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建平 曾凡玲

陈建平 曾凡玲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患者100例,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第 1 天、1 周、1 个月疼痛程度、复发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P < 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来说,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着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术后疼痛和复发率的降低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疗效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32-02

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或是空隙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1]。开放手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但何种方法的疗效更好,仍需通过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100例腹股沟疝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的基础上,将100例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44:6,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55.26±1.12)岁,腹股沟疝类型:腹股沟斜疝32例、腹股沟直疝18例。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42:8,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53.11±1.21)岁,腹股沟疝类型:腹股沟斜疝44例、腹股沟直疝6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脏器病变的患者;②存在智力问题不能配合实验观察的患者;③中途转院或停止接受观察的患者。实验的进行是符合相关的伦理学标准的。所选取的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等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研究知情且同意书。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腹股沟疝类型等数据纳入SPSS20.0中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做一长度5cm左右腹股沟切口,对疝囊行游离后于其颈处结扎,在腹膜外将疝袋拉回腹腔,再用人造网片覆盖疝突出的缺口[2]。

观察组患者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局部麻醉,做一长度4cm左右腹股沟切口,分离疝部位皮肤组织,确保疝附近神经不受损,精准找到疝囊,将精索游离至疝囊颈部,对远侧端进行止血处理,近端行缝合封闭后纳入疝环口,利用盐水纱布行钝性分离,利用聚酯补片对间隙行铺平,缝扎游离的组织[3,4]。

1.3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第 1 天、1 周、1 个月疼痛程度,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 ~10 分) 、复发等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来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满意度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从治疗时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25分,总分为100分,满意:85≤评分≤100,较满意:60≤评分<85,不满意:评分<60,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复发情况)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以卡方X²检验,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等的表示方法,t作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进行比较后得出P,当P<0.05时,数据处理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详见表1。

2.2患者住院时间和复发情况对比

腹腔镜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患者,且其复发率低于开放组患者(P<0.05)。详见表2。

2.3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P < 0.05)。详见表3。

3讨论

腹股沟疝中以斜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两种腹股沟疝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股沟斜疝从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可进入患者阴囊内,在临床上的腹股沟疝发病率中占95%;腹股沟直疝从患者腹股沟三角区向前突出,不会进入患者的阴囊,在临床上的腹股沟疝发病率中占5%[5]。近年来,股腹沟疝气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的发病率,更是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再加上老年群体大多患有咳喘、便秘等疾病,导致其腹腔内压进一步的升高[6]。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易复性疝一般行择期手术治疗,难复性疝则应及时在短期内手术,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则必须采取急诊手术,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7]。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上常用于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是由美国医学专家利希滕斯坦于1986年提出的利用人工生物材料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由于在修补过程中会对疝体周围组织进行游离处理,修补后会进行结扎或缝合,因此修补完成后疝体附近组织呈现出无张力的状态,因此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疝体缝合修补术相比,其有着以下四个优点[8,9],第一、切口较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染率;第二、降低了修补过程中对疝体周围组织的伤害程度,缩短了患者身体恢复的时间,同时更大程度的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第三、传统的疝体缝合修补术,由于切口较大,并且是通过将疝体周围肌肉进行强行缝合以达到修补效果,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期,往往至少需要卧床休息3天,并且在此期间不可进行任何大幅度的活动,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较小,患者往往当天就可出院;第四、传统的疝体缝合修补术的切口存在张力,且切口较大,因此在术后极易出现伤口撕裂的情况,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最常见的类型,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腹股沟疝的修补均有着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两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相似,因此其临床效果也大同小异,因此若想要研究何种方法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更佳,就必须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10,11]。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并通过向其实施不同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以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第 1 天、1 周、1 个月疼痛程度以及腹股沟疝的复发情况,结果证实,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患者疝体的修补来说,有着更为显著的疗效,并且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效果也更好。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来说,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比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着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术后疼痛、复发率的降低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政, 王浩斌, 王崇树.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25(5):487-490.

[2] 姜正科, 朱顺福, 俞晓军,等.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10(3):172-174.

[3] 王启伦, 汪玖川. 42例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16, 6(16):176-177.

[4] Tunio N A. Hernioplasty: Tension free mesh repair versus Mayos repair for umbilical hernias[J]. Jpma the Journal of the Pakist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7, 67(1):24.

[5] Harissis H V, Georgiou G K. The role of pelvic bone anatom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guinal hernia[J]. Chirurgia, 2014, 109(109):783-787.

[6]王新平, 陈进红, 张华, 等.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95例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24):178-181.

[7] Yenli E, Abanga J, Tabiri S, et al.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Low Cost Mesh in Tension-Free Inguinal Hernioplasty in Northern Ghana.[J]. Ghana Med J, 2017, 51(2):78-82.

[8] 路来社, 马锋.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 9(6):45-47.

[9] 张繁疆, 曾环洪, 蓝锦文,等.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2例临床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 15(1):39-41.

[10] Yetişir F, Salman A E, Özlü O, et al. An alternative anterior tension free preperitoneal patch technique by help of the endoscope for femoral hernia repai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13, 11(9):962-966.

[11] 周骏, 冯上利, 许可,等. 传统、疝环充填式及经前入路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 14(1):19-21.

论文作者:陈建平 曾凡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建平 曾凡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