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基础的科学,应主动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而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勤思考善思考的能力,就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实施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更能促进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字】: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要有声诵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有声诵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⑴严格把握识字关:
很多学生对一些字词的认读很成问题,因此,对这方面要做到认真仔细放松。在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每篇课文中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加以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诵读。
⑵理解字词的意思,准确把握句意文意:
不能理解生字词的具体含义,就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不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也就不能口味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生字词就很有必要,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来解决;对一时不能理解的字词加以讨论,并解决之。学生只有在这两个基础上,才能对文字进行阅读品味。
⒉诵读还可以运用回味的方式,这既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能进行艺术品味,提高文化素养。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⑴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模拟人物情境。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风范,以及“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阅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⑵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最后一次演讲》,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深,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⑶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键进入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那种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⑷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如在教《故乡》的结尾:“……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像这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双关语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反复吟诵,一次不行,两次、三…,做到深入理解,才能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教《伤仲永》中:“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天也…得为众而已耶?”这样的文言时,更要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其中思想内蕴。
⒊温故与学习新知识相结合:
这里的“新”和“故”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趁热打铁,取本单元文章作比较,以求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消化。很多课文在题材、立意、语言、技巧等方面存在着联系点。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取向深入的同时,促进其比较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即使有文章学习时间相隔较长,但问题一旦抛出,也会自然促使学生迅速打开记忆之门,进而积极紧张的回顾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背景、立意、结构、方法、语言方面等作比较,都有助于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把对课文的理解推向更深的层次,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孔子就曾说过:“温故而知新。”的话。学新温故,在训练求同辨异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对旧知的温习中获取新的启迪。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⒋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
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的模式,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为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论文作者:文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生字论文; 单元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