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玲
摘要:在英语课堂中,由于受到所掌握词汇的限制,学生思想的火花很难被激起,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智慧的引领。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追问便是非常好用的课堂策略之一。
关键词:教学智慧;追问;迁移
课本中的内容与具体教学中课堂上的节奏有时并不完全吻合。所以,教师往往会增加追问环节。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但追问不是乱问,更不等于滥问,一定要把握好与前一问之间的关联之处,无论是要理解的内容还是要激发的思维,两者间都要有某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笔者以为,前一问的具体内容和思维角度应该是追问的“原点”。在语文教学追问的环节中,首先强调的是预设,要求的就是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全面,因为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其次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逸出之时能够及时“出手相救”,给学生雪中送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作用,而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否则,极有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雪上加霜”。这同样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参与对话的整个过程。
“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一些教师因过多预设,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在无形中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此外,在教学中,学生的很多想法是非常好的,有的就连教师也不一定能想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打破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引导,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具体到英语教学就是多让学生运用移情技能设定情景,让自己的故事引人入胜。
追问追求的是一种“激活效应”,孔子早就说过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这“愤”这“悱”,就是追问的前提和时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活跃到受阻时、似懂非懂时实施追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上产生顿悟、发生质的飞跃;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进入临界状态就去“追”,就不能体现出点拨的作用,追问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比较明显的效果。
现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6Unit17Lesson1What’ssofunny一课为例加以说明。这一课本来是三个趣闻轶事,学生读完故事哈哈一笑,旋即完工。这在笔者来说也太草草了事,太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课下自己读一读就行了,所以追问在这里就显得尤为宝贵。课堂上笔者在安排学生读完后回答以下问题:
T:Whatdoyouthinkofthewoman
T:Whydoyouthinksheaskedherhusbandwhetherhehadhadsuchaproblem
S1:Shewasclever.
S2:Shewasfunny.
S3:Shedidn’twanttobelaughedatbyherhusband,soshefirstmadesuresomebodyelsealsogotintosuchtrouble.
S4:Idon’tagreewithyou.Shemust…
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整个课堂到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但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索,提高自己的追问能力,还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做起:
其一,激发“追问愿望”,学会“追问方法”
问源于疑,而生疑是要讲究方法的。不仅有疑处要能追问,在无疑处也能追问,从而变解疑而成新的无疑。在学生进入问境、想要追问之时,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二,设置“追问情境”,增强“追问意识”
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创设。教师需要在课前就设计好基本目标,把问题情境转化为情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进行情境问题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培养学生情境问题的意识,还必须掌握一些情境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英语新教材的特点运用各种学习追问的方法,消除学生追问的心理障碍,提供给学生追问的契机,并教给学生追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
最后,请各位教师在教学路上且行且思,让更多的教学智慧运用于课堂,为学生的升学之路加油。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中学238399)
论文作者:蔡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情境论文; 的是论文; 方法论文; 笔者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