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运用——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一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资源论文,组织者论文,为例论文,总量论文,生活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呈现的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引导性材料。它可以用在一节课的开始,作为导入性材料,也可以在新课进行中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
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地理,把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由于初中学生心理、思维中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其注意力往往取决于教学的直观现象。所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为“先行组织者”,向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利用的支点,让学生觉察出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提醒学生主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各方面的意义联系,从而在不同角度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本文是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为例设计的生活化教学。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本节的课标要求为:“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并说明:“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活动建议为: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因为教材将在后面几节详细讲述水、土地等资源,所以,本节课中笔者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优化和整合教材内容,构建一种开放的、探究的教学环境,突出对学生节约、保护资源意识的培养。
首先,笔者采用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每个学习任务前提供一些生活性的概括材料,再引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其次,在落实教材内容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实行探究式教学。
再次,兼顾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先把四个材料及问题印成学案发给学生,以“课堂小组大比拼”的形式,创设一种既热烈又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利用现状。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生活实例,分析与总结我国的资源现状;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对自己日常的行为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现状,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通过主题为“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动画和“地球是我家”的配乐,吸引学生立刻进入教学情境,思考环境与资源现状,为本课的教学提供观念上的“支点”。
(导入新课)从动画中可以看出,地球环境不容乐观。那么,中国的环境是怎样的状况呢?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让我们先来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况。笔者把学生分成了四个组,各组在本课中将进行四个回合的合作学习或“大比拼”。
(讲授新课)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它们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学案,然后按小组完成第一回合的练习。
(引入“先行组织者1”)
第一回合 想想做做
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它是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例如: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它们的生长需要阳光、热量和水等资源;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原料来自于森林等;写字用的铅笔芯是用矿产资源石墨制作的;我们盖房子用的钢筋、水泥、砖头等,来自于各种工厂,工厂要照明、要冶炼、要开动机器,都离不开矿产;A:________。
自然资源是指直接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能量。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等,用一些就少一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B:________,才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C:________。
第一组:自然资源的两个属性是:①______;②______。以下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土地 B.稻米 C.阳光 D.水 E.水能 F.石墨 G.纸张 H.森林 I.热量 J.闪电 K.矿产 L.风能
第二组:自然资源分两类:①______;②______。以下各项属于①的有________;属于②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草地 B.石油 C.太阳能 D.水 E.水能 F.石墨 G.风能 H.森林 I.热量 J.闪电 K.矿产
第三组:请在A处补充实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第四组:请说明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填补在B处和C处。
设计意图:“先行组织者1”中包含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概念、属性和分类等知识,问题的答案来自于“先行组织者”和生活常识,本回合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生活经验。
学生自学与回答。(略)
教师总结:稻米、小麦、钢筋、水泥、纸张等不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闪电目前人类不能利用,所以它们都不是自然资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的。(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解说)
(承接)对于自然资源,我们有很多种说法,一起来分辨第二回合的真真假假。小组讨论后,请学生来回答。
(引入“先行组织者2”)
第二回合 真真假假
下列说法有的真,有的假,请按小组讨论是真是假,并简述理由。
第一组:江河的水川流不息,而且多数河流最终奔流入海。为了不让河水白白入海,我们应该大量利用水资源和大力开发水能资源。例如,尽量引水灌溉,尽量多建大型水电站。
第二组:我国南方地区土地上的庄稼,可以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地种和收;我国西北的牧地,草生草长,生生不息。为了最大效率地使用土地资源,我们应该不间断地耕种土地,尽量多地畜养牛羊。
第三组:流水不腐,河流具有自净功能。污染物排入江河或其他水域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及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等,使水体可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把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第四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任何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数量是可计量的。可再生资源也不例外,因为其更新生长有自己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遭到破坏的森林,它的恢复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另外,如果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地利用,其生产力会不断衰竭,更新循环速度会变慢。所以,可再生资源不是无条件地可再生。
设计意图:“先行组织者2”的前三段话采用误导法,把日常生活中似是而非的认识,交给学生辨析。第四组要求学生判定正确后举例说明。本回合旨在让学生反思日常观点,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和推导能力,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学生讨论与回答,教师评价。(略)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同样有限。水资源是可以循环再现的,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生长繁殖,但这些都是在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前提下。否则,大自然就会惩罚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合理利用的教训吧!(课件展示,教师解说)
(板书)二、资源丰富 人均不足
(承转)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对于可再生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利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现象。中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进入第三回合的比拼。学生自学学案后讨论并完成小组练习。
(引入“先行组织者3”)
第三回合 比比论论
阅读下列资料,分组完成下列题目。
第一组:分析“资料1”表格中的数据,在空格中写出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组:讨论“中国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为什么?”
第三组:讨论“你知道哪些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
第四组:讨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今后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资料1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排名
类别 总量居 人均量占人均量居
世界位次世界比值世界位次
国土面积 3 1/3
矿产资源 3 3/5 80
耕地面积 4 1/3 67
河流年径流量 6 1/4 88
森林面积 6 1/5 121
自然资源基本
资料2 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人,增长到现在的13亿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中国的人口优势也是资源劣势,若人口总量不断增长,而资源总量不断减少,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势必继续减少。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例如,在1993年以前,石油一度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每年为国家创收大量外汇。原油出口量从1970年的190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3000万吨。但从1993年开始,因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猛增,我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年进口石油900多万吨;2000年,石油进口近7000万吨;2006年,石油进口14518万吨,花费外汇819.62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对外依赖性也将增强。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与回答。(略)
(板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薄
教师总结:(1)我国许多自然资源储量大,品种比较齐全,是个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因为人口众多,平均到每人,数量就极少了。所以,对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分析时要一分为二,我国地大物博不容置疑,“地大物薄”也是事实,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
设计意图:用数据对比和音同意不同的两个字来突出总量和人均量的差别,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加强国情教育。
教师总结:(2)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挖滥采、陡坡垦耕等不合理的利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资源是有限的,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联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的内容,再次强调环保意识。
(板书)人口增+资源总量减=资源人均量减
教师总结:(3)目前,我们不能断定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今后将会增加或减少,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的人口能得到控制,能不断发现可替代的新资源,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那么,我们的资源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我们的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加以扩充,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联系中国的人口政策和大力发展科技的举措,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和节约意识。
(承转)作为中学生的你们,能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做些什么呢?请大家提出具体的建议,可以讨论了再填写倡议书。这是最后的回合,大家加油!
(引入“先行组织者4”)
第四回合 写写说说
讨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提出你的具体建议,填写到下面的倡议书上。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所有人都义不容辞,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现在,全社会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确定了不少环保节日。看看这两个节日,你们知道吗?(课件展示,教师解说)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从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转入学生自主地发起实际行动,并联系环保节日及口号、宣传画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资源,还知道了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其循环周期长短,可将其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是有限的,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节约保护。希望同学们能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做出努力。
各小组评价。(略)
[课后作业] 写一篇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地理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