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语文课堂中的“精彩”论文_冉义虹

直面语文课堂中的“精彩”论文_冉义虹

冉义虹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之时,部分语文教师为追求课堂的所谓“精彩”,将课堂教学盲目延伸,教学模式也留于形式化的合作和一些无果而终的探究。最后,在课堂上出现了无实效意义的师生问答现象。这就是现在所谓的“精彩课堂”。对此,笔者呼吁教师要构建诚信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标准改革;“精彩”;诚信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很多教师能够对课改标准心领神会并将其正确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大限度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出彩”“出色”,在语文教学中摆花架子,在课堂上充当演员,将语文课堂变成个人的“做秀”场所。

所谓“精彩”的语文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一、课堂出现师生之间无实效意义的问答现象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引导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种师生“对话”形式。教师有意义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的理解能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然而,如果执教者为了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原则,达到师生互动的氛围和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所谓“精彩”的课堂,于是教师经常大量设问,但又怕学生答不出造成冷场的局面,所以提出一些对学生发展无实效意义的问题。

此外,现实教学中还有“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一类无效问题充斥课堂。殊不知这些无实效意义的课堂问题,一方面轻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即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所得出来的结论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和巩固。

二、通过多媒体造就的“热闹课堂”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多媒体工具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从而达到辅助教师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便加大对多媒体的依赖程度,让制作精美、设计花哨的多媒体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内容。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生动形象,其实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做秀课”。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仍是一知半解。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如此“精彩课堂”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独特体验,违背了语文教学“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用被动的“看”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读与思。下面是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所谓“热闹课堂”的实例:

有教师是这样在《林教头风雪上神庙》这一节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的:上课之前,老师安排播放《好汉歌》。之后,教师播放从电视剧《水浒》中剪辑下来的关于林冲的片断。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林冲是怎样一个人。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是高昂的,但除了大部分时间看录像外,学生很少接触文章,甚至有同学连书都没打开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对教学的盲目延伸

语文课堂的教学延伸是必要的。它能够拓展文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都是必要的。教学延伸必须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之上。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有教师扣住课文的某一点,结合时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漫无目的将整节课延伸开来,炮制出所谓的“精彩课堂”。

四、课堂教学多流于形式化的合作和无果而终的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不少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教师片面强调“讨论”,“合作交流”,忽视了对知识或文章本身的理解。有老师认为没有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活动就不是“好课”,就没有实践《语文课程标准》。

然而,现在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都是教师发指令,学生在下面“心领神会”地“讨论”。然而,这种教学是把课堂效果摆在次要的位置,而把形式化的“讨论交流”与“表演活动”看成了重点。实践表明: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这些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缺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能力,缺少了自我感悟、自我体验的过程。学生融入的是散漫、随意和表面“热闹”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热闹”势必使学生丧失独立人格,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这种表面的合作讨论中,学生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探究合作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五、教师缺乏创意,盲目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

为了宣扬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示范课”活动。此项活动是为了启发教师突破课程既有范式,更新课程因袭套路。此活动提倡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教学创造力,尊重教师教学的独特性和群体之间的教学差异性,反对亦步亦趋和盲目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对教科书做出适当的“裁剪”。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形做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简单移植他人(即使是名师)的教学方案。

本文从这些方面总结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这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必要的,也是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素养所必需的。课堂延伸不能盲目,必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延伸才会具备无可比拟的课程价值,也才是课程改革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所期待的;同时,教师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必须注重教师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会交流;作为教师还需懂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的道理;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教学实际,应该将学习来的好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需要诚信。教师应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搞表面的虚伪绚丽;应该深入挖掘课改理念之真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让学生收获每一次成长的快乐!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丢掉课堂教学的花架子,努力挖掘课改理念等深层次的东西,构建开放、务实、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切不可被课堂表面的“热闹”迷失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五十四中学 563000)

论文作者:冉义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直面语文课堂中的“精彩”论文_冉义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