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觉醒工人必读的书籍(下)——恩格斯《反杜林论》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历史观论文,唯物主义论文,论述论文,工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5-0026-05
三、经济、政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编第二、三、四章)
(一)关系的经济方面比政治方面具有大得多的基础性
暴力论是杜林唯心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础。他认为,“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是从间接的经济力量中去寻找”。这种观念曾支配以往的整个历史观。
恩格斯在“经济学编”中用三章的篇幅揭露杜林的错误,进一步论证了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原理。恩格斯在论证这个问题时,主要阐明了以下思想:
第一,“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具有大得多的‘基础性’”。比如,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武力征服,是为了掠夺对方的财富,奴役那里的人民,总之,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第二,古代奴隶制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恩格斯指出:要迫使人们去从事奴役劳动,强迫者就必须事先拥有使被强迫者从事劳动的生产资料和维持困苦生活的生活资料。因此,“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奴隶制才会成为可能”[1](P168)。现代雇佣劳动制的出现,是由于商品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就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都由纯经济的原因来说明,而根本不需要用掠夺、暴力、国家或任何政治干预来说明”[1](P171)。这就是说,奴役制度的产生,是基于经济的原因,而不是基于暴力。
第三,强迫者奴役他人的条件是,必须拥有超出平均水平的财产,而私有财产的形成也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不是暴力。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讲得很明白:虽然财产可以由掠夺而得到,但是财产必须先由劳动者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掠夺。在历史上,“私有财产的形成,到处都是由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发生变化,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换——因而都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在这里,暴力没有起任何作用。”[1](P169)
第四,“经济状况”的改变,促使政治状态的改变。恩格斯以资产阶级的发展史为例,来证明这一点。历史地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取得统治以前,贵族始终掌握着政治暴力。资产阶级依靠什么去占领一个一个阵地的呢?其决定性的武器是他们手中的经济权力,这种权力手段随着工业(起初是手工业,后来扩展成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扩展而不断增长起来。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都可以由纯经济原因来说明。历史的事实表明,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变,政治状态的改变总是要或迟或早地、或自愿或通过斗争随之发生的。所以,“如果‘政治状态是经济状况的决定性的原因’,那么,现代资产阶级就不应当是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而应当是封建制度自愿生产的宠儿。”[1](P171)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第五,暴力本身,是以“经济力量”、“经济状况”为基础的。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有实现意志行为的工具、武器。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经济状况”,是以可供暴力支配的物质手段为基础的。还要看到,现代化的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和量以及技术”[1](P178)。比如,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样板,是浮在水上的工厂。“现代军舰为基础的海上政治暴力,表明自己完全不是‘直接的’,而正是借助于经济力量,即冶金术的高度发展、对熟练技术人员和丰富的煤矿的支配。”这就进一步说明,暴力不是“本原的东西”,经济状况才是暴力的基础。
总之,“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条件和经济上的权力手段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1](P179)
(二)生产的发展和相对不发展与统治和奴役关系
统治和奴役关系的形成,并非像杜林断言的那样是同生产的发展和相对不发展相联系的,是由于暴力,而是由于经济的原因。恩格斯在批驳杜林时论证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阶级统治和奴役关系的形成,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恩格斯阐述了统治和奴役关系形成的两种过程。
一个过程是社会职能独立化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人都必须参加劳动,都享受着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某种平等。但是,每个公社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体的监督之下,却不能不由个别成员来担当”[1](P186)。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些全权,这是国家权力的萌芽。随着社会成员由于原始公社的瓦解而变为私人生产者,而和社会公共职能的执行者更加疏远,这种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后来,社会职能对社会的这种独立化逐渐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起初的社会公仆逐步变成社会的主人,成为具有特权的统治者,各个统治人物结合成一个统治阶级。
这就是说,“一切政治权力起先都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2](P523)。
另一个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条件下,形成阶级和统治关系。
随着生产力发展到劳动力可以生产出超过单纯维持自身所需要的产品的数量,劳动力就获得了某种价值。“在这时已经达到的‘经济状况’的水平上,战俘获得了某种价值;因此人们就让他们活下来,并且使用他们的劳动。”这样,奴隶制就被发现了。[1](P188)
以上表明,统治和奴役关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从历史上看,不是暴力支配经济状况,而是相反,暴力被迫为经济状况服务。
第二,阶级统治和奴役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和被消灭的必然性。
杜林认为,人类原本是自由、平等的,只是由于使用暴力,才产生统治和奴役的关系。因此,全部以往的历史都应当加以唾弃。这种观点,完全是非历史的。
阶级统治和奴役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往和分工逐步扩大。而分工的规律,正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只要实际从事劳动的居民必须占用很多时间来从事自己的必要劳动,因而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从事社会的公共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事务、艺术、科学等等,总是必然有一个脱离实际劳动的特殊阶级来从事这些事务;而且这个阶级为了它自己的利益,从来不会错过机会来把越来越沉重的劳动负担加到劳动群众的肩上。”[1](P189)
在当时的情况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力的发展,都是以奴隶制既成为必要、同样又得到公认这种状况为前提的。”事实上,“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欢迎这种生产方式。”[1](P155)奴隶制是一种极残酷的奴役制度。但是,在开始时,“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1](P189)
只有当一种生产方式已经走完自身的没落阶段的颇大一段行程,而它的后继者已经在敲门时候,不平等的分配才会被普遍认为是非正义的。这种道义上的愤怒只是一个征兆,表明这种生产方式即将走向灭亡了。
第三,统治和奴役关系消灭的经济社会条件。
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到现在为止的一切历史对立,都可以从人的劳动的这种相对不发展的生产率中得到说明”[5](P189);那么,“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才有可能把劳动无例外地分配给一切社会成员,从而把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公共事务——理论的和实际的公共事务。因此,只是在现在,任何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才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也只是在现在,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无论拥有多少‘直接的暴力’,都将被无情地消灭。”[1](P189~190)
(三)政治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
恩格斯在详细论证了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之后,又论述了政治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恩格斯指出,政治权力一旦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形成对社会的统治力量,可以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两种相反的作用。
一种是“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加快速度”[1](P190)。在这里,政治权力起着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另一种是“违反经济发展而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少数例外,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陷于崩溃”[1](P190)。这里的例外是指个别的征服事件。比较野蛮的民族历史上的每一次对较为文明的民族的征服,毫无例外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是比较野蛮的民族在长时期的征服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由于征服而面临的比较高的“经济状况”,为被征服者较为先进的经济所同化,而且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一国家内部的国家政权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时,“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1](P191)。
(四)革命:造成新的“经济状况”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状态
当一种生产方式走到了自身的尽头,而陈腐的政治权力又竭力维护陈腐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革命就会被提上历史的日程。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经济状况适应政治状态;相反,是为了把陈腐的政治废物抛开,并造成使新的“经济状况”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状态。[5](P172)陈腐的政治权力的主要依靠,是军队等暴力工具。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阶级和政治力量为了摧毁陈腐的政治权力,为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不使用革命的暴力。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认为,对暴力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必须区别反动的暴力和革命的暴力。他指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1](P191~192)
由于革命者用暴力摧毁了陈腐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使新的“经济状况”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状态,这就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上的极大解放,把人们引向新的精神境界。杜林认为,暴力的任何使用都会使暴力使用道德堕落。这是违背历史实际的。恩格斯指出,正是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带来了人们在“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跃进”。[1](P192)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第三编第一章)
在社会主义编,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系统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彻底批判了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第一章是全编的重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指出,这一章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1](P12)。
(一)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阐明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进一步的概括。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相容的地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激化。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上的反映。”[1](P285)
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始终以分析这个矛盾为中心来考察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
第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1](P288),它的另一种表现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P290)。
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造成了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和劳动群众的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竞争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动力,又使这一矛盾日益尖锐。结果,“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1](P292)经济危机表明,“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1](P293)。
第三,在资本积累和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作为生产力社会化形式的各种股份公司相继产生,某些部门和企业的资本主义国有化也随之出现。但是,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资本主义国有化,都是资本主义的占有形式,根本不能消除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属性。
3.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恩格斯指出,要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能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即必须消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现代化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相适应。为此,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1](P297)。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消灭了。“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1](P297)最后,恩格斯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1](P300)
(二)人们将成为自身社会结合的主人
1.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即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1](P297)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和社会上的地位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产品的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1](P296)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就阐明了新社会的生产的性质和目的。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特征都是由其决定的。
2.商品生产将要被消灭。“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1](P300)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生产是直接为了社会消费的生产,因而不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随着商品生产的消亡,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生产者由自己产品的被奴役者成为自己产品的主人。
3.社会有计划地自觉地组织生产。代替商品生产内部无政府状态的,将是社会有计划地自觉地组织生产。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使人“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1](P300),使一直统治历史的客观的异己力量处于社会结合的主人的控制之下,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P300)
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社会“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3](P709~710)而随着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消灭,国家也将走向自行消亡。
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以及关于在未来社会里人们将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科学设想,是指已经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揭示和展望。只有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我们才能对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各国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具体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经过各自独特的道路,逐步走向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进而走向共产主义,使人们完全成为“自身社会结合的主人”。
标签:反杜林论论文; 政治论文; 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科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