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英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214500
兴趣素养是指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活动积极探究或参与,并伴随着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化苦为乐,苦中求乐,增强愉悦性,并在愉悦的情绪之下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而化学学科素养主要是使学生的实验、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兴趣、素养提高了,就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德育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聚焦在“人”,而不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习近平主席曾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强化注重德育的教育功能。
2.基础性原则:
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化学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以基础为原则,不能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3.创新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交流、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担当的人。
二、校本课程的特征
1.综合性:
课程开发的综合性,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性与实践性:
化学校本课程丰富的活动性与实践性,就是一种教学上的变革;通过学生活动、实践(如上网查询、走访调研、实验、总结、反思等),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换句话说“今天你学会了合作,明天你就学会了竞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1.本课程理论价值。
在于统整国家和地方的共性课程要求,体现培养学生兴趣,化学素养的养成习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的素养结构,课程结构丰富多彩了,学生学习选择的空间变大,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探究意识(即化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加强,这就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
1.何谓“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首先是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据教学实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旨在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思想,以学校和本地区为实验基地,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是参与者、实践者。校本课程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呼吁新的课程体系的诞生,呼吁新型教师的出现。革命导师列宁的父亲曾说:“如果一位教师讲课时总捧着一本书,这肯定不是一位好老师”。因为他不知道哪本书教出来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本书犹如一块跳板,好的跳板,可以让学生跳得更高、更远。
(2)校本课程就是一个机会。对于教师、学生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校本课程犹如打开的一扇窗,学生与世界融合在一起。“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研究、实施。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设法谋求一条新路子。
(3)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幸福的礼物。有了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知,理解、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有“深度”的,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幸福的体验让学生走得更远。
2.校本课程为谁开发。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作为学校的“装饰品”,也不是为了争名夺利。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对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从而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办学,使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凸显出来。
3.校本课程由谁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学生不仅是校本课程的应用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策划者、规划、开发、资源的发现者。通过师生共同研发的教材,学生才能理解什么是知识,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能力、化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了,这也就激发了他学习的“内驱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有更大的潜力。
4.校本课程怎么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规范性和科学性。重视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简明扼要地表示为: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他与国家课程是姊妹关系,而不是母女关系,要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使用,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方针,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兴趣、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
(1)设计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选材上,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
(2)注重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网上查询、资料收集、反思与总结等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谋求共同发展。
2.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校内外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1)开展专题讲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化学发展史、新型电源、新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生活中的化学等都适合采用专题讲座。
(2)开展社会活动。对于一些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素养的知识可以采用社会活动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撰写小论文。如在学习氧气知识点后,老师向学生介绍氧元素形成的另一单质——臭氧(O3),安排学生先上网查阅资料,然后撰写《O2的兄弟》的小论文,并进行评比交流。
3.进行化学阅读,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初三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是为了让学生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能轻松地学好化学,实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初中阶段化学学得不错的同学,到了高中后化学学习跟不上,究其原因是高中化学信息量大,学生阅读化学信息速度慢导致考不好。所以,初中阶段教师要精心选择化学素材,让学生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了。
4.不断完善,确保校本课程达到预期效果。
校本课程在开发、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而,它需要我们不断的补充、完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校本课程的使用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优点和缺点,在校本课程的教研过程中及时更正,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六、校本课程的管理
1.管理问题:
(1)化学教研组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全员参与。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利用学科的一切教育空间,展览学生的作品,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办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2.资源问题:
将教材中有价值的再拓展,串编简易读本;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收集整理或上网查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发展评估、评价问题。
一是指向校本课程本身,这门课是否有开设的价值,学生是否受欢迎。
二是是否与学校的教学哲学相匹配。
三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即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时,必须站在学生核心位置的角度进行。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根据该学科的教学哲学思想,结合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其主要特点在于考虑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的客观条件及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显“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追求,提升办学品质,这必将给中学化学教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给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论文作者:范玉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校本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课程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