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4343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手段,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途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疼痛情况的比较上,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9例重度疼痛,轻度疼痛有24例;实验组患者有2例重度疼痛,37例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大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手术;术后疼痛;影响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治疗的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15~80岁,平均年龄(34.6±4.3)岁;对照组男2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16~79岁,平均年龄(35.9±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患者的手术类别主要是胫腓骨骨折、手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影响实验的疾病。
1.3方法
1.3.1对照组
45例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措施。
1.3.2实验组
45例患者采用多种护理措施:
(一)心理疏导:骨科患者大部分会因为自身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及由于担心自身生命的安危、伤肢的功能的恢复与受到手术治疗的痛苦等,需要借助影响的心理安慰等手段提供患者足够的心理疏导,确保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得到患者的配合,对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主动配合[1]。
(二)生活护理:众所周知,针对骨科患者而言,环境对其疼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度、安静,帮助患者有一个充分的睡眠、休息,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的轻柔,将刺激性声音最大化降低。针对长时间卧床患者来说,需要确保其进行按摩、翻身拍背、沐浴,行有效的皮肤、口腔护理。完善患者的术后康复计划,展开肢体功能恢复锻炼[2]。
(三)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患者仔细耐心的交谈,对患者疼痛程度正确的给予评估,实施有效的护理途径,对患者术后反应仔细观察,对伴随症状、疼痛发生部位、节律等认真的记录。
(四)指导学习疼痛知识:展开疼痛知识的学习,通过医护工作者展开有效的宣传教育,以期最大程度上优化疼痛护理质量[3]。比如:完善有关疼痛宣教的册子,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发放,册子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止痛、疼痛认识、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止痛的方法、评估疼痛方法以及护理途径等。
(五)应用支持性、镇痛药护理:针对疼痛剧烈的患者来说,需要借助药物治疗,止痛药包括了吗啡、曲马多、杜冷丁等,也可以借助安慰剂对止痛药物进行代替[4]。而对于较轻疼痛的患者而言,需要实施红外线、冷疗、热疗、微波等相关的物理手段,缓解疼痛症状目前临床上采取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护理方法,联合运用止痛药达到镇痛的效果,为疼痛患者减轻了痛苦,在促进了患者的恢复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实施视觉模拟评分表状况评分[5],满分为10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以上。利用亚森失眠量表对患者失眠情况进行评价[6],量表总共有8个条目,每一条目评分为0、1、2、3分,表示着由无至严重。睡眠正常:总分<4分;可疑失眠:总分在4-6分;失眠:总分>6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3]。
2结果
2.1两种疼痛情况对比
在疼痛情况的比较上,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9例重度疼痛,轻度疼痛有24例;实验组患者有2例重度疼痛,37例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疼痛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生命体征,也被作为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在术后,骨科手术的患者会存在相应程度的疼痛感,大大制约着患者的恢复,影响着远期手术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疼痛情况的比较上,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9例重度疼痛,轻度疼痛有24例;实验组患者有2例重度疼痛,37例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护理干预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大减小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美丽. 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J]. 浙江医学,2017(4):315-317.
[2]陈建意,杜可爱. 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23-24.
[3]姜雪,郎红娟,杨小炜,等. 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8):3546-3549.
[4]卞娜,王汝娜,孙彦敏,等. 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47-149.
[5]张改欣,祖金美,康丽欣,等. 护理干预降低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及意义[J]. 西部医学,2013,25(9):1404-1406.
[6]钱华芬. 骨科手术后患者创面感染与引流方式改变对住院期间行干预护理主观能动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227-228.
[7]李建群,周怡,丁旭云. 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240-1242.
论文作者:郭俊雅,袁利军,黄媛,王群川,阮娜,黄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