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认识及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社会论文,社会保障论文,首届中国论文,保险制度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十几年来参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一线工作,也参与了一些政策的制定,现在利用这样的一个时机,对前一段时间工作进行一些总结与反思。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正确评估社会保障改革。尽管现在面临着很多困难,但通过十多年改革尤其是近五年的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是一个客观事实,基本完成了由企业保险到社会保险的过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亦由单位发放平衡过渡到社会服务机构来发放。而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人们观念上的变化,从依赖企业到参与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模式上,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选择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应该说,这一模式选择考虑了我们的国情和老龄化趋势以及未来发展;失业保险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无责任赔付和差别费率则是我们选择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的根本原则。同时,社会保险的改革已经由国有企业的配套设施提升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结束的十六大还在报告中把建设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是一个关键的认识上的提高与飞跃。必须承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我们最近十来年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序发展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我赞成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处在选择过程当中的观点,这个选择是个广义的选择,不仅仅是个模式,模式确定以后,要把模式具体化并变成可操作的制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选择。我多次参加国际社会保障界的活动,国际社会保障界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成就都十分赞叹,他们认为中国用了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完成了大量的工作,这是很多国家都做不到的。但我们自己非常敏感,认识亦不统一,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统帐结合模式、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还有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等还有很多争论。我的看法是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实践中,从发展的眼光来,既不能妄自尊大以为中国走得不错,也不能妄自菲薄觉得中国不行,需要理性。我觉得应当强调,充分检验一个社会保障制度要几十年的时间,我认为不要性急,千万不要性急。智利的改革迄今有20年了还不够,而美国延迟5岁领取养老金用了30年。
应当承认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因财政分灶吃饭,一些地方政府把社会保险当作第二财政挤占挪用。国外有专家给总理写信认为国际社会保障都是全国统筹的,惟独中国不是,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体制问题。管理手段的落后也对社会保险改革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有的大城市对个人帐户的管理还靠手来操作。当然,不能用体制问题和手段落后来掩盖工作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嫁到制度上来。我们有些工作推动确实不到位,如国务院1997年26号文件关于统一基本养老制度出台之后,劳动保障部并没有继续发文件,规范这个制度怎么办,现在有一些地方还用1978年的104号文件来结算养老金,因此,也不能把工作不到位反过来说是制度选择不到位。总体而论,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既要看到成绩,保障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
第三个问题讲讲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走向。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重大政策,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政府、对制度、对政策的信任感,这当然不是说不能在更高的层次、更完善的角度来修订;二是最近几年国家拿出几百亿来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来使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确,特别是要完善个人帐户的管理;三是对基本医疗保险要探索统账最佳结合点,以及推动医疗与医药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