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凌彬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凌彬

凌彬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校 644000

【摘要】现在初中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是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学生知识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很多初中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关键词】游戏;初中体育;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10-01

引言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一、以身作则,既要言传更要身教。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个“圣人”,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样也是道德形象的引路人。要做一个合格的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严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老师在学生面前就应当注意自己的衣着仪表,不用粗暴的语言伤害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老师必须首先热爱劳动,并积极投身于劳动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比如,在平时的劳动中,尤其是大扫除中,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搞卫生,特别是拖地又累又脏,我主动把拖布扭干,这样在扫地中就没有学生偷懒了。你要学生尊老爱幼,教师就得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坚决做到。身教这比你千唠叨万唠叨,说得口干舌燥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紧抓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容易情绪化,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对于一个初中老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四、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组织管理中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还应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五、和家庭沟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

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能够做好家庭教育,那么孩子也往往能够很好的成长,若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那么也会给孩子影响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在孩子进入学校后,承担孩子教育绝大部分的是教师,但是家长也应该给学校教育提供帮助[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给孩子留下的印记也是不可磨灭的。这便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帮助家长树立德育意识,让家长认识到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家长素养提高,那么家庭环境才能够改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也会更加的正确。

在家庭和学校德育相结合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好沟通工作,不但需要看到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还应该看到孩子的优点。教师和家长交流的时候,绝对不能够一味的指责自己的学生,而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肯定孩子的优点,对其缺点也应该正视,和家长一起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策略。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结合在一起,二者真正的形成合力,那么才可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给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再好的制度都必须落实,而落实对学生教育来说体现在效果上,教师就要抓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从学生的仪表举止,一言一行出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2.

[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作者:凌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凌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