挡土墙过高则可以分段处理,每一段退台覆以种植土,并结合挡土墙的色彩、质感、形态等特征构图造景,种植浅根性花灌木、竹类、棕榈类及草本植物。
3.简要实力分析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某小区旁占地面积为3500m2,其办公楼为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上部分为办公区,地下部分为车库,存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该项目的园林设计中,就充分发挥了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的作用,实现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其中,对于行政办公类型的区域,首当其冲就考虑了行政办公的性质,重点突出设计品位,以庄重大方来作为设计基调,同时还对办公人员的劳逸结合进行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地为办公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提供舒适、安宁的氛围。而对于突出展示功能的区域,则在设计布局上借鉴了中外现代园林以及古典园林的设计成果,通过混合式的布局手法,既体现出庄严规整,又不失艺术情调的活泼多样。在满足功用性的同时,为了体现美观、不呆板和有艺术特色,与方形的建筑物形成对比,显得外形有变化,又考虑设计了一个圆形水池的构筑物,并且为了造成较大的视觉反差,还考虑采用了一些色彩对比明显的装饰效果。最后,对于工作之余的休息区域,就通过考虑设置庭院式绿地,并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另外,为了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设计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绿地内还考虑设置了座凳、花池,供人民休憩、观景。
结束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园林建筑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也成了大家广泛谈论的焦点。因此,在今后的园林工程建设中,要使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能够做到高度融合,使得社会生活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让人们虽身在城市却能感受到自然的淳朴。
参考文献
[1]金铁红.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现代装饰.2012.
[2]刘晓艳.浅谈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J].环球市场.2016.
[3]曹珍.基于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7.
论文作者:杨赜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园林建筑论文; 植物论文; 挡土墙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道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