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 自主 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有促进功能。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中的所有成员集体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包括两人合作、小组合作。作为学习中的合作应该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合作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体验到合作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责任。
2.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给出问题量,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4.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5.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陈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6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成员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