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简要的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供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同仁参考,以共同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1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某个计算机专家所特有的,而应该是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此,要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对于计算思维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老师都认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培养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计算思维主要是偏重理论教学,不实用。这样的观念导致了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忽视,太过于看重工程实践。
在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一直都存在追求程序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短平快的内容,而忽略基础理论和设计思想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后劲不足,提高空间有限的局面。
2.2计算思维模式创新缺乏正确引导
人都有惯性思维,善于常用的方式思考,善于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在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形成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当条件变化时,它则会妨碍学生采用新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这种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固有的思维模式是长期学习中形成的,高职院校大多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开放、科学、创新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建立新的计算思维模式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3计算思维模式培养缺乏正确方法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虽然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目的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素养,但其最高目标是为了创新,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打破思维定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3 计算思维在教学中的实践
3.1创新高职计算机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都具有相关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在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通常都是采用C语言进行授课,面对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高职新生,作为入门知识的C语言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时要避免过多地强调语法细节。
例如,在讲授选择结构程序设计,通常采用三数排序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将精力放在代码编写上,让学生明确这可以用所有计算机语言实现,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该程序设计的计算思维基本原理,明白排序的基本原理,从而引出利用该思想去解决数组的排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分析,排序的实质就比较与交换,最后将每个数放在相应位置,利用流程图将计算思维的算法思想融入到该案例中,指出三数的排序需经过两次比较与交换,通过每次两两交换实现排序。然后向学生说明冒泡排序的计算思维,导出n个数需要n-1次比较,指出这就是计算思维。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尝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融入计算思维的思想,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3.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是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依据课程教学进度及学生素质,分阶段、分层次布署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来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高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践教学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程序设计语法及基本方法,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计算思维,编出较复杂的程序。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每一个综合实践教学时,都要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完成相应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调试、测试和撰写文档等各阶段内容,并形成实践报告。这样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提有力支撑。
3.3创新考核内容,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讲,原有中学阶段文化课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只靠背题、刷题等方式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高职学生要提高动手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要求能用计算思维进行程序设计。所以,以往侧重考查基本语法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帮助不大。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提高实践考核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将实际上机编程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及问题的难度和广度作为考核重点,并根据事先设定的难度系数折合成相应的分数放到期末总成绩中。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也应将侧重语法细节的选择和填空题型降低比例,取而代之为侧重能力考核的程序分析和程序改错等与程序设计相关的题型。这种考核方式改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学习精力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实践证明,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水平,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4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以结果评价为辅
对于高职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评价,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主要考核原则是加强过程评价,弱化结果评价。
例如课前阶段,可以通过在教学平台上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回答,提高学生预习比率;课上设置讨论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课后可在线下线上布置作业。在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问题,提高学生操作和调试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形式,完成一个综合题目,有意在学生中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这些环节均要有评价标准,这学生必须完成,均是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都要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过程评价应占70%以上,而结果评价应占30%一下。考核方式的变化,意在督促学生多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及实践动手能力,这些手段与方法的改变也意在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思维的能力。
4 结论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计算思维能力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是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技能为出发点,从改革教学内容与考试模式,并结合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采取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与MOOC/SPOC平台的在线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使高职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2]张金玲.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3]张敏.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4]柳泉,张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S1)
论文作者:杨子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学生论文; 程序设计论文; 高职论文; 思维论文; 计算机论文; 课程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