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64)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使用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94例,随机分组予以临床检查,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诊断,研究组则应用CT扫描检查,对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检查图像质量的优良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CT检查方法对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检查画质更加清晰,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值得予以使用。
关键词: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hest diffuse disease.Method selection in August 2016 - December 2017 chest,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disease,received by our randomized clinical examination,the control group using X-ray diagnosis,the team is using CT sca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xcellent rate of image quality examin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 in clinic,using the method of CT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disease of the breast diagnosis application effect is more apparent,more clear inspection quality,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disease detection,is worth to be used.
Key words::CT diagnosis;Diffuse chest disease;Application effect
前言:胸部弥漫性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广泛且多发的病灶,以肺间质、肺实质病变作为主要特征,终末期验证变化、肺泡渗出以及支气管等为患者的病理过程,肺水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咳嗽、同期障碍、呼吸困难以及低血氧症等,具体的疾病种类较多,临床上在对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1]。影像学检查是对胸部弥漫性疾病予以检查诊断的主要方式,而这其中CT诊断是最为首选的检查诊断方法,可对患者的微小病灶进行清晰的观察,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2]。本文便是选取了我院的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对使用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经电脑随机抽取后,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25~58岁,平均(41.52±5.5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26~59岁,平均(42.51±5.55)岁。经对比临床相关基本资料后,发现两组数据未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P>0.05),所以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以《胸部CT与MRI诊断学》[3]作为标准,患者均符合胸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具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咳嗽、发热、痰中带血、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症状;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且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③对X线或CT检查诊断具有禁忌症的患者;④意识不清楚,或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患者[4]。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证为胸部弥漫性疾病。
对照组:对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予以X线检查,使用X线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拍摄。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诊断。在对患者实施CT扫描时应嘱咐患者进行深呼吸后憋气,再予以临床扫描,以此来防止因出现伪影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CT扫描的范围为自肺尖处至肺底部,在扫描时进行扫描参数设置,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为100mA,层厚、层距设置为7.5mm,螺距为1.5mm。对患者的气管分叉下约3cm处、主动脉弓与右侧膈上的约2cm处、疑似合并其他病灶兴趣区等处实施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并予以正确的扫描参数设置,电压设置120kV,电流为100mA,层距设置成5mm、层厚1.5cm,矩阵为512x512,并将准直设置为0.625mmx2,使用高分辨率重建法对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完成后让3名经验丰富影像科医师对患者检查图片质量、具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图像清晰的优良率、阳性结构检出率情况对比,并根据所得数据予以详细临床记录。
图片质量优良率判定标准[5]:专业医师对两组图片质量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对比度、标识、放大比例、图像层次、伪影以及摄影失误等,以满分为100分计,分数>90为优,80至89分为良,70至79分为中,<70分为差,分数越高表明图片质量越好。
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学软,统计后予以分析两组数据,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X2检验;。当P值<0.05,则表示该数据明显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图片质量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图片质量优良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3%,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性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图片质量优良率情况比较[n(%)]
3.讨论
临床上胸部弥漫性疾病属于一种肺部疾病的总称,多指患者的单侧肺、双侧肺受损情况,病种多且复杂,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的特异性,具体临床症状的表现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大的难处。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X线胸片与CT扫描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其中X线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基础的检查方式,操作起来简单便捷、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且检查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但是,该种检查诊断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受到组织重叠的影响,从而使临床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而且对肺部小结节的成像效果相对较差,很容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所以该种检查方式更适用于对患者疾病类型判定的诊断[6]。使用CT检查方法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持续扫描,图像清晰且扫描速度快,能够对患者肺部小结节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大小等情况予以清晰的显示,同时能够对患者的小叶病变发生情况进行明确的分辨,较少会受到其他组织的影响,在胸部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7]。在临床上,传统的CT技术对患者在肺野内、外分布病灶进行评估的标准为横断面图像,较少对其横断面外部进行研究,容易出现诊断局限性,而使用高分辨CT扫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十分清晰的图像,让临床操作医生能够更加快速并精准的患者病灶进行定位,从而提高对患者疾病检查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明显。高分辨CT能够对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进行发现,主要是根据其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小叶间质变形以及牵拉性支扩等情况进行判断,对于非纤维化病变,主要是通过间质性肺水肿、癌性淋巴管炎进行判定[8]。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CT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图片质量优良率与阳性结果检出率明显更高,由此可见,应用CT技术进行胸部弥漫性疾病诊断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降低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临床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使用CT检查诊断,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操作简单、安全,能够使检查图像更加清晰,使临床对疾病的检查诊断更加准确,值得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留存,李富建,秦雪青.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意义评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63-65.
[2]杨金花.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71-7771.
[3]王国栋,李明鉴,谢海燕.胸部CT与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价值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125-126.
[4]林千文,郭瑶,夏俊,等.胸部高分辨率CT在新生儿胸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7,35(2):207-209.
[5]杜斌,姚以刚.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3):293-295.
[6]姜聪明,刘晓欢,阮丽萍,等.胸部CT特征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5):562-564.
[7]张海峰.浅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8):29-30.
[8]杨雪琴.浅析常规CT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探索[J].医药前沿,2017,7(2):12-13.
论文作者:熊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胸部论文; 性疾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灶论文; 效果论文; 质量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