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与“养生”论文_李佳

“体质”与“养生”论文_李佳

李佳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东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136200)

【摘要】治未病的思想起源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体质的形成、特征及分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尤为论述了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

【关键词】治未病;体质;养生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3-0108-03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Li Jia. Dongji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Longyuan,in Jilin province, Liaoyuan 136200, China

【Abstract】The thought origin of cure not ill, as seen in huangdi neijing.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stitution, as seen in huangdi neijing, especially discusses the constitution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Not cure disease; Constitution; Keeping in good health

1.治未病

治未病的思想起源

1.1 《黄帝内经》曰:“上工之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1.2 何为“未病”?即没有出现但有可能出现的疾病。何为“治未病”?是中医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总结出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在于未病先防,以预防为主,一个“防”字贯穿于人体未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程。

2.人的体质与“未病”的关系

2.1 体质的形成、特征及分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尤为论述了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

2.2 《灵枢·通天》篇姜人的体质分为五种:多阴缺阳为太阴人、多阴少阳为少阴人、多阳缺阴为太阳人、多阳少阴为少阳人、阴阳之气平和的为平和之人。

2.3 体质为太阴人、少阴人,这样的人阴重而多寒易得寒凉性的疾病。体质为太阳人、少阳人,这样的人阳重而多热易得火热性的疾病。

2.4 阴阳之气平和的人不易得病而长寿。

3.体质辨识

正常体重?偏颇体质

A.正常体质为平和质

B.偏颇体质

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3.1 平和体质-云淡风轻

3.1.1平和体质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于线条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

3.1.2面色红润、目光有神、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柔和有力。

3.1.3体型匀称,肌肉健壮。

3.1.4心理特征:随和开朗。

3.1.5发病倾向:患病较少。

3.2气虚体质-绵绵细雨

3.2.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气息低弱,脏腑功能低下。

3.2.2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象虚弱无力。

3.2.3体型偏胖,肌肉松软不实。

3.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胆小。

3.2.5发病倾向:易感冒、病后易反复。

3.3 阳虚体质-寒风呼啸

3.3.1阳虚体质指: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素问·逆调论》云:阳气少,阴气多孤身寒如从水中出。

3.3.2平日怕冷、手足不温、吸热饮;舌质淡, 苔薄白,脉象沉迟无力。

3.3.3体型一般偏胖,肌肉松软不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4心理特征:沉静、内向。

3.3.5发病倾向:易体寒,易患痰饮、肿胀、泄 泻。

3.4 阴虚体质-烈日当空

3.4.1阴虚体质指:体内津液精血不足,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

3.4.2面色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喜喝冷饮、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脉象细数无力。

3.4.3体型偏瘦:皮肤发干,毛发稀疏。

3.4.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

3.4.5发病倾向:易失眠、紧张。

3.5 痰湿体质-梅雨缠绵

3.5.1痰湿体质指:由于水液停止而痰湿凝结,而出现身体沉重,倦怠的状态。

3.5.2胸闷痰多、身重如裹喜食肥甘;舌体胖大,苔厚腻,脉象滑而有力。

3.5.3体型一般偏胖,肌肉肥满松软。

3.5.4心理特征: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3.5.5发病倾向:消渴、中风、胸痹。

3.6 湿热体质-如洗桑拿

3.6.1湿热体质指:由于湿热蕴结与体内而出现体质状态。

3.6.2面垢油光,易生肿疡、口苦口臭、心烦目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而有力。

3.6.3体型一般适中。

3.6.4心理特征:心烦急躁。

3.6.5发病倾向:疖肿、黄疸、带下病。

3.7 血瘀体质-冰泉冷涩

3.7.1血瘀体质指:气血运行不畅或瘀血内阻而出现的体质状态。

3.7.2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头、胸、胁少腹等处如针刺样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象沉涩。

3.7.3体型胖瘦均见。

3.7.4心理特征:易烦躁、健忘。

3.7.5发病倾向:痛症、出现。

3.8 特禀体质-不测风云

3.8.1特禀体质指:先天禀赋所致的遗传因素导致的体质。

3.8.2体质特征:先天失常、免疫力低、容易过敏。

3.8.3体型一般无特殊异常。

3.8.4心理特征:性格稳定。

3.8.5发病倾向:过敏、荨麻疹、过敏导致的哮喘、鼻炎。

4.养生

养生古人也称“摄生”或称“养生”之道,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命循环中,不断认识生命、探索生命的过程中积累的强身龋病、延年益寿的方法。

4.1 春天

春为四时之首,是指从立春之日起,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人此时应注意,五脏之中肝属木,木气能生酸味,所有肝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

4.2 夏天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阴虚质的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则易伤阴,在五脏中心属火,火气能产生苦味,所有心在五味为苦,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阴液充沛,则身体健。

暑为长夏,在中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此时,痰湿质、湿热质的人应注意,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

所以可选择一些滋阴补气、降火消暑的食物如:冬瓜、苦瓜、西瓜、也可食杂粮果蔬以寒其体,但要适当不可多食。

4.3 秋天

五脏之中肺属金,五味为辛。秋天气急而生燥,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最易伤阴,此时阴虚质的人应注意养阴,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

4.4 冬季

冬主收藏,所以冬季五脏属肾,冬天生寒,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阳虚质的人在此时应注意肾阳的调理,肾为先天之本而藏精气,肾脏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所以是生命的原动力来源于“肾”,肾脏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也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才能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达到天人合一中医的养生目的。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体质”与“养生”论文_李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