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政务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我国虽初现成效,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尚不容乐观。政府系统内“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死库死网”等现象大量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核心战略
政府信息化是指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从而大大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满足社会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动态过程。[1]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决定着系统的内在结构方式、运行方式以及其与外界的交换方式,因此,政府信息化实质上是政府充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围绕如何对信息这一根本性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断改善内部结构,进而优化自身管理和对外服务的过程。政府管理现代化和高效化都是基于信息价值和潜能的充份发挥而得以实现的,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也就成为政府信息化过程的结果。政府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如何科学地管理、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只有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之路,打破信息的封闭和孤立,充份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才能够彻底解决传统政府运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促进政府改革,重组公共管理,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高效政府。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官僚式的政府组织体制集权性、对环境的封闭性、层层控制性和组织的割裂性等特点,造成了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极为不畅,由此带来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强调相互协作和交流,从而打破了政府系统内部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与孤立,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决策者的视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机关职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内部行政管理动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灵敏度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2)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建设廉洁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获取政务信息的平台,无疑有利于政务公开程度和政府透明度的提高,公众可以及时便捷地了解政府的工作状况和各种政策信息,从而有利于公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暗箱操作,遏制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行政环境,实现“阳光行政”,建设廉洁政府。
(3)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增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建设民权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强调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多头参与,为了充份收集民情社意,丰富政务信息资源库,政府为公众表达自身要求和意见提供了众多途径和方式,从而使得公众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不但各级政府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公众的呼声和要求,提高自身的回应力,达到政务管理的双向快速互动,而且公民能够直接地、或者通过代表自己利益的中介组织间接地介入公共事务管理决策,在决策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信息自由,建设公平政府。公开、公正、公平的政务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大量的政府办公业务信息从部门和层级的界限中解放出来,成为共享资源,社会和公众可以自由获取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信息,从而充份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信息自由,公民可以平等地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平等地享受政府的服务,有利于建设一个公平的政府。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内涵和总体思路
2.1 政务信息资源的实质内涵
所谓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指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并共同拥有政务信息获取权与获取条件,其中,政府部门起着主导作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宏观着眼,相互协作,打破壁垒,合理配置政务信息资源,从而节约信息建设的成本,加速政务信息资源的流动和扩大政务信息资源使用的范围,充份开掘政务信息资源的潜力,发挥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2.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思路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思路就是要以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实施为依托,以政务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为目标,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而构建一个有序、高效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其中,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实现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2.2.1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建立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要实现政府部门内日益增多的数字化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突破部门、地区之间的纵横限制,解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现存的大量“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政府跨部门协同应用,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有效转换和交流的统一的开放与共享平台。这个平台是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集成平台,它以政务信息数据仓库为核心,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容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功能、通讯传输功能、政务信息发布功能为一体,将政府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电子政务信息的自由、有序、高效流动,从而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的技术条件。
(2)创造配套的管理环境。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仅仅有技术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管理创新,创造与之相配套的管理环境,才能够真正确保共享的实现。管理创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重组政府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流程,为共享创造硬件环境;二是要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全相关行政制度与行政原则,制定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变革行政文化,协调政府部门内部的权责关系,并赋予公民的信息自由和信息权利,从而为共享创造软件环境。
(3)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政务信息资源是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的,共享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效益,推动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步,因此,效率与效益是共享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要以实现高效率与高效益为目标,而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则可以通过科学明确的方法对共享进行监控,确保共享不改初衷,正常高效运作。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估原则;二是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估标准;三是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估的方法。
(4)寻求有效的运营机制。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由于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实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个公共信息的服务部门,要促使政府把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给企业、公众和其它性质的组织,也就存在一个驱动力的问题,政府如何利用市场的力量和机制提供公共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而又避免其存在的缺陷?政府如何将市场性机制和公益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共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的不断改善?这就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运营机制的寻求问题。
2.2.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的建立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机制是指在宏观上和整体上清除阻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不利因素,为其实现持续、良性运作提供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提高公务员素质,为共享提供人才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并非是简单地引入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不仅要加强对硬件的投入,而且要加强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的专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其价值和效益。[2]这无疑给承担着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任务的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公务员必须加强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从而为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基本的人才保障。
(2)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共享提供法制保障。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条件下,政府间交流更加频繁,政府与民众间的勾通也更加便利,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机会增多,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3]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问题上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共享能在一个有序、公正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3)研究和应用新技术,为共享提供技术保障。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政府部门大部份信息资源将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存在,从形成、收集、整理、传输、存储和利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在技术环境下进行,技术的先进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和效果。因此,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和不断深入,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进步,现代技术是共享实现良性运作的基本保障。目前,政务信息资源存储和压缩、索引与检索、用户界面持别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