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如 雷娟 李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广西 南宁 530003)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下简称“妊高征”)的相关因素,研究其与产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4月本院妊高征产妇(试验组)与健康产妇(参照组),各100例,分析两组产后抑郁发生情况,了解影响产后抑郁的高风险因素。结果:试验组不同年龄、分娩方式、发病次数及疾病分类对产后抑郁均有显著影响,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妊高症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高,年龄大或小、发病次数过多、剖宫产或助产等是影响妊高症产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建议临床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重视。
【关键词】抑郁症;妊高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42-02
产后抑郁指的是胎儿娩出后产妇表现出的一种非正常精神状态,以易焦虑、难以控制情绪[1]以及易悲伤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他伤或自伤等行为。妊高症为妊娠期常见且特发性疾病,其会提高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现就本院2016年8月到2018年4月100例妊高症与100例健康产妇发生抑郁症的情况及诱因展开探析,表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共选取我院妊高症产妇100例与健康产妇100例参与研究。试验组经诊断全部符合《妇产科学》[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产后抑郁诊断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3]进行判定。将智力发育不全、听力障碍、精神性疾病与沟通障碍者排除,所选研究对象均确保能仔细填写调查问卷。
1.2 方法
用调查问卷对资料进行收集,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产妇的年龄、发病次数、分娩方式、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分类等。并应用EPDS(产后抑郁量表)[4]筛查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的情况,量表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恐慌、兴趣取向、应对能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悲痛欲哭、自卑、自伤、过分忧虑、他伤十项内容,总分为0分~30分,其中MB(产后情绪不佳):评分不超过9分;存在程度不同的抑郁障碍:评分>13分,且将其视为产后抑郁筛查阳性,评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收集资料:调查时以易懂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本次调查的意义及目的所在;将问卷发放给产妇,告知其依照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收回,并对问卷遗漏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本次调查的有效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试验组产妇中年龄<20岁有11例,其中有4例出现产后抑郁;年龄在21~39岁有83例,8例产后抑郁;年龄>40岁有6例,产后抑郁2例。顺产31例,产后抑郁1例,剖宫产62例,产后抑郁11例,产钳助产7例,产后抑郁2例。
参照组12例年龄<20岁,产后抑郁2例;79例年龄在21~39岁,产后抑郁2例,9例年龄>40岁,产后抑郁3例。顺产56例,产后抑郁1例,剖宫产18例,产后抑郁1例,产钳助产26例,产后抑郁5例。
两组产妇年龄<20岁者、年龄>40岁者对比年龄21~39岁,产钳助产、剖宫产对比顺产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次数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发病次数愈多、疾病愈严重,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愈高,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期产妇机体会出现诸多复发的变化,尤其是妊高症产妇,由于心理、生理与内分泌出现的变化多于一般孕妇,外加对自身病情、胎儿健康等情况过于忧虑,因此极易出现情绪变化,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更高。
有学者指出,超过50%的妊高症产妇其产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5],这类产妇分娩时出现的胎心异常、剧烈疼痛等均会使其恐惧感及紧张感进一步加重,为保障母婴生命安全,一般会选择减少第二产程,产妇对实施产钳助产或者剖宫产的意愿强烈,但同时也增加了心理应激,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两组产妇不同年龄组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存在差异,其中试验组中年龄小于20岁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为36.4%,与参照组的1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各组别中年龄21~39岁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说明高龄及低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高于适龄产妇。由分娩方式中分析得出,试验组产钳助产、剖宫产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高于参照组及顺产产妇,说明分娩方式也会影响到产妇的心理状态;最后对比试验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次数发现,发病次数、病情严重程度与产后抑郁发生率呈正相关。
总之,年龄、分娩方式、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情发作次数均会影响到妊高症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后抑郁会严重危害到产妇的身心健康,临床应加强对妊高症产妇的重视力度,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心理疏导,使其尽快消除不良情绪,降低妊高症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小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84.
[2]俄洛吉,张长存,王桂花等.2007-2016年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42-644.
[3]董春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4(2):138.
[4]金灵.早期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止并发症危及母婴[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87.
[5]鲜恩英,何春华,付振琳,等.西藏拉萨地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4):586-59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4145).
论文作者:李冬如,雷娟,李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产后论文; 抑郁论文; 产妇论文; 疾病论文; 年龄论文; 产钳论文; 高血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