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天星幼儿园 大英 629000)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对幼儿今后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决定因素。幼儿语言发展同时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幼儿语言发展敏感期教学,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方法;浅析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动作初步形成,语言发展进入关键期。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必须遵照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利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对幼儿语言进行准确教学。
一、教学内容儿歌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儿歌,是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句式整齐划一、节奏音律强,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典型范例,深受幼儿的喜爱。儿歌,可以说是伴随儿童成长的语言,是文学题材中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一种,它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儿歌简单的语法结构、浅显的词汇和口语化的语言,很容易激发儿童对语言的模仿兴趣,在儿歌营造的欢乐有趣的氛围里,儿童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提升。例如,《贪心的小狗》的儿歌:“一只小花狗,出门往东走。尾巴摇一摇,心里乐悠悠。走走又嗅嗅,找到肉骨头。乐坏小花狗,叼起往回走。走上独木桥,河水哗哗流。鱼儿蹦蹦跳,青蛙呱呱叫。小狗往下瞧,哎呀,好好好!河里小花狗,也有肉骨头。小狗起贪心,想抢肉骨头。张口汪汪叫,哎呀,糟糟糟!口中骨头掉,转眼顺水漂。心疼又后悔,不该起贪心。快改坏毛病,做只乖乖狗。”这样的儿歌在激发儿童对事物想象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记忆力,同时对幼儿良好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启迪作用。
早期对幼儿的儿歌教学有选择性,应循序渐进用儿歌教学。儿歌作为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儿歌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文化研究者都比较重视对儿歌材料的创造、收集、整编和研究。基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科学的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的材料,对幼儿语言学习有重要作用,只有儿童可理解、可接受的材料才有助于语言教学。幼儿阶段,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认知能力有很大不同,对儿歌的感知能力也不一。例如,小班儿童对儿歌的节奏感知强于内容探索,因此,对他们可采用吟诵、打节拍的方法帮助学习;大班的儿童年龄较大,创造力和探索欲增强,因此,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创造或编排儿歌,这样可以满足儿童的创造需求和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内容故事化,丰富和发展幼儿语言
简单地说,幼儿故事就是幼儿喜欢的故事,又称儿童故事。幼儿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形象,成为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同时,儿童故事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尽可在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这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教学中一个故事往往不是只讲一遍,而要讲多遍,要注意每次讲故事时表达方式的变换,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水果屋》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使幼儿很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多给鼓励。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开始,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人交往、合作、获取信息、沟通情感,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对游戏有着完全的自主权,教师在给予幼儿指导时,只需用心了解儿童心中所想,引导儿童陈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想收到什么样的成果;游戏环境布置,游戏规则等由儿童自己制定,使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与环境、他人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较大发展。游戏的设置多种多样,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游戏检验儿童的词汇量,比如,让孩子比赛说出尽可能多的水果种类、运动项目、动植物花卉等;利用简单的词汇引导孩子造句,锻炼连词成句的能力;通过儿童熟知的幼儿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出话剧,每名角色配有自己的台词,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儿童在合作、交往和沟通中通过课堂内外的游戏设置,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和沟通,为儿童正确运用已学的语言找到了用武之地,自然的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论文作者:陈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幼儿论文; 儿童论文; 语言论文; 儿歌论文; 故事论文; 能力论文; 游戏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