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煤矿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论文_豆泽萍,鲁希国

提高煤矿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论文_豆泽萍,鲁希国

豆泽萍 鲁希国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特检科 甘肃 白银 730913)

【摘要】 煤矿是高危行业,虽然安全生产持续在改进,但创伤仍然存在,煤矿创伤患者的救治与交通肇事、建筑工地有所不同,创伤以群发为多、伤情危重紧急、复杂程度高、死亡率高,因此做好煤矿创伤患者的紧急抢救护理,对挽救病员生命至关重要。

【关键词】 煤矿创伤;急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21-02

煤矿严重创伤死亡率高、病情多变。紧急救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恰当有效的院前、急诊时期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1]。本文回顾2010~2014年收治的60例煤矿创伤患者,分析其原因,总结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男性患者,年龄23~51岁,平均(29.3 ±1.6)岁。挤压伤27 例,坠落22例,重物砸伤11例,其中颅脑损伤11例,四肢及骨盆损伤24例,胸部损伤9例,腹部损伤7例, 脊柱及其它部位损伤9例。

1.2 护理方法

1.2.1伤情判断:根据事故的最初报告,初步判断患者的人数及伤情,分清创伤、烧伤,备足抢救的基本用品,首先配合医生仔细检查患者的病情,初步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生命体征、意识、有无活动性出血,开放伤口的大小,多少,了解是否存在骨折、脱位,有几处骨折,是否涉及头颅、胸、腹部的损伤,还需要与患者或相关人员进行耐心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目前的精神情况,心里反应,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及体征, 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开放损伤还是闭合损伤,多发伤还是复合伤,为下一步的深入治疗打下基础。

1.2.2呼吸道管理 院前急救护士首先需要练就常规开放气道的方法, 在第一现场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根据伤情的初步报告,应做好充分的急救物品准备,气管插管,口咽通气道及颈托等;对颅脑损伤或创伤性休克神志不清的患者可以使用纱布辅助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头偏向一侧,舌后坠的患者可以采取放置口咽通气道的方法;如患者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即行气管插管。

1.2.3处理伤口 开放损伤的现场处置十分重要,分秒必争控制出血,根据患者的出血程度与受伤情况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处理:①四肢开放性骨折,血管损伤,皮肤撕脱伤的患者,使用大拇指压迫近心端相应动脉,或用气压止血带止血,开放性骨折在控制出血的同时,给予简单有效的骨折固定,防止骨折断端活动造成二次血管损伤,或包扎敷料松动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伤口深、大的患者需要先通过无菌纱布填塞、覆盖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③对头皮出血或肩背部特殊部位的出血,可以使用三角巾等大块敷料加压包扎止血。④开放性气胸要在呼气末迅速封闭,并给予胸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有利于止血并减轻胸廓活动是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⑤开放性颅脑损伤采用明胶海绵贴敷与无菌敷料保护,预防加压包扎,增加脑组织的压力。⑥张力性气胸需要迅速给予胸腔穿刺减压。穿刺针尾系指套方便减压并能良好密闭,为进一步闭式引流创造条件。⑦为了避免加重感染,开放骨折的断端 腹部内脏脱出者不能马上还纳,应该使用无菌敷料妥善保护,为进一步处理打好基础。

1.2.4维持有效循环 开放损伤失血性休克是第一杀手,能否在第一时间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步骤。根据情况在急救现场尽可能的对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开通静脉留置针,建成静脉通道,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平衡液[2]等晶体液,维持有效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为下一步高级救治、输血等做好准备;在急诊抢救室可以采用深静脉置管,静脉切开等更加有效的手段对失血休克的患者进行抢救,补充胶体液,急诊输血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微创稳定才能更好的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缓解患者的休克状态。

1.2.5动态病情监测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动态的观察患者的四大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尿量,引流的变化等,如有较大异常波动,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或报告医生。对持续性出血,血压严重不稳定的患者尽量不要反复搬动, 保持休克体位,妥善保护肢体,重点观察受伤位置,反复观察腹部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了解疼痛进展,如果需要采取适当的辅助检查,应该以床旁检查为主,另外必须重视多发创伤患者可能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可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反复超声检查,在动态检查中比较数据,分析病情变化,必要时腹腔穿刺,如果抽到不凝血或者异常腹腔内容物,腹腔内脏损伤或出血的诊断即能明确,持续关注穿刺阴性的患者,直到病情确实稳定。

1.2.6书写抢救记录 抢救过程中的护理记录非常重要, 不但是下一步治疗的信息依据,也是我们查找护理不足的重要信息来源,还具有法律效力。在临床护理操作完成后立即补充记录,或者由另一名护士专门配合记录特殊记录单,每个特记单都需要保证其数据和病情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1.2.7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针对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使用语言和行为多与患者沟通,安抚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对病情及治疗情况给予充分告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伤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结果

60例患者中,抢救脱险58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6.6%,有效抢救时间为120~600 min,平均(327±4.6)min。后期治疗时间平均(17±1.2)天,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多脏器功能障碍(MODA)2例,感染7例。

3.讨论

煤矿创伤患者病情严重,常伴有休克或者低氧血症,甚至烧伤或气体中毒,虽然度过创伤早期,但因为免疫力下降,生理失调,容易出现后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2],护理过程中要有预见性。由于创伤涉及的系统和部位比较多,早期病情复杂,故容易引起漏诊。针对多发伤所带来的治疗问题,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上独当一面,在病情观察方面全力合作,整合每个医护人员的分析思考,及时了解患者受伤过程并采取积极辅助检查和体格检查。多发伤就是两及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容易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MODA),积极预防,早期处理,避免危及生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准确到位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瞬息万变,需要全面观察,注意细节和病情变化[3],如果不按照医师安排的程序施救,极可能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时护士在急救过程中也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密切观察,给医生补充重要临床信息及病情演变资料,全面分析,通力合作。急救过程中护士应心态平稳、时间观念强、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熟悉相关的急救操作,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保证最佳治疗。

总之,急诊护士在创伤救治中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流程,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同时,配合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协调好创伤急救的院前、急诊、监护病房三个重要环节,实现三者间的连续性、完整性,并提高创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素琴,姚建敏.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当代医药 2012(32):117.

[2]冯敏.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5):232.

[3]王秀梅.急诊患者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05):70-71.

论文作者:豆泽萍,鲁希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提高煤矿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论文_豆泽萍,鲁希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