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廉政话语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构建及语用功能
任丽花
(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 廉政话语大量使用各类概念隐喻,结合人民群众的认知模式和接受程度,合理而巧妙地使政治话语与公众话语一脉相承,引起共鸣,加强民众凝聚力与认同感。通过聚焦典型语料《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着力探讨了语篇中的四类概念隐喻的构建及语用功能,以期揭示廉政话语的深层结构和话语特征。
关键词: 廉政话语;概念隐喻;构建;语用功能
作为政治语篇的一种,廉政话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宣传性和意识形态性。它以国家作为言说主体,呈现国家视角,表达国家立场,进而建构社会现实。[1]它是国家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话语体系。在反腐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今天,我国的廉政话语体系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国内外专家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政治语篇展开过研究:Teun A.van Dijk(2008)探讨了政治语篇与政治认知之间的关系,他首次提出了政治话语含义的概念,强调了语境的认知属性,认为语境对于政治语篇的解读起着重要作用;[2]Dunmire L.Patricia(2012)详细阐释了政治语篇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3]尤泽顺和陈建平(2009)探讨了政治话语中的话语秩序,对1993—200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政策部分进行历时词汇分析;[4]凤群(2013)从批评隐喻角度分析研究了美国总统的演讲语篇,指出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总统实现了他们的政治神话。[5]本文拟以政治语篇中的一类——廉政话语为研究对象,重点聚焦典型语料《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6],着力探讨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构建及语用功能,以期揭示廉政话语的深层结构和话语特征。
根轨迹可以按照法则绘制,但是每改变一次开环零极点的值就必须按照法则绘制一次根轨迹,即需要大量计算分离点和起始角,非常烦琐。应用MATLAB软件可以只要改变零极点的数值,立刻得到相应的根轨迹。举例说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增加一个开环零点,零点值为-4、-2、-1的根轨迹变化如图8所示。若系统原始开环传递函数为:增加一个开环极点,极点值为-4、-2、0的根轨迹如图9所示。
一、概念隐喻理论
(一)概念隐喻理论的内涵
概念隐喻理论最早由Lackoff&Johnson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Lackoff&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从特定域向抽象域的系统映射。其核心概念是:隐喻是一种思考认知方式;隐喻的本质是概念式的;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映射遵循不变原理;概念隐喻的使用是一种潜意识行为。[7]
由此可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交际手段,也是一种认知工具,帮助人们理解一些非熟悉领域的抽象或复杂概念。这也是首次将隐喻归入到认知语言学领域,是语言学领域的一大进展。隐喻不再停留在修辞层面,而是涉及人的思想行为的深层次领域。概念隐喻理论包含四大基本要素:源域、目标域、经验基础和映射。该理论是将源域中人们熟知的概念用以解释目标域中人们不熟知的概念,也就是说,源域中熟悉、具体的概念被用来解释目标域中不熟悉、抽象的概念。比如,Lackoff&Johnson(1980)提及的经典概念隐喻“争论即是战争”,人们基于自身的经验基础,将“战争”的一些要素自然而然地映射到目标域“争论”,从而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争论”这一抽象概念。
(二)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
Lackoff&Johnson认为,隐喻是认知层面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可以被视作“目标域如同源域”。总体而言,源域是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目标域是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使得人们能基于源域的认知基础,对目标域概念有一个更为直观准确的理解。
束定芳(2000)指出,概念隐喻的运作是由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即源域和目标域是单向关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关系。[8]两域之间是基于人类的认知系统,源域的部分结构和特征被映射到目标域,但并非所有的结构和特征都映射到了目标域,这种映射是部分的。“人生是一场旅行”的映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见图1。
图1“人生是一场旅行”映射图
二、《摘编》中的隐喻类型
本文对《摘编》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类型进行了分类梳理研究,将其分为四大类:(1)战争隐喻;(2)疾病隐喻;(3)旅途隐喻;(4)有机体隐喻(包含人体隐喻、动物隐喻、植物隐喻),具体见表1。
表1 《摘编》中的四大类概念隐喻
三、概念隐喻的实现形式及构建过程
(一)战争隐喻
在《摘编》中战争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类概念隐喻,即“反腐即是一场战争”。源域中的“战争”元素“对手、策略、目标”被投射到目标域“反腐”中,亦指“反腐”工作也具有相似的元素。
1.反腐形势严峻复杂,残酷激烈
反腐工作是一项艰巨重大的工作。“糖弹、打败仗、杀伤力、陷阱”这些关于战争元素的描述,表明了反腐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稍有不慎,腐败现象就有可能愈演愈烈。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在糖弹面前打败仗。——2013年1月22日
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2013年4月19日
该句表明腐败现象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固根本,常抓、严抓,方能遏制蔓延势头。
反腐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集中火力、真刀真枪、挂帅、出征”体现了目标域“反腐工作”必须动“真格”,需要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灵活应对、主动出击。
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2014年10月23日
笔者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信息共享和二次使用的需求不断增加,“隐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隐私自我管理”被打破了,大量私人信息被秘密收集和使用必然会给信息“所有人”带来损害。比如,企业可能根据大量的数据集分析,对个人的收入、偏好、种族、性别等做出判断并据此提供差别价格或采取不同的服务标准,却不易被察觉。因而,“隐私”价值观绝不能丢弃,法律和社会规则应决定收集、使用信息的范围和限度,譬如界分必要性使用和非必要性使用。
Peter Lodrup,“Challenges to an Established Paternity - Radical Changes in Norwegian Law”,Inter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Law,353,2003,p.357.
狭路相逢勇者胜,纠正“四风”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斗争。——2014年10月16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2013年1月22日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环保协会之类的组织,雨后春笋般遍布全球,接连不断的环保会议和绿色行动风起云涌。“绿色”的“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随着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逐渐凝固。如1990年5月,旨在促进环境保护,消除食品污染的“绿色食品”工程在我国诞生,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这些都标志着“绿色”的外来义被广泛使用,也奠定了“绿色”的属性义的地位,但在产生初期多见于“绿色食品”的固定搭配中。例如:
“狭路相逢勇者胜”指出了反腐战争的目标必须是打赢,勇往直前坚决与腐败做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指出想要最终在战争中获胜,必须长期坚持,打“攻坚战、持久战”。
(二)疾病隐喻
根据概念隐喻分析,疾病隐喻可被视作“问题即是疾病”“问题对策即是灵丹妙药”。源域中的“疾病”特征“医生、症状、药物”投射到目标域,即指“腐败问题是疾病”,如不及时医治、对症下药,则会病入膏肓。反腐工作需要领导干部准确找出问题症结,实施有效对策,彻底根除腐败现象。
1.问题是疾病
“毒瘤、病症、滋生、病菌、亚健康”表明了腐败现象多发,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不及时医治,则可能“蔓延全身”,无可救药。如: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2013年1月22日。
3.内容文化上的一致性
2.对策是灵丹妙药
“补钙、修复、治疗、刮骨疗毒”指出了针对“病体”,应及时“对症下药”,坚决查处,方能遏制蔓延势头,扫除“顽瘴痼疾”,恢复健康体魄。
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对问题麻木不仁,要对症下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2014年1月23日
ADS7947共有16个管脚,支持双通道差模输入,其采样速率最高可达2MSPS,是一款高速的12位ADC。采用SPI通信。由于本系统需采集两路信号的波形参数,故不使用差模设计,将差模信号负端输入接地,其余电路部分按芯片手册所给标准确定。
(三)旅途隐喻
旅途隐喻是最常见的一类概念隐喻,旅途的特点即是需要长期在路上,并非朝夕可至。习主席在《摘编》中运用大量旅途隐喻,如“路线、方向、出发、永远在路上”,表明“反腐工作就是一次旅行,任重道远,需要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终点”。
1.反腐工作意指旅行,永远在路上
源域中的“旅途”元素“起点、导游、路线、方向”在目标域中意味着反腐工作需要党和人民坚持正确的导向,贯彻有效方针政策,长期坚守在路上,排除万难,方能顺利到达旅途终点。
经过详细研究和施工准备工作,武汉地铁于2015年进行了试验性改造施工,并于2016年实施了 2.59 km弹性短轨枕改造专项,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弹性短轨枕地段病害,增加了轨道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轨道维护工作量,保障了行车安全及舒适度。通过实测,改造实施前,原弹性短轨枕道床减振效果仅有5~8 dB,因橡胶套靴老化、轨枕离缝及空吊,减振效果出现较大衰减,改造使用的中等减振扣件可以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改造完后通过添乘感受,轨道减振降噪性能未有明显变化。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4年1月20日
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4年9月5日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财政资金后,需向贫困户发放股权证。”石柱县财政局田晟副局长说,“根据《实施方案》,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的持股比例,分别占财政补助资金的50%、10%、40%,项目存续期为5年。在这期间,农业经营主体需每年按持股金额的8%给贫困户实行固定分红,同时应根据财政补助资金产生效益的40%,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户实行效益分红。若农业经营主体因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年终效益无法核实的,也应按不低于持股金额的4%进行效益分红。
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013年4月19日
3.反腐战争必须长期坚持,勇往直前
旅途中需要有正确的导向,否则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反腐工作的导向便是最终要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朋比,是宋代君主特别要戒除的危险之一。而庆历新政期间,晏殊周围业已形成一个小圈子:富弼是晏殊的女婿,范仲淹是由晏殊一手推荐提拔并成为执政,欧阳修则是晏殊之门生,虽然官品不高,却居台谏之要职。因此,可以说,围绕晏殊,客观上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
“永远在路上”指出了反腐工作的旅行属性,任重道远,需长期坚持。
由上句可以看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领导干部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四)有机体隐喻
有机体在这里是指那些有生命的实体,《摘编》中习主席运用了一系列人体隐喻、动物隐喻和植物隐喻来映射反腐工作的严峻性与迫切性。
1.人的肌体喻指党和国家
党的健康肌体也感染了不少病菌。——2014年6月30日
最后,割裂创新创业教育与社区创客教育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必须是全社会创新创业不可分割的部分。社区创客空间作为大学生职前职后重要的创新创业空间,是实施创新创业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协同创造和创新的平台与环境,但实际操作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区创客教育未能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健康肌体”喻指风清气正的国家政治生态环境,是我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2.老虎、苍蝇意指腐败现象
2.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即是旅途方向
老虎,凶狠残暴,人们都避而远之;苍蝇,形体虽小,但人人深恶痛绝。用“老虎”和“苍蝇”比喻贪污腐败案件不分大小,必须严厉查处,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都极具杀伤力和严峻性,同时也警示人们必须联起手来、坚决抵制。
3.反腐工作的基石好比植物的生长
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2014年10月9日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在中央财政支持基础上,各地在工程建设管护、技术研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投入机制。
2.反腐工作需要斗智斗勇,群策群力
四、概念隐喻的特征及语用功能
(一)概念隐喻的特征
1.表达上的普遍性
文中论述的四大类概念隐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日常生活,符合人们的普遍认知。文中提及的战争、疾病、旅途、有机体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概念,非常易于人们理解,习总书记在廉政语篇中运用这些普遍的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大众对于一些复杂的政治概念加深理解,产生共鸣,赢得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支持,积极打击遏制贪污腐败现象,共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如“老虎、苍蝇一起打”就非常直观生动地揭示出贪污腐败的后果,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反腐工作中来,与党和政府一起携手共治腐败分子。
2.结构上的系统性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体现在概念层面。语言内部结构的系统性均因概念隐喻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概念隐喻结构上的系统性在于每一个概念隐喻内部蕴含彼此。如“反腐即是一场战争”蕴含了贪污腐败是我们的敌人,与贪污腐败作斗争和在战场上拼搏厮杀一样,必须全力以赴、斗智斗勇、毫不懈怠。战争是严峻的、残酷的,反腐亦是如此。战争的胜利是击败敌军,反腐的胜利是消灭贪污腐败分子。
该句指出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稍有不慎,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亡党亡国。
语篇中涉及的四类概念隐喻:战争、疾病、旅途、有机体概念与中国文化也息息相关,体现出内容文化上的一致性。众所周知,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革命旅途,见证了无数的战争,因此,“旅途”“战争”这两个概念频繁被用来喻指一些复杂概念。疾病、有机体(人体、动植物)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产生共鸣,加深理解。
在主震之后的地震活跃期间,可在不同的位置几乎同时发生多个地震。在这种情况下,由地面传感器测到的地震波包含不止一个震源的混合信号。如果探测算法假设仅为一个地震,那么估计出的地震参数(比如位置和震级)就不会精确。而这些不精确的估计也会导致虚报,这种情况在大地震后经常出现。
(二)概念隐喻的语用功能
1.语篇语用功能
首先,概念隐喻的使用,使得语篇结构更加连贯、紧凑。在政治语篇中,国家领导人往往倾向于使用“旅途”这一概念隐喻巧妙地将国家发展、政府工作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以激发民众的认同感。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以获取能源资源和输出过剩产能为目的。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落实过程中,在一些具体合作项目中出现了“单向施惠”现象,即馈赠式贸易让步。“单向施惠”有利于提升合作意愿,但缺乏效率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导致一些国家对国际合作存在过高的期待,所谓的“期待”无法实现后国际合作可能会发生变更。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沿线国家应努力营造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参与、更多人贡献、更多人受益的国际合作局面。
其次,政治语篇往往比较晦涩难懂,与民众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性不强,为了使语篇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使政治话语与公众话语一脉相承,习总书记在语篇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如在《摘编》中,习总书记运用了一系列有机体隐喻来暗指贪污腐败就如老虎苍蝇一样可怕恼人;反腐工作就如管理人的健康肌体一样,稍有不慎,“病菌”就会趁虚而入,影响健康。
这些表述使得语义更加具体准确,更具吸引力,也让民众意识到贪污腐败的严重性和可怕性,从而加强民众的反腐意识。
2.意识形态语用功能
首先,隐喻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即是激发功能,指激发民众情感,引起共识,乃至采取一致行动。Edelman(1988)指出:隐喻可以被用来激发某种行为、意图、思想。[9]也就是说,概念隐喻的激发功能一旦发挥作用,民众就会积极响应、付诸实践来回应国家领导人的呼吁。
有效的沟通是基于相似的认知结构,而相似的认知结构源于相同的生活经验、常识,这就是认知图示。语篇中,习总书记动用了“反腐就跟打仗一样”这一战争隐喻,指明反腐工作也需要策略,需要斗智斗勇,长期坚持,呼吁民众人人参与,共同抵制贪污腐败,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4)提能增效、利润增长。2017年河北省持证矿山企业矿石开采量3.17亿t,实现利润总额69.28亿元,吨矿量开采利润21.85元,较上年吨矿量开采利润增长12.57元,增长了57.53%。数据反映,矿山企业单位资源量消耗利润明显增长。
其次,类比是一种快速帮助民众理解复杂概念的方法。国家领导人经常使用概念隐喻来实现类比功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达到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意图。比如,将贪污腐败比作疾病,可以引起大家的警觉,时刻警惕“疾病”的发生,一旦得了“病”,则必须“对症下药”,以防“病入膏肓”。
五、结语
廉政话语中大量使用概念隐喻不仅使语篇更加连贯紧凑,形象具体,易于理解,而且使政治话语与公众话语一脉相承,引起共鸣,加强民众凝聚力与认同感。《摘编》语篇中运用的战争、疾病、旅途、有机体等概念隐喻框架大多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息息相关,这体现了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注重话语宣传和话语传播,在话语构建时充分考虑民众的认知结构和接受程度,使民众更好地理解其执政理念,提升国家领导人形象,构建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于琴.认知隐喻视域下的廉政话语构建机制研究[J].行政论坛,2017(4):27-31.
[2]TEUN A V D.Discourse and Power[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8.
[3]DUNMIRE L P.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Exploring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J].Language and Linguistic Compass,2012(11):735-751.
[4]尤泽顺,陈建平.话语秩序与对外政策构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变化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44-49.
[5]凤群.隐喻和政治神话的实现:美国总统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从里根到奥巴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18-22.
[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7]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8]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253-260.
[9]EDELMAN M.Constructing the Political Spectacl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On Construc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the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Discourse Made by Xi Jinping
REN Li-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 The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discourse,by the use of various conceptual metaphors,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eople's cognitive mode and acceptance level,has reasonably and skillfully made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be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one,which may generate empathy,and strengthen the people's cohesion and identity.This article,taking Xi Jinping'sTalks on Building Clean Government and Anti-Corruption as corpus,analyses four typ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and their construc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s,with the aim to reveal the deep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discourse.
Key words: the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Discourse;conceptual metaphor;construction;pragmatic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394(2019)03-0105-05
收稿日期: 2019-02-25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评隐喻视角下的新时代廉政话语特征”(2018SJA1732)
作者简介: 任丽花,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话语分析。
责任编辑 徐 晶
标签:廉政话语论文; 概念隐喻论文; 构建论文; 语用功能论文;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