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功能与心理社会功能。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98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9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imb function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imb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psychosoci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limb function, psychosocial fun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康复理疗训练;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
[keywords]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training; limb function; psychosocial function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11-02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1]。脑卒中具有起病急、发展速度快及预后差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而存活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2]。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采取合理的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肢体功能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76.27±2.58)岁。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6.34±2.71)岁。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CT检查确诊;②均存在一侧肢体偏瘫者;③病情稳定。(2)排除标准:①发病前有躯体障碍者;②未完成后续治疗者;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营养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理疗训练,方法如下:①康复理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低频脉冲对病变部位进行理疗,20-40min/次,1次/d;同时采用电脑中频治疗患肢,20-25min/次,1次/d;对于合并肩手综合征与肩背部疼痛的患者可采用短波治疗法及温热磁疗法进行治疗,20-25min/次,1次/d。②肢体按摩: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进行按摩,避免痉挛程度加重;按摩应从肢体远端推移到肢体近端,结合按揉法进行,并根据患者的耐受度为准,保持平稳轻柔,避免力度过重而致使痉挛性收缩。③肢体功能锻炼:对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指导其在床上练习患肢抬、举、屈伸及受阻关节活动等动作,20-30下/次,3-4次/d;对于能够下床活动者,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平衡训练,20-30min/次,2-3次/d。④心理辅导:依据患者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并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康复回归社会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评价指标 ①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FM运功功能评分量表[3]对患者上肢与下肢进行功能评价,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佳。②干预3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4]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共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心理社会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 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与家庭[5]。临床研究发现,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综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等恢复进程,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此,给予患者实施康复理疗训练至关重要。
康复理疗训练是指根据患者自身疾病情况,采取合适的理疗方式、肢体训练及心理指导等围绕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肢体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其原因为,首先依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理疗手段,利于改善患侧肢体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采取肢体按摩方法,利于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改善血流速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7]。其次,指导对于无法下床的患者给予各个关节的训练,利于避免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给予行走、平衡的锻炼,以增强四肢协调力及手部灵活性等[8]。另外,给予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其说出心中顾虑,为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向患者讲解训练的重要性及康复案例,缓解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提高训练配合度。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肢体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恢复,促进患者转归。
参考文献
[1]孙长城,王春方,丁晓晶,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0):1162-1167.
[2]聂春艳,李天竹,孙筱荻.自我意念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2):213-216.
[3]夏辉.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3):72-73.
[4]许清安,常履华,万崇华,等.基于健康调查量表的脑卒中患者报告结局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6):643-647.
[5]赵丽华,叶海峰, 杜卫杰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21):3355-3357.
[6]韩冰.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5):1046-1048.
[7]刘丹.超早期良肢位、充气抗痉挛手套联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 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07):946-950.
[8]刘楚娟,邓景贵,陶希,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05):759-761.
论文作者:李晓慧通讯作者,刘艳琳,史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理疗论文; 脑卒中论文; 心理论文; 社会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