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吕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 21世纪对于健康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即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他人正常呢沟通与交流的能力。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走向自立与成熟的过程中青少年也面临较多的问题与不确定因素。随着现在生活条件变好,社会家庭构造发生改变,学习压力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受到亚健康的困扰.。本文从对青少年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的主要症状表现和原因来探讨青少年应该如何来应对亚健康。
【关键词】 青少年;亚健康;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66-0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却未能检查出行性质性病变,也可转化为健康状态[1]。我国对于研青少年亚健康的情况是2005年开始研究的,根据调查我国又3000万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且这一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
1.亚健康的表现
青少年亚健康表现,可以分为:①容易疲劳,睡眠紊乱,或身体总是出现没有病理的疼痛这一类身体方面的;②抑郁寡欢,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方面的;③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不愿意和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正常的交流。
2.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实行,家庭构造发生了改变,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由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都让青少年感到压力过大,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得如今的青少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眼镜族,肥胖、超重族”比例明显增加,半数以上的青少年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心理发育不健全,遇挫能力差、厌学,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延误学业。
由于现代生活条件变好,家里长辈对于孩子溺爱过度,在饮食方面不注重均衡营养,总是想着让孩子多吃点好的,让孩子总是大鱼大肉,致使青少年营养摄取不均衡,没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没有一个良好的免疫能力。良好的免疫能力是决定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维持免疫力是营养摄取的均衡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现阶段青少年饮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摄取过量的脂肪、精制糖、酒精、咖啡因、药物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加速营养的消耗、免疫细胞的功能的减弱、抑制营养的吸收。有些青少年还有不吃早餐、不按时吃饭的习惯,或者利用课余时间随便吃一点,用餐不规律。而有的女生为了减肥挑食,偏食甚至节食,以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情感冲突和经济压力等诸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其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波动最大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成人[2]。特别是目前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总体来说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要想取得较大的身心健康效应,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学业重,长时间的坐着不动使得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环境有限或者根本就不注重体育课对于学生的意义而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动机不强,没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3.预防亚健康的措施
家长应增强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保持心态平衡,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在给孩子安排饮食时应注意尽可能的保证营养摄取的均衡。
学校应本着健康至上的观念,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行为。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睡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消除身体亚健康状态,同时还能锻炼意志,增强抗压性,减轻抑郁等负性情绪[3]。所以学校要加大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青少年心理和身体素质。
增加小区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对于青少年亚健康问题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亚健康对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利影响,关注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
4.结论
青少年时期作为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精力充沛的、朝气蓬勃的。不应该因为亚健康而使得本应该绚烂多彩的年华就这样被白白了浪费。关注青少年的亚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和预防亚健康对于他们以后的未来是有着很大意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建桥,吴瑞,刘琴等.影响中国青少年亚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3:251-258.
[2] 张良,邵际晓,陈敏等.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症状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2:145-148.
[3] 周姗姗,杨全龙,王新本,贾孝荣.解读亚健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7:276-278.
论文作者:刘敏,吕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亚健康论文; 青少年论文; 健康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身体论文; 营养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