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及CTA在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罗晓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摘 要】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中应用CT增强扫描以及CT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早期患者54例,均经CTA检查,确认造影剂在脑血肿形成部位显示出的“点征”,并在CT增强扫描后,将脑出血数据输送至计算机,经三维重建并完成“点征”标记后,将数据与实际病灶相结合,从而选择个体化微创手术切口(入路),使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结果:CTA检查后,54例患者均发现“点征”,并在CT增强扫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中完成颅内深部血管穿刺及血肿清除,证实神经内镜确实达到预定目标位置。结果:CTA在脑出血早期中可明确颅内血肿病灶具体位置,CT增强扫描能够在颅内扫描后利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计算机个体模型,并完成脑出血病灶的体表投影,在此前提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够确实达到病灶,并完成颅内血肿清除手术。

【关键词】CT增强扫描;CTA;脑出血早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意外疾病,致残风险及致死风险均较高,据医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既往存在高血压病史。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脑出血的诊疗措施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不管是脑出血的诊断措施,还是治疗方案均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神经内镜等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越来越高,经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认可[1-2]。相对于传统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而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因创伤较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定位准确等优势满足民众日益提高的对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要求[3-4]。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早期患者54例,均经CTA+CT增强扫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数据,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早期患者54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语言障碍,肢体偏瘫,高血压,头痛,呕吐等。54例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55-75岁,年龄平均(63.50±7.54)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2.0-6.0h,平均间隔时间(4.52±0.43)h;既往高血压病史者50例,约占92.59%;特殊病因引发脑出血者13例,包括动静脉畸形3例,脑部淀粉样变性者5例,脑部额叶静脉畸形者4例,海绵血管瘤1例。

1.2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治疗期间无脱出;(2)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出血早期诊断;(3)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意识障碍,既往脑出血病灶尚未完全吸收;(2)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或研究不耐受;(3)出血倾向,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4)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禁忌症;(5)其他不适合参与本次研究者。

1.4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先经CTA检查,确认造影剂在脑血肿形成部位显示出的“点征”,并在CT增强扫描后,将脑出血数据输送至计算机,经三维重建并完成“点征”标记后,将数据与实际病灶相结合,从而选择个体化微创手术切口(入路),使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其中CTA及CT增强扫描参数设定,基线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听眦线为定位线,扫描层厚为8mm,团注造影剂需延后120s再进行CT扫描;造影剂选择碘海醇(规格300mgI/ml,使用剂量41ml,注入流速为8ml/L),高压注射器,以右侧静脉为穿刺点,20G静脉留置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十”字型行常规小骨瓣开颅术,当注射器抽吸闭孔器确认穿刺血肿成功后,将神经内镜探入透明工作鞘中,观察颅内血肿与邻近脑组织之间的边界,并逐步转动透明工作鞘,清除血肿后止血;术毕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硬骨膜,复位骨瓣[5-6]。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统计学分析数据,经由( )表示计量资料,施行 检验,当 <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A检查后,54例患者均发现“点征”,颅内血肿体积5.50-36.50ml,平均体积(16.55±3.28)ml;54例脑出血在CT增强扫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中完成颅内深部血管穿刺及血肿清除,其中三维重建颅内血管平均时间(3.52±0.50)min;本次研究54例患者中46例选择经额入路,用于清除丘脑基底节区域血肿,8例选择经顶间沟入路,清除额顶叶部位血肿;术中CT增强扫描,确认证实神经内镜确实达到预定目标位置;术后复查CT,确认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87±3.49)个月。经由GOS标准评估所有患者预后,其中43例恢复情况良好,11例出现轻度残疾。

图1-2 CTA血管成像技术扫描下脑出血病灶

3.讨论

脑出血在神经外科比较常见,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的特点,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年死亡人数至少100万,而脑出血诊疗方案一直备受争议。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因其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血肿清除率高等优势逐渐被民众认可。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影像学检查技术同样重要。比如CTA及CT增强扫描,前者可利用造影剂血管成像技术在CT扫描中显示“点征”血肿病灶位置,后者在围术期能够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重建后的数据利用颅脑投影与实际病灶相结合,并在CT监视下完成手术,有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7-8]。

本次研究中,54例脑出血患者在术前经CTA+血管造影确认颅内血肿位置,并在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完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均发现“点征”,颅内血肿体积5.50-36.50ml,平均体积(16.55±3.28)ml;术后复查CT,确认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提示CTA、CT增强扫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早期患者中均可获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国强,郭振宇,师蔚,等.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3):221-224.

[2]饶新亮,张继辉.微创持续引流血肿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2,5(14):68-69.

[3]白亮,李俊.急诊微创穿刺清除血肿治疗烟雾病脑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4):2084-2086.

[4]王明琦,李广生,曾祥俊,等.“点征”在预测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4):34-36.

[5]李上华,吴学永,黄雄.CTA点征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关系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12):4576-4577.

[6]魏淑芹.血管CT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12):1997-2000.

[7]王淑英.CTA点征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7):66-68.

[8]STEINER T,AL-SHAHI SALMAN R,BEER R,et al.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Int J Stroke,2014,9(7):840-855.

论文作者:罗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CT增强扫描及CTA在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罗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