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摘_读书论文

中国古代文摘_读书论文

我国古代的文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摘论文,我国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作为二次文献的一种报导形式,一直活跃在信息传播的时空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网络中信息传播的主体。原因是它具有文字精练、要点明晰等特点,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快捷而又便利的需求。

“文摘”起源何时?已无从稽考。但据史籍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摘形式的“抄撮”之学。《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云:“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检《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铎氏微》三篇,但其书已佚。刘向《别录》又云:“《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考《汉书艺文志》,的确又著录了《虞氏微传》二篇与《张氏微》十篇。所谓“微”,当取“微言”之意,“微言”即“要言”,而“抄撮”就是摘取要言。由铎椒至张苍,凡四传,皆为抄撮之学,这是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出现的文摘,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但文摘的起源,应当来自于古代文人学者读书治学。面对卷帙浩繁的经史典籍,古代文人学者往往采用文摘的方式以助记忆、以便省览、以备引用,以资考证。他们抄缀众书,撮其精要,犹如采珠而损蚌、拾玉而弃石。倘若将这些文摘按专题和门类汇编到一起,就成为可资参考的二次文献。

起于后汉时期的史钞,创自于汉桂阴太守卫飒的《史要》十卷,是书“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之后,又有吴太傅张温《三史略》二十卷、晋葛洪《汉书钞》三十卷、隋阮孝绪《正史削繁》九十四卷、宋洪迈《南朝史精语》十卷、明彭以明《二十一史论赞辑要》三十六卷等等,都是在文摘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编撰人对史籍或是“简汰而刻削之”、或是“采摭文句而存之”,即韩愈所谓“钩玄提要”之意。由于这类书籍流传下来的比较多,清人在编纂《四库全书》时,特在史部中建一“史钞”类。

受史钞的影响,经子集三部亦各有书钞。诚如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所谓:古代文人学者“无论治经业史,皆有简约钞撮之工。”经部有宋人李衡《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李衡因嫌房 权《周易义海》一百卷文辞冗琐、义意重复,故而删削厘定、取精撷要。子部有梁人庾仲容的《子钞》三十卷。它是取周秦以来诸家杂记,(凡一百零七家)汰其沙石、簸其秕糠、摘其要语。又有明人顾起元的《说略》,是编者闲时取读家藏说部书,遇有可备考质者,惟恐遗忘,便随手摘录,藏诸笥中,集为三十卷,被《明史艺文志》收入到小说家类。集部书钞以诗文为主,大多是整篇整首的选录,但也有寻章摘句者,如题为宋人苏易简编撰的《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取梁太子萧统《文选》中藻丽之语分类纂辑;明天启举人王志庆编《古俪府》十二卷,采摭六朝唐宋骈体文中之英华。其中不少资料虽是零玑断璧,但足供词藻之用。

古代文摘在类书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类书的功用有五个方面:(1)供皇帝御览,便于他能省心省力地了解历朝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2)供臣工廷对,使他们能够博闻强记,随口答出皇帝突然提出的任何问题。(3)供举子应试,便于他们背诵记忆,从容答卷。(4)供文人写作,便于他们能够采撷到雅言丽句,铺陈附丽。(5)供学者治学,使他们在研究中能够引经据典,注解考订。而类书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提供有关的文摘来实现的。如唐高祖李渊下令编撰的《艺文类聚》,是在对宫廷藏书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摘其菁华、采其旨要”,“弃其浮杂、删其冗长”。大文学家白居易编《白氏六帖》,“捃摭诸书,事提其要”。宋人叶廷王圭性喜读书,故择其可用者手抄之,义存约取,名为《海录碎事》,共二十二卷。明人徐元太因年事已高,虽稔习篇章,久则惘然莫忆,故随手摭记,以识所闻。久之,成《喻林》一百二十卷。清圣祖康熙皇帝敕修《御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凡子史中名言隽句,采掇靡遗。

我国古代文摘的应用,不仅表现在二次文献的编纂上,还表现在朝臣议政的《奏章》中。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出现的“贴黄”就是典型的文摘。

标签:;  ;  ;  

中国古代文摘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