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优化未成年人社会道德教育环境_家庭教育论文

创建和优化未成年人社会道德教育环境_家庭教育论文

营造和优化未成年人的社会德育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德育论文,环境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方能取得实效。因此,积极营造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就成为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营造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社会环境的优劣,对于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德育环境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在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淀和巩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及其行为习惯培养的整个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完善的全过程看,无论是在学校所接受的德育教育,还是在家庭所受到的德育熏陶,要转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社会德育环境的作用。如果社会德育环境的熏染与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要求相互冲突,那么学生从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影响就会大大削弱,很难积淀为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甚至会起到反面的作用。

社会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德育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型、定型的重要环节。与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相比,社会德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具体: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到交往礼仪、文明言行的传授几乎无所不包。从教育的主、客体看,社会德育的主体不是单个的教师和少数的家长,而是一切社会组织、文化机构、大众传播工具和其他社会成员;教育的客体不独是处于学前的幼儿和学龄的青少年,还包括成年人。从教育的方式看,社会德育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这也是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远不能比拟的。社会德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要巩固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的成果,从而积淀为我们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是将其固定化,都必须十分注意社会德育环境的影响。

二、构成未成年人社会德育环境的要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德育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狭义)和人际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未成年入学习和生活的学校环境、居住地状况,以及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社会风尚、大众传媒、法制环境、舆论环境等等。人际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氛围,以及未成年人接受成年人示范、感染的环境等。这两种环境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风尚陶冶。我国古代哲人早就意识到端正社会风尚的重要性,他们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格言生动地概括社会风尚对社会成员思想品德的熏染作用。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校风、民风、党风、政风、行风等构成。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淳厚、朴实、正派的家风对于子弟、家人良好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家风的存在使家庭中洋溢着一种和睦、温馨、慈爱的气氛,使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受到良好的道德尤其是家庭美德的浸染,从而加速学校、社会德育网络中所形成的品德素质的积淀。良好的校风,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民风是流行于世俗社会的民间风尚,也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执政党的党风和政风,是社会风尚中影响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风尚。党风、政风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从而关系到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此外,职业生活中的风气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众传媒濡染。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卫星传输的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互联网上的一些黄色的东西等等,已经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负作用,而且随着电脑网络更大范围的普及,这种负面影响还会扩大。

法制环境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种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法制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空间;通过法制对行为的导向作用,引导未成年人避恶向善;通过法制的规范作用,促使未成年人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舆论氛围扬抑。人们思想品德的塑造及其对行为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舆论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舆论机构和舆论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传播正确的积极的舆论,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人际环境示范。关于人际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有过论述和实践。比如孔子就提出过“里仁为美”的观点。他认为“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至于注重人际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

另外,处在一个关系融洽、人际和谐、蓬勃向上的集体中,必然是如沐春风,各个成员之间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就能互相仿效、互相感染;不良的思想品德、言行作风就能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制约。反之,处在不良的人际环境和生活氛围中,必然近墨者黑,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当前营造和优化未成年人社会德育环境需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第一,加大净化文化环境力度。这是当前极为紧迫和艰巨的任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特别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二是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治理。三是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

这里尤应强调的是,要从制度建设上为净化文化环境提供保障。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譬如规定电视台晚上11点之前不得播放凶杀、暴力内容的电视剧;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和关闭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网站等等。这方面还应加大整治力度,务求实效。

第二,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整个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求相辅相成之效。未成年人的生活不是封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许多问题都源自于成年公民。仅以公德为例,许多未成年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不守秩序等,正是成年公民们行为影响的结果。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花力气加强和推进整个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年公民要增强责任意识,为未成年公民树立良好典范。

第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体系。全社会都应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委会为平台,切实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凝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四,加强法制环境建设。除了上述依法治理文化环境外,还要加强治安环境特别是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此外,还应进行经常性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抵御错误思想、行为诱惑的能力。

标签:;  ;  

创建和优化未成年人社会道德教育环境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