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分析论文_雷琼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以及SAS和SDS评分。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较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疏导,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双心”护理;效果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冠心病是引发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1]。冠心病患者长期的心理情绪较为压抑,其如何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效果,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8例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8例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6岁到79岁,平均年龄(60.11±4.21)岁;病程1年到10年年,平均病程(3.98±1.13)年。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38岁到78岁,平均年龄(59.87±4.78)岁;病程1年到11年,平均病程(3.79±1.68)年。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患者入院后加之对环境的陌生,心理压力增加,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主动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的想法,并给予肢体、语言上的鼓励,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多关心患者,不要给患者过多的心理压力,应从多方面照顾好患者,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宣传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入的认识,疾病的产生、发展等可以具体的了解。对患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饮食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高蛋白,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少食用。患者的生活习惯应早睡早期,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对于有吸烟喝酒的患者应鼓励戒烟戒酒,并做到少食多餐,切记不要暴饮暴食。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文化、年龄层次等对疾病的产生,治疗手段、日常预防、出院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抓住内容的重点以及患者关注的方面,提高患者的兴趣[2];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习惯,说明利害,予以纠正;发放疾病手册,主要内容为并发症预防常识、心绞痛常见诱因及心绞痛发作时处理方法,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阅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鼓励患者进行适度活动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且出现身体不适立即停止活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以及SAS和SDS评分。

1.3判定标准及观察

生活质量判定标准依据波士顿健康调查SF-36进行判定[2]。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小于50分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评分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后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分, )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造成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其中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种类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申明安全。冠心病的发生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阻塞血管腔,患者的心肌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最终发生心脏病[3]。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诱因较多的疾病,更具有诸多不可逆的危险因素,对其生存质量影响严重。同时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用药及疾病的影响,造成患者的心理情况较差,“双心护理”是指在积极给予患者针对患者疾病症状给予的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缓解不良情绪等,以利于治疗顺利进行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较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疏导,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 ̄2157.

[2]刘亮.太极拳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5):475-477.

[3]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10(4):3154 ̄3155.

[4]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15 ̄16.

[5]李建华,朱宏彬,赵刚,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2):321-324.

论文作者:雷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的“双心”护理分析论文_雷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