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对于房颤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顾陈宏

顾陈宏

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226241江苏/南通/启东

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对于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普罗帕酮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罗帕酮的基础上给予房颤患者稳心颗粒配合治疗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稳心颗粒;普罗帕酮;房颤;临床疗效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机体功能的退化,房颤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有研究资料提示,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可达到10%左右。由于患者心跳频率出现不规则的颤动波,可能造成心房舒张与收缩功能的丧失,对其生活与工作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稳心颗粒对于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房颤的诊断标准[2],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或具有药物禁忌症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在52-79岁之间,平均为(63.42±5.2)岁;房颤时间在5-41h之间,平均(18.4±7.9)h。参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在54-83岁之间,平均为(64.97±5.8)岁;房颤时间在6-45h之间,平均(18.7±8.3)h。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每次给予100mg普罗帕酮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每次0.9g口服,每天给药3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3疗效的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房颤的次数减少9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房颤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房颤的次数改善小于50%[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中得到的数据资料实施数据处理,患者的治疗结果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40例患者中通过治疗评价为显效的有21例、有效的17例、无效患者2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参照组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10例,总有效率为75.0%,对比两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患者5例,复发率为12.5%;参照组13例,复发率为32.5%,对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参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观察组和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40例患者中出现1例食欲不振和1例胃部不适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参照组中出现1例头晕和2例胃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7.5%,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以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之外还应当避免血栓栓塞的发生。普罗帕酮是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心肌兴奋作用,且药效持久[4]。同时,普罗帕酮能够抑制体内钠离子内流现象,缓解收缩、减慢传导速度,改善心肌传导纤维状态从而抑制房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稳心颗粒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党参、琥珀、黄精、三七、甘松等,能够定肌复脉、益气化瘀,对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党参具有生津、健脾、益气的作用;三七则能够散瘀、止痛、止血,其中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心绞痛,还能够预防各类临床症状的发生[5];甘松能够理气、醒脾、健胃;琥珀则具有复脉的效用。本组中对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帕酮与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最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对比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提示在普罗帕酮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的疗效具有更好的持续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小。提示给予房颤患者稳心颗粒不会造成其他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在普罗帕酮基础上对房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能够提高治疗成效、降低复发率,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冒亚利.稳心颗粒联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急性房颤66例效果分析[J].陕西中医,2015,(2):135-136.

[2] 赵胜利,吴冬红.盐酸普罗帕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房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5):85-86.

[3] 方伟.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37-38.

[4] 袁超睿,秦小梅,刘玉兰等.普罗帕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0):127-127,130.

[5] 张锦丰.稳心颗粒、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6):490-491.

论文作者:顾陈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对于房颤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顾陈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